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易冷 发表于 2013-5-11 21:37:39

柯添与“归乐窝”的历史来源

  五百年前,明朝新河县司训柯添告老返乡,蜗居大蜚山脚下的归乐窝,自号归乐老。“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从此远离喧嚣,悠哉游哉,与乡人为邻,邀山林作伴,尽情地享受低碳生活。

  柯添是个儒生,自幼在生长在穷乡僻壤,青年时发愤苦学,致仕后先后出任台州、雷州、新河司训,执掌文教。忙碌了一辈子后,他毅然告老归田,颐养天年,这也算是人生归宿。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所以当他还在执政的时候,就未雨绸缪,相中了大蜚山下这块清幽之地,把它辟为自己养老送终的安乐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柯翁确实比当今那些蝇营狗苟者精明多了!

  归乐窝位于县治西郊大蜚山下,“其地自大蜚山吞吐起伏而来,尽于蓝溪之北岸。窝去溪五七箭,适夷旷幽蔚之处,四山交互环抱若翠帷,然窝惟筑土为扉,横木为栋,高一丈又半,广如是深倍之,廉以石   ,以砖    ,以茨庋,阁上有书数百卷,琴瑟一张,棋一枰,壁之下壶矢一具,茶灶一所,中有几,几之上砚墨纸笔,各以位置。窝之外有田数百亩,有自耕作者,有畋诸人而收其税者,窝之后有园数十区,平而腴泽者艺以桑麻、蔬菜,高瘠斜坳者树松竹,墙下植桑柏,百果园之南稍东与其北之东隅有池二口,南蓄水养鱼,北杂种菱芡芰荷,池畔多幽草,畜黄鸡数十牡牝,此归乐窝景物之大都也。”(郑纪《归乐窝记》)

  自从柯添归隐山林后,归乐窝便成为远近贤人墨客的好去处,就连栖身乡野的大司徒、“三朝元老”郑纪也常相往来,吟诗唱酬,赏花邀月,俨然是归乐窝的常客。

  东园老人曾在他的《归乐窝记》里叙道:(柯添)翁初出教于台,自台而移于雷,又移于新河,今又移台、雷、新河之教以归,教其四子,而长子庭椿已著录邑庠矣。每天朗气清,翁冠竹箨、冠服葛巾,著芒鞋屦曳桥藜杖游于塍陋间,童仆大小五六人,有驱牛而耕者,有荷锄而行者,有伛偻蹊卧间而芟草者,有汲水者,有担篮盒面饷者。翁行而视,视而立,倦则班茵而坐,客至隔篱而呼,翁顾而笑,笑而起,迎客入窝中,呼童引泉沦茗烹鸡取鱼,摘蔬果酌酒赋诗鼓琴弹棋、击壶以为乐,酒醉则携手散步于园池之上,度麦陇、穿竹径,转过竹林,桑坞之下,宾主两忘,景物俱化,不知人世间何乐如之,此归乐窝之所名也。虽然天下山川景物之美何限,岂独一归乐窝,但世之人多售身于轩冕,老死而不知归,间有归者犹营营驰逐不已,虽山川景物日罗于前,皆不知其为可乐,以此翁视之奚属天渊耶!翁姓柯名添,字长益,世居学宫之旁,倡父老重兴卧龙桥者,此人也,因是窝,故自号为归乐云。

  柯添一生清正廉洁,返乡后甘于淡泊,不问政事,不谋私利,明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与郑纪等人带头发动当地父老乡亲,举民间之力,重建被洪水冲毁的木兰溪卧龙桥(即金凤桥),历时七年方才完工,功勋卓著,万民感戴。其事迹载入乾隆《仙游县志》。□游心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柯添与“归乐窝”的历史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