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发表于 2013-8-16 11:45:27

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足以引爆大牛行情的核武器?莆田人有多少可以相信?


  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足以引爆大牛行情的核武器;如果放开二胎和新型城镇化漂亮融合,十年大牛市不难/当婴儿潮出生人口达到49岁前,股市会走牛/中国的“婴儿潮”共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 战后社会稳定,形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3年自然灾害以后,“一胎化”政策生效以前,是中国的“婴儿潮”的典型时期。
  第三个阶段1985年-1991年:由于前两次出生人口高峰年龄推移形成。
  第四个阶段:2006年-2010年:在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一个小的高峰...
  放开二胎中国受得了吗?2大新政引爆十年大牛市
  中国的“婴儿潮”共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 战后社会稳定,形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3年自然灾害以后,“一胎化”政策生效以前,是中国的“婴儿潮”的典型时期。 第三个阶段1985年-1991年:由于前两次出生人口高峰年龄推移形成。第四个阶段:2006年-2010年:在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一个小的高峰...
  婴儿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历史上有记载的几次婴儿潮,通常是起因於有振奋人心的因素,像是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及赢得体育竞赛等。但也有因为迷信的因素。在英文,形容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为 baby boomer。
  什么是人口红利?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06-07年间)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局局长伊曼纽尔·吉米内兹21日表示,由劳动力队伍扩张和赡养率下降形成的“人口红利”将于2010年左右在中国消失。
  吉米内兹在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报告会上说,中国的青年人口于1978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生育率的下降使这些人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比较少,这种劳动力队伍的扩张提供了一个把钱花到其他方面的机会窗口,这种“人口红利”将有利于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这种赡养率下降的窗口可以保持大约40年,取决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然后会重新关闭。当前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仍然处在这个窗口里。其中,这一窗口在中国和泰国将于10年内关闭,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关闭。
  吉米内兹说,根据一些中国机构的研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与此前“人口红利”对日本、新加坡等国经济腾飞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吉米内兹是《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起草人之一。这是世界银行发布的第29份年度报告,主题为“发展与下一代”。
  本次报告会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世界银行共同举办。(记者任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我们应当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够准备。【[ 2013-01-30 09:12]来源:中国日报网】











追梦人 发表于 2013-8-16 11:45:59

目前,我国正面临aging of population(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将面临剩余劳动力短缺(labor shortage)的重大转折。蔡昉表示,我们急需把经济增长转到提高劳动参与率(labor participation rate,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和劳动生产率(production rate)上来。
  放开二胎和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十年大牛市
  如果计划生育放开,市场不来一波大行情都很难,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足以引爆大牛行情的核武器;如果放开二胎和新型城镇化漂亮融合,十年大牛市相信都不难!
  这周,我们继续探讨关于主题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市场的疯狂永远都需要事件主题来支持阐述,网络传媒前期的疯狂得益于文化等事业当下的蓬勃发展,创业板的疯狂也得益于国家调结构政策的推动,当然,这些主题也只是推动了局部行情,并没有推动全面行情,这只是说明,因为事件主题来得还不够大。
  那么现在,近期媒体报道讨论放开二胎政策,这一事件主题,在我看来,无疑会给股市带来整体推动疯狂的动力。
  放开二胎的意义
  试想下,放开二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束缚国人生育的枷锁打开了,这枷锁的放开就好像释放小宇宙一样,能量会很惊人的。放开二胎,能承担生活成本,愿意多点孩子的人,肯定会考虑生二胎,这对于涉及孕妇和婴幼儿产业的公司无疑是重大利好,潜在需求大增嘛。
  当然,随着孩子的增加,学习、穿着、饮食、住房等需求都会大增,这里涉及的则是教育、纺织服装、餐饮和房地产等都将得益。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展开,比如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电力、汽车等需求的增加,这也必将传导到相关行业中去。
  最重要的是,这主题对市场的影响不是一次性释放的,而是长期的,它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的,涉及行业也随之不断变化,可以说,最终就是对各行各业的需求都或多或少带来一定的增长,这就是成长性的增强基础,也是股市最终能越走越好、越来越疯狂的基因所在。
  因此,我想说的是,如果国家敢于放开二胎,那么,对经济的冲击,是积极而源远流长的。
  当然,事物总是有两面,很多人也会担心放开二胎后无序的生育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最终导致政府无力去面对这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其实,我觉得有点过于杞人忧天了,试想下,过去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老百姓还不是一样过来了吗?
