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写作感想
夏夜,徐徐地落下帷幕,景色美丽的兰溪公园已发出柔和的霓虹灯光彩,夜逛散步的人们渐渐多了,唯独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过着寂静又逍遥的“夜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比较喜欢自由自在的洒脱,也喜欢独处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喜欢一个人呆在自己画室里作画,临摹名家郑板桥的清丽兰竹作品;喜欢在阳台上种养花盆,独自欣赏芬香花卉;喜欢家养有灵性的狗和猫,从中发现动物也会懂得尊重主人;喜欢在书房里豪情自由写作,从文字里带给许多的喜悦与忧伤,让思绪发生波动变化,渐渐的,我也从平凡的文字里感悟到无怨无悔的人生。 我经常独处在孤灯夜里看书或在网络上看文章,偶尔有灵感就即兴写作,常常从敲击键盘声中愉悦自己,每当看到自己所写出文章被报刊采用或是被文学书社推荐发表在网络上的时候,我就会感到一种欣慰心情;如果有作画雅兴时,我就来到画室里拿起毛笔着墨临摹作品,或创作一幅“国画春竹”,每当作品呈现在画桌上时,其喜悦的心情就会涌上我的心头。但是,我不喜欢赞美语言,却希望好友们对我多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笔耕生涯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年来,自我经历知人生艰辛,所以我的心很淡定,总感觉到:心静活得自然。 刚参加工作时,我是爱好墨竹画,后来才酷爱上写作。但我写作动机是想笔写我心,把自己所经历的坎坷人生用笨拙的笔写出来,并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亲人的眷恋,对友情的挚爱,对生命的珍惜。有时我还觉得:用文字表达出的心境,胜过了用语言所表现出的魅力。所以,我养成了一种读书看报习惯,每当读到有趣有益有用的东西时,就会拿起笔来抄录在日记上;如果是看到我喜爱的文章时,沉浸在书中就如品佳茗、饮美酒的那种如痴如醉之感。同时,我也喜欢剪贴佳作,其乐无穷,其趣无穷。由于坚持时间长了,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生活情操。 我从1988年酷爱上了写作,刚开始学写通讯报道。之初,我那贫涩的文字“产品”总是“货不对路”,每每投稿时都是“泥牛入海”,只配与纸篓为伍。在有种无收的季节,我并没有灰心丧气,依然坚持“爬格子”。后来,我有幸在一位恩师的指点与帮助下,头脑才开了窍门:只要题材抓得好,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于1988年10月15日写出的通讯报道“荒山多耕地少的山村怎么办?------乌石村开山种果走上富路”文章终于被《湄洲日报》刊登上,初次见到自己辛勤笔耕的第一篇“产品”变成墨香的铅字时,我的心里才真正感受到一点快慰。从此,我对写作颇感兴趣,写出的许多文章被《湄洲日报》、《银坛瞭望报》、《福建农金报》、《中国农村金融报》等报刊登出,还有一些文章被文学书社推荐发表在网络上,其心情并不亚于自己到年终拿奖金时的那种喜悦滋味。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被聘为莆田市农行特约通讯员、《福建农村金融报》和《银坛瞭望报》特约记者,后来才加入了县作家协会。这几年,虽然我被“金钱欲望”冲昏了头脑,就没有再用心去努力写作,但在业余时间里还偶尔坚持“练功”,由原先所写的“豆腐块”产品,现“转产”改写散文类“产品”。 从我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中,也“悟”出了一点点门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心声来源于体会。“文不论长短贵在精,话不在多少贵在真”。尤其是自己的文稿写出来以后,就不用着急拿出来“亮相”,要沉住气,再放一放,或再推敲一下、多修改几遍,即便是把自己的“产品”放过数月或一年后再“亮相”也无妨。--------笔耕修改于2016年6月15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