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易冷 发表于 2017-10-8 23:10:58

莆田美食——擦亮“莆田紫菜”品牌



  又到一年紫菜泼苗时,南日岛、北岸等渔民正抓紧晴好天气进行紫菜泼苗,今年的头水紫菜将在10月底收成。近期,由市海洋与渔业协会申报的“莆田紫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审核并正式公告到期,“莆田紫菜”成为继“南日鲍”“莆田红毛菜”“莆田牡蛎”后,我市第4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水产品。
  自然条件优越
  我市地处闽中沿海,地理环境独特,海洋生物多样。域内有萩芦溪、延寿溪、木兰溪、枫慈溪四大河系常年流入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大小岛屿267个,沿岸港湾岬角相间,岸线曲折蜿蜒。海湾内外滩缓涂阔,礁盘众多,潮流通畅,海浪适中,营养盐丰富,尤其是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较为充足,为“莆田紫菜”生长发育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
  据介绍,“莆田紫菜”证明商标所标志的地理范围包括埭头、平海、山亭、东埔、月塘、东峤、南日、湄洲等8个乡镇,涉及秀屿区、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湄洲岛管委会,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4°55′-25°22′,东经118°56′-120°15′之间。
  养殖历史悠久
  “莆田紫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孟宪在食疗本草一书中指出“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则紫色”。北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在公元533-544年间撰著的齐名要术中最早记载了“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莆田南日-湄洲岛的沿海正属南海海域。
  “莆田紫菜”养殖历史悠久,根据莆田市志记载:紫菜俗称乌菜,味甘美,含碘多,是莆田县的传统养殖品种之一,宋时已闻名朝廷。自然养殖区分布在南日岛及周围小岛,湄洲岛等地,主要利用天然石磹为养殖基地。
  地域特色明显
  “莆田紫菜”叶状体叶片呈披针形、亚卵形或长卵形。叶片高20-40厘米,基部心脏形,少数圆形或楔形,人工养殖的叶状体有明显的皱褶。边缘细胞排列具有稀疏的锯齿,营养细胞单层,局部双层。藻体厚65-110微米,多数雌雄异株,少数雌雄同株,色泽为深褐、红色或紫色。
  “莆田紫菜”地域特色明显,多生长在岛礁多、海岸线长、滩涂宽广、海浪适中、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日照时数、海水比重适中的优异环境,所以味道芬芳,口味独特,品质上乘。
  此外,“莆田紫菜”还可以入药,制成中药,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莆田紫菜”也成为那些回家探亲的侨胞必带的礼品之一,每次返乡探亲,总要带些回去,以此来向外人展示自己家乡的海珍特产。
  记者了解到,目前“莆田紫菜”养殖面积已达1386公顷,产量已达4595吨,并不断向宜养“莆田紫菜”海域扩展。市渔业行业协会与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不定期对“莆田紫菜”等海珍品进行检验和检测,强化品质鉴定,不断擦亮“莆田紫菜”品牌。
  湄洲日报记者 黄国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莆田美食——擦亮“莆田紫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