  最关键的是,当你放开二胎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大家就一定都会生二胎,毕竟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承担,很多家庭并非有实力去承担这孩子成长所带来的成本,也就是说,放开二胎市场会自动平衡的,不需要过度担忧。
  我们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但更应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对我们经济和股市,无疑是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主题,这主题在我看来足以推动整个市场走出至少十年以上级别的牛市。
  因为,我们解决了成长性增加的根源,那就是需求的不断增加,这增加会来源于我们人口的增长,或者说来源于我们对人口增长的超预期。
  只要国家敢于放开二胎,那么我相信股市就敢于走出至少十年以上级别的牛市出来,现在问题是,国家什么时候启动这一核按钮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大趋势估计是难以改变的,只是要不要先试点的问题,或者怎么循序渐进的问题。
  放开二胎与城镇化
  想到试点,我就想插多一句,最好试点选择在人口稀少要大力支持发展经济的地方,比如西部,比如海南岛,因为一旦推行试点,对当地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甚至可以先透过试点来推动各地经济的发展,引导人口转移,最终再实现全面放开。想想,如果海南岛放开二胎政策,然后当地大面积推行引进买房入户政策,你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情景。这就很好跟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了。
  放开二胎,在我看来,其正是可以很好融合新型城镇化这一贯穿未来十几年的主题的。新型城镇化需要人,当老百姓大部分都只有一胎的状况下,大家都会往大城市中挤一挤,但放开二胎后,特别是如果出现二胎试点区域的时候,大家必然会考虑开始转移一下生活状况,而这就可以让新型城镇化这一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释放其能量出来的,卫星城、特色城市等新型城镇,则完全可以成为很多老百姓新生活状态的选择。
  比如说明试点方向为那些卫星城居民,那些人口稀少需要经济发展的区域海南岛等,那么你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情况。人口会出现一定的转移,这转移结合当地发展的政策,如果当地配套等措施能积极跟进,比如医疗和教育等做到,房地产积极配合,那么,人的新型城镇化也就自然会成为现实了。新型城镇化结合放开二胎试点来运作,或许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思路,抛砖引玉。
  一句话,如果计划生育放开,市场不来一波大行情都很难,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足以引爆大牛行情的核武器;如果放开二胎和新型城镇化漂亮融合,十年大牛市相信都不难!【2013-08-10 01:50: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追梦人 发表于 2013-8-16 11:46:20

婴儿潮酝酿新牛市周期
  如果说单独几日的股价上涨只是浮云,然而近期一则有关“婴儿潮酝酿新的牛市周期”的说法,却让更多的投资者开始警觉起来。
  有人根据华人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理论推算,新中国二次婴儿潮发生49年后,正好对应着两波牛市开始,而预计最近一次牛市将从目前开始绵延至2022年。
  婴儿潮,简单来说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这个词的首次出现,主要是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即从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800万人。近代历史上几次知名的婴儿潮,通常是起因于有振奋人心的因素,像是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或者赢得体育竞赛等。
  上世纪90年代初,耶鲁大学终生教授陈志武首次提出了“人口红利”说法,并于首次将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和婴儿潮联系起来研究,从而推算出当婴儿潮出生人口达到49岁前,股市会走牛的理论。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几次婴儿潮的出生率和该国股市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印证上述49岁“婴儿潮”理论。
  事实上,中国近代婴儿潮现象的出现很复杂。据公开信息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有过三次婴儿潮。
  首次婴儿潮出现在1949~1959年。当时国家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人口增长率将近300%。由于当时中国总人口只有4亿,基数小,此次婴儿潮人口的绝对数量相对不大。
