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易冷 发表于 2017-8-31 10:41:30

莆田市区西岩广福寺修缮发现大量“兴安书院”瓦片

 莆田市区西岩广福寺修缮寮房,翻找出大量“兴安书院”红瓦。寺里监院释宽印倍感疑惑:“兴安书院已消失百年,史料上记载,书院位于今城厢区梅峰街,为何在广福巷的西岩广福寺屋顶会有大量的书院红瓦?”他希望能有专家前来考察解惑,并欲在寺里重设兴安书院,展示古物,传承传统文化。
  昨日,记者来到西岩广福寺,寺里北侧的寮房还在修缮,屋顶瓦片已被拆卸一空,寺里空地上堆积着各种建材。释宽印说,北侧两间寮房受白蚁侵蚀倒塌,维修师傅在屋顶发现,许多红瓦刻有“兴安书院”字样。得知情况后,他让维修师傅仔细翻找,如今找到了50多片“兴安书院”红瓦。
  记者看到,这些红瓦被整齐地堆放保存,片片完好无损,外观与莆仙民间常见的红瓦一样。释宽印捧起一张瓦片,擦净尘土,一行竖雕的“兴安书院”楷书字体清晰呈现(图①)。经现场测量,瓦片长25厘米,宽23.5厘米,厚1.3厘米。他说,几年前寺里后殿翻建,也发现了一片“兴安书院”红瓦,意识到这是珍贵的古物,他赶紧再寻找,可惜并无再发现。这些年,他都细心保存着那张瓦片,不想这次会有大量发现。释宽印始终不明白,兴安书院的原址并不在西岩广福寺,为何会有大量书院瓦片在寺院屋顶上?

  莆田市教育志记载,兴安书院地址在府城西门洞桥头(今城厢区梅峰街),初名明宗书院。明万历年间,分守徐即登倡建,延丰城人李才集诸生讲学,并修明宗书院志,郡人陈经邦作序。清乾隆五年(1740年),改称兴安书院,内附平海卫学,俗称小府学。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添附莆田县学。到清嘉庆年间,学院办学成绩已名扬海内外,故学院被视为府学院。清光绪年间,书院废为学堂。这座学院培养了许多载入史册的名人,如清朝御史江春霖少年时就曾就读于兴安书院。时至今日,兴安书院荡然无存,但这座书院见证了莆田书院林立、学风浓厚的历史。
  “从史料记载可断,这些瓦片应是清代年间的物件。此次同时找到的还有一块雕刻‘文山衍庆’的石匾(图②)及一块‘西岩寺’木匾。”释宽印说,寺里法师代代口传,寺院墙壁曾嵌有一块“文山衍庆”石匾,乃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亲笔书丹,但谁也没见过。此次“文山衍庆”石匾重现天日,遗憾的是没有落款。当前门楣上“西岩广福寺”为清末莆田最后的进士张琴所书,此次发现的“西岩寺”木匾应该是当时被替换下的古匾。经老木匠鉴定,木材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
  “目前南边的寮房也成了危房,寺里想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万一倒塌,许多古物将毁于一旦。”释宽印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抢修古建,抢救古物,并支持重建兴安书院,传播国学文化,发挥应有作用,重振昔日学风。(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延伸阅读
  西岩广福寺
  西岩寺原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别墅。当年陈经邦请求辞职回莆后就隐居在此。他去世后,西岩别墅由其孙陈钟岱居住。那时清兵入关,莆田沦陷,陈钟岱与莆田诸名卿公子响应朱继祚,举兵复明,收复了莆田城。不久,清兵大举反攻,起义失败,朱继祚被捕殉国,陈钟岱毅然削发出家为僧,法号体玄,他把西岩别墅改名为西岩寺,供奉清修。又嘱其妻妾与婢女,欲改嫁的则不留,愿修行的,则在岩下另建一座西隐尼寺。他的妻妾及婢女均不肯离去,在西隐寺事佛终身。陈钟岱90余岁时,把别墅正式改建为寺,立名“西岩广福寺”,为龟山福清寺城中廨院,供奉无了祖师和月中祖师的塑像,自己成为该寺的开山祖师。这座寺院在黄昏时夕阳返照,万里生辉,故有“西岩晚眺”之称,为莆田传统二十四景之一。
  黄凌燕 莆田网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莆田市区西岩广福寺修缮发现大量“兴安书院”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