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莆阳宋代经济名臣郑侨
据《游洋志》、《兴化府志》、《莆田市志》、《仙游县志》等志书记述,郑侨是南宋兴化县福兴里浔阳(今仙游县菜溪乡莱溪村)人,字惠叔,号回溪,郑樵之侄。他生于1132年,乾道五年(1169年)殿试状元。殿试时孝宗皇帝亲自出对面试,上联为“蕊蕊黄花,千秋丹桂谁能折”。意为月中丹桂,有谁敢折。郑侨联想家乡菜溪岩的美景“三鲤朝天”,当即朗声对曰“滔滔白浪,万仞龙门我独登”。以鲤鱼跃龙门喻意,学成一身艺,奉献帝王家。孝宗皇帝龙颜大悦赞曰:“素闻兴化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果然名不虚传”,当下钦点为状元。郑侨中了状元以后,被皇帝任命为镇南军节度推官。到任后,他协助知军治理地方。那时,镇南军正在闹饥荒,由于粮食欠收, 常有饿死人情况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知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郑侨积极救荒,到实地视察,提出十多项救灾措施。由于措施有效,灾荒很快就度过去。皇帝知道后,对郑侨的救灾措施十分满意,命令大臣好好研究,作为法令向全国推广。
当时淮浙一带也闹饥荒,朝廷派了几位大臣去治却治不好,大批流民不断外流,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皇帝又想起郑侨,马上委派他前往治理。那时郑侨因为父亲去世在家守制刚刚期满,接到皇帝命令,马不停蹄地赶回朝廷。在请求划拨四万石粮食赈济饥民后,他亲自办理运粮赈济之事,把赈济粮食尽数发到饥民家中,一时,大批流民高兴返乡,社会很快安定下来。
在当时“淮盐赋入甲天下”,盐税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可是因为官员层层贪污,不但朝廷没有收入,反而亏了几十万钱,这真叫皇帝头痛。皇帝又想起郑侨,就派他去管盐税。盐要流通全国,主要靠水运,郑侨上任后,一边惩治贪官,一边疏通河道,仅仅一年时间,运盐的河道就畅通无阻,盐税扭亏为盈,一下子为朝廷积累了三四百万银子。他还发动百姓疏通漕渠五百余里,为民办了一件好事。他在建宁知府、福州知府任上都制定了减轻赋税的政策,甚至以公俸为贫困属县缴纳夏粮。
郑侨是南宋官员。他历任镇南军节度判官、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淮浙常平官,礼部郎中兼太子侍讲,显谟阁学士、建宁知府,福州知府,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大学士衔退休。去世后赠太师,郇国公,谥忠惠。郑侨一生为官忠直,刚正不阿,孝宗、光宗、宁宗三位皇帝都十分器重他。他耿直敢谏,体恤民情,多次奏请朝庭赈灾减赋;为官廉洁,体恤民情,理财有方,为宋代经济名臣。1202年卒,死后葬于永福县梧桐乡西林村,并被祀于乡贤祠。郑侨著有《奏议遗文》50卷,其中有《西垣词稿》10卷、《锦机诗话》、《郑鲁公词草》、《郑忠惠遗文》、《书衡》3篇等传世。
民间还有“新科状元娶贫女”的传说,史书中还有“郑侨违命拒草诏”和“郑侨使金不辱命”等的记载。郑侨于出使金国期间在自己画竹画上飞笔草书《咏菜溪翠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苍劲有力的联句;坐落在仙游菜溪岩下的郑侨祠堂也有一幅对联:“出使金邦持劲节,匡扶宋室矢忠贞”。
现推介菜溪旅游区的还有郑侨《咏菜溪岩》诗:
古树凌云兢插天,
奇峰叠秀各争妍。
飞瀑穴从天际落,
石屏巍然屹眼前。
天门有径天梯登,
宝伞重阴古刹顶。
百景千姿观不尽,
八闽圣地菜溪先。(臻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