  第二次婴儿潮则是自1962年开始,高峰出现在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的主力婴儿潮。这段时期,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人口出生率在30‰~40‰之间,平均达到33‰,10年全国共出生近2.6亿人。占当前全国总人口数的约20%。
  1986年~1990年,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第三次婴儿潮,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主力婴儿潮,但也有1.2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口众多的“80后”一代也已长大,陆续成家立业。在2015年前,我国将迎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这也将构成第四次婴儿潮。
  玄乎的是,从上述已发生的3次婴儿潮年份对应来看,1949年~1959年对应49年后即为1998年~2008年,1962年~1973年对应49年后即为2011年~2022年,1986年~1990年对应49年后即为2035年~2039年。
  从经济指标GDP来看,在1998年~2008年这段时期,我国GDP同比增长率1998年为7.8%,在2000年时达8.4%,2002年上升至9.1%,2003年突破两位数达10%,2005年11.3%,2006年为12.7%,2007年达到最高的14.2%;到了最后一年2008年,GDP同比增长率则陡降至9.6%。整体来看,这段时间的经济一直呈现着高增长的态势,而2008年的收尾,则正好印证了婴儿潮49年末端经济沉沦的理论。
  对应到股市,从上证指数来看,在1998年大盘指数在1000点的上方游走,虽然后来逐步下探回到了1000点附近,甚至在2005年年中创出了历史低点的998点,但是随后的2006年~2007年里,经济的增长将大盘指数一口气拉上到6124点的高峰;2008年,众所周知的熊市凶猛来袭,最终大盘指数快速退水至1664点,成就了股市历史上最大起伏的一轮牛熊转换。
  二胎概念刺激股价飙涨
  也许是孱弱的股市太久没有好消息的缘故,“单独二胎”悬而未决的一则消息,竟然激发了“宝宝概念股”股价的集体飙升。记者查询发现,8月1日至今,多家和宝宝“吃喝拉撒玩”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受益大涨。
  如港股婴儿手推车龙头企业好孩子国际8月2日股价大涨8.5%,8月5日周一开盘,更是再接再厉上涨10.34%。同样,儿童护肤品企业青蛙王子也两天持续上涨8.17%和4.97%,婴儿及学前产品制造商隆成集团也上涨了8.33%和6.41%。而在普遍股价疲弱的中国市场,十几家“涉婴”公司同样表现不俗。生产销售儿童保健药品的山大华特上涨5.74%,尿不湿外表层材料原料制造商卫星石化和江南高纤,分别先后上涨4.98%和4.55%。贝婴美8月2日大涨6.13%,光明乳业更是以8.04%的涨幅创出新高。
  此外,仁和药业、高乐股份、星辉车模等相关公司也受到游资追捧。
  一位分析师指出,其实关于“单独二胎”政策松动的传闻此前多次传出,但这一次的版本更为具体,且传出了试行时间,因此,对宝宝概念股股价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
  的确,相比于以往的“道听途说”,这次的传闻更情真意切:“单独二胎”政策有望在近期重启,如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试行。连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也被迫出面回应称正在进行方案调研。
  有媒体报道称,一位长期研究中国计生政策的专家认为,调整“二胎政策”新闻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今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家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成立国家卫计委。在他看来,这是中国调整计生政策最明显的政治信号。
  同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倡生一胎、允许生二胎、坚决控制第三胎”的声音更为频繁。代表们提出,在如今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红利渐远、老龄化社会等问题的困扰下,计生政策适度调整很有必要,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大计。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也认为,尽早放开“单独二胎”,才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应该做出的调整。
  婴幼消费相关上市公司
  A股
  化工类:
  江南高纤、卫星石化:尿不湿外表层材料原料制造商
  食品类:
  贝因美、三元股份、光明乳业、皇氏
  乳业:
  婴幼儿奶粉和辅食生产商。
  轻工类:
  星辉车模、高乐股份:国内自主品牌玩具商,包括车模和各种电子电动玩具。
  医药类:
  戴维医疗:婴儿保育设备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康芝药业:小儿退烧药品牌生产商。主导产品为儿童解热镇痛类药品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
  山大华特:生产销售儿童保健药品。其拳头产品“伊可新”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被喻为婴幼儿产业的“黄金药”。
