因水而兴的鲤南圣泉宫(图)
本帖最后由 xyzheng 于 2014-6-16 18:41 编辑位于鲤南镇圣泉村的圣泉宫,也称圣泉祖殿里,供奉着宋朝三妃之一的许氏仙姑。因祖殿历史悠久,至今保存着宋代神像及众多明清文物,圣泉宫早在1984年就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此后又在2009年11月16日,被批准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泉宫的悠久历史和一众古朴文物、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许氏仙姑又名圣泉妈、法主仙妃。相传,许仙姑本是晚唐时期的一女巫,曾学道于名山洞府,得诸名师异人传点,修炼于浙江金华北山。融会贯通,法术高明,云游天下,择地而居。从尤溪入仙游,约于唐昭宋乾宁年间,行至鞏桥郑宅,也就是现在的鲤南镇圣泉村。
由于当时圣泉村水利不兴,村民常年遭受苦旱的困扰,通晓水文地理的许仙姑应邀帮助村民兴修水利,她发现附近溪流苦溪“下雨大水流,雨停无水流” 的奇象,探明苦溪地多沙石结构,雨后水流渗透入地,水必往低处流的原理。“若能寻出下游地下泉眼,必可得水。”许仙姑亲率民众用铁鞭托地施法,在珠山桥下、井亭边、庐陂、龙井、碗井等挖出七个泉眼,地泉涌瀑,又开渠筑坝,水到渠成,灌溉七个村万亩良田,万民得益,誉为圣泉,为此,百姓称许仙姑为圣泉妈,与湄洲妈祖和古田陈仙姑并称宋代三女神,特封为三妃尊称。
到了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鞏桥四代祖御史中丞郑良士公,暨长子太保尚书郑元弼公,为念许仙姑创修圣泉水利功绩,舍地捐资,在许仙姑草庐原址上,创建宫殿,奉祀法主仙妃神像。因许仙姑创修圣泉水利,宫称为圣泉宫。后勅封为圣泉祖殿。
据圣泉宫董事长郑庆新介绍,圣泉宫因许仙姑的“神灵显赫,丹台泽沛,德育扬威,”因此闻名遐迩,世界各地的分灵宫庙达到260多个,遍布莆田、泉州、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美国等地。
如今,圣泉宫虽在千年间几经修葺,但宫址仍是最初的地址,据传此地乃是许仙姑亲自勘定的泉涌蝶飞之地,她还亲自种下两株樟树位于宫址的东西两侧,权作蝴蝶的两翼。千年的时光过去,西侧的樟树已经遗失,只剩下东侧的千年古樟树仍然屹立在百米之外的路口处,引导和守护着圣泉宫。
从圣泉宫正面看去,大约20米处有一个水泥垒成的简易戏台和数十张石条长椅。郑庆新表示,在圣泉宫民俗活动,也就是生辰祭祀、迎春元宵和保安祭祀期间,戏台上会上演原汁原味的莆仙戏,石条长椅上挤满了笑呵呵看戏的村民们,场面既热闹又温馨,这也是全村人每年共同期待的活动。
今报记者 林群
余立凡 文/图
本帖最后由 xyzheng 于 2014-10-2 15:52 编辑
圣泉宫,亦称圣泉祖殿,在鲤南镇圣泉村,因许仙姑开创圣泉而得名。
据清乾隆版《仙游县志》记载;“圣泉在郑宅之西,一名“龙井'。宋志曰;唐有法主聖妃,因时苦旱,以铁鞭引地成泉。《舊經》云:秋浅冬枯涸,春农将作、设祭方涌瀑。明弘治乙未年,大旱。沙县等处人来请水,皆有验。”
晚唐许仙姑,生于农历四月十五日,浙江金华人。得名师异人傅点,在金华北山学道。融会贯通,法术高明。云游四方,择地而居。从尤溪入仙游,约于唐昭宋乾宁年间(894至898年),行至巩桥郑宅。视从此处钟灵敏秀,诚定居胜地。乃向郑家祖妈求赐宅地,郑家祖妈慨然与之。许仙姑(在后宫址上)遂结草庐而居,造田种粮,垦荒种茶。他日,许仙姑登郑门面谢,祝愿郑家子孙官运亨通。郑家祖妈谓曰:仕官者皆离乡背井,离母离妻,非老身所求。唯敞村水利不兴,多遭苦旱。望仙姑助修水利,造福后代,以拯万民。许仙姑毅然相允。
