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人王 发表于 2014-10-27 21:15:40

莆田历史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启示 (本文获“清风明月·莆田廉政文化研究”三等奖)转

   莆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据统计:自隋朝科举开考至清末废除科举的1145 年间,莆田共有状元共有 21 人;历代榜眼 7 人;历代探花 5 人;历代宰辅(含赠予)17 人;历代莆籍进士 2482 人。特别是宋明两朝,是莆仙科举文化鼎盛时期,出现过朝廷六部主官莆田人占五部的盛况。兴化儿女,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人物,可鉴古今。  一、莆阳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莆阳大地历史上居官者数以千计,不少贤臣,坚志守节,出污泥而不染,鹤立于官场,其廉政清行,于今仍不失其风范意义。  如:蔡襄、陈俊卿、郑侨、郑纪、林俊、林润、彭鹏、江春霖等。他们廉迹彰于一朝,盛名传于千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莆阳清官廉吏的内涵特征。  在莆阳历史上的清官廉吏,他们的清政和操行,大多体现在三个方面:廉于自身、廉于本职、廉于社会,其核心是一个“清”字。  三、莆田历史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启示。  通过研究和宣传莆阳历史清官廉吏,可以使人们了解历史上的这些清官廉吏的光辉事迹,领会到清官廉吏的思想道德和人格魅力。对今天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方兴未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有着借鉴、发扬、继承之点,是非常有益。  1、学习莆阳历史上清官廉吏清正廉洁的美德,在灵魂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期、转型期,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为此,首先要加强廉政教育和预防,这是治本之策。必须要以群众路线为基本原则,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农村,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式的“防护堤”。在全社会树立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文化氛围。特别是廉政教育要进党政机关,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其次,要从任用干部工作抓起,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入口关,构筑起防止权力腐败第一道防线。现在有个别领导干部是顶级的官场表演专家。  在台上人前是正人君子,满口马克思主义,大唱反腐之歌;在台下人后却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都敢做,大搞腐败之事。因此,在选拔标准和任用干部上要坚持德才廉备的原则,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公正廉洁、群众拥护、作风正派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创造出干部“能廉”的社会信心。  2、学习莆阳历史上清官廉吏从严自律的自觉,严守党纪政纪红线,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清官廉吏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都能自觉地把握为官的准则。生活在一个灯红酒绿,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有很多东西吸引着人们。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时刻警惕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心有所畏,行有所束。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教育必须要抓,但仅靠教育还不能完全达到铲除腐败的目的。  因此,要以道德的自律与严格的法制相结合,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给有权、用权、涉权的人戴上制度紧箍咒,使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  3、学习莆阳历史上清官廉吏廉洁良好的家风,从家庭源头上筑起预防腐败的防线。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文化价值观念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廉吏, 无不注重诫妻教子,共守清白。因此,我们今天廉政教育要从家庭入手,从家庭成员做起,增强反腐倡廉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一是干部要学习我国传统家规、家训中许多为官清廉的事例,要以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史为镜,学习先进事迹和光荣精神,讲党性、重品行,树形象、做表率;二是干部家属要常吹家庭“廉政风”,管好家庭“廉政账”,当好家庭“廉内助”,防微杜渐,从严治家,使家风不倒,家门不破。三是通过开展法律进家宣传活动,做到警钟常鸣,从根本上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和蔓延。四是定期召开“家庭廉政民主生活会”  制度,必要时还可以邀请亲戚朋友参加。五是可以引用有关廉洁自律之类的家训,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悬挂于自家客厅中,早晚看看、念念、想想,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拒腐防腐能力自然增强。  4、学习莆阳历史上清官廉吏甘于清贫的品质,始终不渝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清官”之“清贫”,就在于恪守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就在于面对金钱毫不动心。清贫这种情操它是纯洁人们思想道德的“净化器”、防止蜕化堕落的“防火墙”、治疗腐败变质的“杀毒剂”。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自我清醒的精神境界不能忘,个人行为方式不能丧失原则。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守住清贫保住清廉,炼就“百毒不侵”之身;要能管得住自己,不该玩的不去玩,不该参与的不去参与。我们只有守住清贫,才能清清白白,廉洁奉公,让组织放心;才能理直气壮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群众满意。作者:梁金枝(本文获“清风明月·莆田廉政文化研究”三等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莆田历史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启示 (本文获“清风明月·莆田廉政文化研究”三等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