  长春高新:生产3~12岁儿童侏儒症的生长激素。
  仁和药业:儿童感冒药。主打产品为儿童感冒药优卡丹。
  智飞生物:研制医药生物疫苗:肺炎、流脑、水痘、婴幼儿腹泻、手足口病都是婴幼儿和儿童易感疾病。
  港股
  好孩子国际:全球母婴行业的领军企业,主打产品为婴儿手推车
  青蛙王子:专注于儿童护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商。包括沐浴、护肤、洗发等百种商品。
  隆成集团:设计、制造及销售一系列之婴儿及学前产品,包括婴儿车、婴儿床、软类制品、电动骑行车、婴儿服装、奶瓶及其他配套产品。
  博士蛙国际:旗下拥有自主核心品牌“博士蛙”、Drfrog及哈利波特、网球王子、FIORUCCI、LOONEYTUNES、2008年北京奥运会童装、2008年欧洲杯等授权品牌以及AKACHAN365、CHUCHU等日本高端婴儿用品品牌。
  上市公司分享市场蛋糕
  看到如此巨大的婴童市场蛋糕,自感生逢其时的婴幼消费企业家们暗自得意:不管你经济怎么疲弱,消费怎么保守,中国人普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态,即使当女人钱都不好赚的时候,孩子钱依旧滚滚而来。
  于是,这几年来,新兴婴童企业谋求上市、老牌上市公司圈地扩张的新闻不绝于耳。婴儿潮直接带动的产业有医药、奶粉、玩具、纸尿裤等。其中有些企业真正受益婴儿经济,成功变身高富帅,也有的企业因步子迈得太快最终伤及自身。
  【婴童经济没有想象中大】
  “相比于一些玄妙甚至匪夷所思的预测,婴儿潮理论似乎更能打动人心。”在一投资论坛,有股民对婴儿经济做出了如此评价。
  的确,新生命的降临会带来数不尽的刚性需求,这笔账算起来,即使是月入过万的白领父母们也不免心惊肉跳。
  宝宝生下来要有个婴儿房吧?改善型购房需求成了如今房产市场的基石,且不说上百万的差价补贴,单一买一卖的税费就要花掉几十万元。买房后还得布置一个漂亮的公主房吧?必须的!而且还得全程环保涂料绿色家具,这笔钱,没有个几万元拿不下来。
  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新生命呱呱落地带来无限欣喜的同时,妈妈们的钱袋子就再也收紧无望了。吃奶粉要花钱、穿纸尿裤也要花钱,婴儿进出双向收费规则一月少不了三四千元;婴儿床、婴儿车、汽车儿童座椅得买品牌的,否则又不安全又掉价,品牌且入眼的价位都在千元朝上;逛一圈母婴专卖店发现,婴儿衣服可不比成人便宜多少,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三四套换洗,又挥洒了数千银子。此外,还有护臀霜、沐浴液、奶瓶、奶嘴、牙胶、浴盆、玩具等众多零碎而又必须的小玩意儿,通过快递员在你家和公司间每天折返奔跑,陆续抵达手中,这些积少成多的点滴消费已经无法计算……
  其实,养过宝宝的妈妈都知道,0~3岁婴儿的消费只是整个消费期中的波谷,真正的高峰伴随着早教、入托、入园、上学、补习、旅游等花费而快速增长。曾经有人计算得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花费约48万元,而这个数字正在不断被刷新。近日,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统计在网上走红,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名列前四,排名第一的北京,生育成本高达276万元,深圳和广州的生育成本也均在200万元以上。
  据《中国婴童市场质量信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婴童产品消费国,鉴于中国独特的人口规模,以及培育孩子占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婴童经济依然以超过3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华泰联合分析师预计0~4岁婴幼儿消费规模到2015年或将接近2万亿元。
  不过,针对这次“二胎经济”,亦有分析师直言,由于生育成本的增加,多少人能决心孕育二胎还是未知数。因此,众人预料的二胎经济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上述分析师直言,保守估计,就算政策施行,行业利润最快也要到2015年才能从中受惠。

追梦人 发表于 2013-8-16 11:46:43

  婴儿鱼油获暴利山大华特成功逆袭
  由于数据靓丽,山大华特7月就早早地公布了半年报。其今年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34.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76万元,同比增长48.98%,扣非后净利润为8030万元,同比增长52.36%。
  如此超预期的业绩,其主打婴幼儿市场的保健品伊可新功不可没。东方证券研报称,公司继续推行的渠道下沉让伊可新的消费潜力不断被挖掘,同时今年初规格切换后伊可新在单个消费个体中的使用频次正逐渐上升,从而导致制药业务成长性显著。
  说起伊可新,凡是带宝宝去过医院的妈妈都不会陌生。6个月后宝宝定期去医院体检,医生必然会开几盒伊可新——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简单地说,2岁以内的宝宝,几乎都要吃鱼油,每日一粒,补充维生素。
  正是得益于逐年创新高的新生宝宝数量,伊可新的销量蹭蹭蹭地往上涨,其在婴幼儿营养品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常年第一。而妈妈们不知道的是,一盒售价20多元的伊可新,其毛利率接近九成。