许仙姑通晓水文地理,既允助修水利,遂亲自勘察附近各地。发现苦溪“下雨大水流,雨停无水流”奇象。探明苦溪地多沙石结构,雨后水流参透入地,水必往低处流之理。若能寻出下游地下泉眼,必可得水。亲率民众挖出井亭旁、珠山桥下、庐坡、龙井、碗井(一名活井)三穴,七个泉眼,地泉爆涌。即县志所云:铁鞭拖地,以成泉。乃开沟筑垻,水到渠成,顺流而东,灌溉附近七村近万亩地。虽久旱不竭,万民得利,诚为圣泉。许仙妃法创水功,故为官民所称赞,而其生前死后,济世救人诸事迹,亦为时人所傅颂。傅云:晚唐时期,郑宅村尚处草创之期。村西飞凤山,为原始荒山。林深茅密,无人敢进。间有“金蟆精”作怪,不时损害村间牲畜,村民苦之。许仙妃得知,举剑祭法,制圣火攻之。一举扫除“金蟆精”,民得开发飞凤山。志云:明弘治乙未年,大旱。沙县等官民进祖殿请水求雨,皆灵验。
《仙女史书》载有明嘉靖年间,倭寇从平海抢掠华亭,杀害民众。村民请求法主仙妃扫灭倭寇。仙妃出神举剑,风雨交加,飞沙走石,杀退倭寇。民得以安。村民立庙,永为奉祀。
傅曰:法主仙妃,本为神医。定居郑宅之后,在厝后山开荒种茶,采集草药,精致药茶。时为济世救人,治病良方。此方世傅不衰。直至清雍正十年八月,乾隆十五年八月,先后发生疫症。患者进祖殿卜问求医,允准用傅统精致药茶加祖殿前井水煮服,药到病除,极为灵验。
后梁末,六月初一日,许仙姑仙逝于溪边,此地名曰“倒桥头”。
公元930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唐御史大夫良士公暨长子礼部尚书元弼公,为纪念许仙姑创修圣泉水利功勋,奏明朝廷,封为法主仙妃,赐建圣泉祖殿,在许仙姑草庐原址上,创建宫殿,号为圣泉宫,奉祀法主仙妃圣像。宋咸淳二年,度宗御赐“法创水功,万世称尊”一副, 明万厉四十年,神宗御赐“水为救民”一 副。
目前,圣泉祖殿分布在海内外的分宫有260多家,如台湾的永兴宫、龙兴宫、朝天宫;香港的圣灵宫;马来西亚的昭灵宫等等。时有各地信士,仪仗列队,车鼓枪班。供奉法主仙妃神像,到圣泉祖殿谒朝进香。时有各地华侨、港台同胞专程进宫还愿谢恩,勿忘法雨均沾。
圣泉宫坐北朝南,穴号“飞蝶”。大门前有唐代的石雕大砚、砚台和笔架等,主要由门厅、主殿、左右厢房等组成,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悬山顶穿斗式结构。宫内所保存的清康熙十年的《令行禁止》残碑,清道光年间的“源流普润”等5块贴金古匾和“德育”等4块阳刻贴金联板,以及清代道教神像挂轴16幅、清代銮椅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圣泉宫至今保留着一口后唐石井,现在仍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取水饮用。
宫庭前现遗留有仙妃祭法所用“文房四宝”(笔墨砚水池)石块法器,其中水池系后唐古水井, 县志载;“泉水清甜甘澈,常年不溢,泡茶煎药以此泉为贵”。患者在井中吸水饮服,有水到病除之效,曾有“飞蝶甦命”之誉。传说井面石乃仙妃刻石取火炼丹火具,神奇非凡。
圣泉宫左百余米,存有一颗古樟树,系许仙姑择地定居郑宅手植,至今千有余年,仍然古老苍盛。
圣泉祖殿系后唐至清古建筑物,亦一名胜地也,名闻国内外。圣泉水利长流不息,引起历代官民关注。 解放后,晋江孟、宋地委,莆田地区吕副专员,仙游县委,申书记、杨书记,林县长,先后亲临圣泉村视察水利,实地考察圣泉源流,充分肯定圣泉水利对农业发展作用 。因之扩大圣泉祖殿知名度,1984年仙游县人民政府授予圣泉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好 很好 值得我们莆田人去旅游的地方!写的很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