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易冷 发表于 2013-4-14 22:56:08

解密莆田人民俗和性格形成源由

本帖最后由 烟花易冷 于 2013-4-14 22:57 编辑

  
      可以说现在外地人一说到莆田人,人们就会想到:好女不嫁莆田男。其实这是片面的,历史上由于独特的兴化语言,与外界减弱了联系,再加上莆田当时比较穷,所以就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本文将以本人经验再加上文献资料,谈谈一下莆田的民俗和性格形成源由。
  关键词:兴化语言,民俗,莆田人性格,形成源由

                                                                        一莆仙独特民俗:作大岁

  莆仙地区“风俗好尚,有东周齐鲁遗风”。在历史上,莆仙地区是“衣冠南渡,如有闽者八族”的聚集地和扩散地之一。所以,在莆仙民间蔚成了几千年来多姿多彩的传统风俗。至今在莆仙民间仍遗存着十分独特的风俗,如大年三十不说脏话,怕不吉利;晚上得吃线面和波菜,代表长命百岁.正月初一不能讨钱,担心坏了一年的彩头;正月初二亲朋好友相互不串门,担心不吉利,并约定为忌俗。正月初三才拜年,那天作寿的大摆宴席,以示一种福气.而且我们那边拜年也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是在初三早上。初二晚上小孩子早早的就去睡觉,然后等到凌晨两三点就起来,拿着手电筒,带着带子,三五成群的有说有叫的朝作寿的家里去。一边叫着添福添寿,橘子拿来。我们仙游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莆田是初四,家家户户重过一次,俗称“初四做大岁”。
  初四“做大岁”这个风俗,在莆田有一段悲惨的历史记载: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出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兵到,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做岁。
  后来,为纪念莆田这一段悲惨的日子,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做岁”,时间拖得太长。于是,莆田民间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围炉),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若在二月初二才“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改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同时将二月初二日约定为正月初二日,作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俗称探亡日。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
  正因为有这段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也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哀的办法,即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以示心有余哀。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上白额春联的风俗。
  贴白额联的习俗,在莆田民间又一传说,清顺治五年(1648)3月,明朝东阁大学士莆田人朱继祚率义军收复兴化城。清兵多次反攻,城内不少百姓伤亡,家家都有丧事,门贴白联。至年终,清政强令家家贴红联。城内居民巧妙地贴上红联时,留下原来白联的一段,以示对逝去的亲人和明朝故国的怀念之情。
  同是莆田市的仙游县岁时风俗,与莆田市区(原莆田县)又不相同。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举进犯仙游县境,到处杀掠。仙游城内百姓四处逃生,流离失所,无法团聚过年,直至戚继光兵到,倭寇溃逃,百姓才得以重聚团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起,仙游民间便俗定正月初五日,吴宅人吴廷珠(兴化府监军)在抗倭中战死,乡里人为纪念他,定正月初五为悼为日,所以吴宅人有正月初五不“做大岁”的风俗。莆仙地区正月初四和初五日“做大岁”的风俗一直沿袭迄今。

                                                                                 二莆田人性格

  莆田人是独一无二的,他在哪里,你都能一眼人出来,腔调很浓的兴化方言,精明的头脑,说话跟吵架一样,他是福建里面最有性格的人。具有一下几个特征:
  1精明但有时候太小气。以前经济不够发达,为了生存,莆田人的足迹遍及全国及海外,他们特别能吃苦,也特别精明,被外界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仅从这点上说,莆田人很像浙江人。:全国至少80%以上的民营医院是东庄人创办的;莆田秀屿区在全国各省市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共有1万家(东庄镇占93%)。还有全国大部分的木材市场。
  但是,有时候物极必反。过分重视利益,就会太过于斤斤计较和抠门,什么事都想放到天平上称称个你半斤我八两的,所以在一个单位里,总是让人有同事不够大气、“太精”的感觉。比如说,外资公司年终为员工发红包后,福州人拆开信封时会说,我怎么只有这么多——即使已发给三薪了。而莆田人的第一反应却是:我该不是最少的吧?这说的是福州人的不足天性,和莆田人的多疑的个性;而当莆田人从四处打听到别人的包中之物多寡后,发现这一年大家发到的几千奖金都差不了多少,只是老板为了表现出不搞平均主义,每档奖金多少以一百元区别开。这时比别人少一百元的福州人会说,又少啜了一小餐了,而莆田人却会埋怨:我哪一点比人家差,还是问问主管这奖到底是怎么评出的?这里反映出的是福州人好吃爱玩,莆田人的斤斤计较。莆田人中有一句话“天下没有莆田人办不成的事”,说的是莆田人精明至极,善于做“买卖”、生意。而在福建也有一句话“神仙难挣莆仙的钱”,这足见莆田人的“抠”功绝顶。
  2爱面子。
  对于莆田人,面子有如他们的生命。你如果懂得其为人之道,顺着他的意,他便对你好得不得了,甚至不惜为你的事丧失自己的处世原则;但如果你不尊重他,他便处处跟你过不去。不过即便是你得罪了他,之后若能请他喝上一杯,说些对不住的话,给足他面子,他便又视你为友,立即忘记以前的不快,且为你办事时又忍不住要丧失点原则。还有比如本来盖房子是为了有地方住,但是在莆田人看来,这是一种荣誉的标志,房子一定要盖的越大越好,最好是全村最大的,这样才有面子。还有比如婚娶都要最大的最隆重的仪式。
  3大男子主义。
  虽然外界传闻的有点失实,但是在莆仙地区确实存在着大男人主义,也可以说是大人主义。男人在家庭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我说了算,大小事儿都不让妻子知道和干预,始终不能低下那高贵的头,不管事情的谁是与谁非,我说了就是对的。人在家里有着统治地位。他们决定着一切大事,全家都要听他的,从孩子的上学到婚取,购买原材料等等。女子在家里作着最累的事,却不能做半点决定。认为男子应该优于女子并控制女子。和“厌恶女人者”不同,“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人应该承担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女人应该满足于她低于男人的地位。
  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存在着严重的等级观念,一切都得听长辈的,他容不得你说句话,特别是有外人的时候,这又是爱面子的表现。他有可能会跟子女说说话,但是你只能听,不能辩,称为庭训。这可能是几千年以来封建礼教所带来的影响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在莆田表现的严重一点,这又跟当地经济落后有关。

                                                                                         三分析原因
  一重视教育
  在封建社会,一个人只有 通过科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莆田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唐宋末年都是非常动荡的时代,大批受饱受战乱士卒南迁到了沿海,尤其是莆田这样交通稍微发达的地区。但是他们势单力薄,没有田产一旦用光积蓄就将沦为下层,为了保持家族的荣誉,他们开始不遗余力的培养下一代,用他们最有优势的儒家传统,几乎每一个家族祠堂都是一所学校,而家族的福利总是优先给读书人。这种习俗延续了上千年。就是现在,你也能在许多学校看到这样一块牌子,教好一个孩子振兴一个家庭,所有贫困的孩子都肩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因此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教育史上的奇迹。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涌现出2345多名进士,12名状元,14名宰相。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密莆田人民俗和性格形成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