  仅仅依靠达因生物的婴幼儿保健品,就能让山大华特业绩实现飞跃吗?事实还真是这样。山大华特自2001年借壳声乐股份后,就一直受到债务、不良资产、法律诉讼等问题的困扰。在之后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山大华特艰难前行,旗下众多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中,仅有达因生物一家盈利,而达因生物就是伊可新的制造商。
  可喜的是,山大华特抓住了这一翻身的机会,果断砍去亏钱的业务,而聚焦婴幼儿医药保健,凭借着伊可新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2009年,公司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创借壳上市以来最好水平,实现利润总额1.22亿元、净利润3441.43万元,同比分别激增43.39%和151.35%。之后,公司每年业绩增长超预期,也因此受到多家机构的密集调研。从2013年6月30日的基金机构持股列表看,中国工商银行-汇添富价值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华夏红利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等众多机构基金持股榜上有名。
  【安全危机频发生儿童药企业受冲击】
  在空气污染、气候异常和食物过敏三大杀手联合之下,近年来各城市儿童专科医院的门急诊天天人满为患。带孩子看病成了每个家庭暗藏的定时炸弹,一旦爆发让整个家庭为之身心俱疲。期间,经常跑医院的家长会发现,如今儿童药的价格十分昂贵,看一次感冒咳嗽,抗生素加止咳药,动辄上百元,这背后因暴利赚得盆满钵满的则是享受“婴儿潮”红利的各大药企。
  首当其冲的是主打儿童药的康芝药业,其产品几乎布局了儿童常见病用药的各个方面,布洛芬颗粒、小儿退热贴、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头孢克洛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都是各大医院的主用药物。201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6628万元,同期增长19.41%,净利润为2300多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8.73%。
  不过,儿童药企虽火,安全危机却如影随形。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该药被传六年内致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数起死亡病例。而康芝药业正是国内最大的尼美舒利颗粒生产企业。尽管公司紧急发出澄清公告,称“产品上市九年来,从未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但难抵股价节节走低,当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事实。
  同样受困于药品安全危机事件的,还有仁和药业。去年,宋丹丹代言的“优卡丹”感冒药广告铺天盖地,一度为众多家长所追捧。然而去年底,仁和药业身陷优卡丹有毒风波,尽管公司澄清称“产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只要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不会对儿童产生肝肾损害”,但对优卡丹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俨然难逃风口浪尖。翻查其今年一季报,其收入利润各项指标双双大幅下滑,即使有了这次二胎经济利好的刺激,也未能给公司股价带来任何飙升的动力。
  【博士蛙高空跳水光鲜难掩扩张隐忧】
  2012年香港恒生指数全年大涨22.9%,可惜的是这一波小牛市行情与博士蛙丝毫沾不上边。从去年3月至今,博士蛙国际停盘已近17个月,而K线图上停盘前一天大跌34.88%的一根放巨量的十字阴线,让人看着触目惊心。
  2010年9月底,一家来自上海的儿童消费品领域的企业博士蛙,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从而领先好孩子国际1个多月,成为香港联交所首个上市的儿童消费品类企业。
  博士蛙的起点是童装,其发展过程从外贸代工到贴牌生产,最终培育自有品牌,进行产业链扩张。2005年博士蛙获得华纳兄弟哈利·波特品牌的授权,负责开发、制造和销售4到14岁儿童的服装及配饰产品,产品一上市便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这次成功开启了博士蛙给国际品牌做授权商的道路,此后它陆续将网球王子、NBA、巴塞罗那、尤文图斯等品牌收入麾下。2007年,博士蛙看到婴童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大胆进行产业扩张,将产品从童装扩展到护肤、洗护、日用等婴童快消品行业。
  扩张的结局很容易猜到,其凭借不断增长的门店数和营业额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并受到投资者热捧。然而,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的博士蛙却在上市后不到18个月就遭遇停牌。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德勤因无法获得足够审计信息,质疑约3.92亿元预付款的存在性而辞任审计师。审计师的离开,揭开博士蛙内部财务冰山的一角。尽管此后博士蛙公告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就此进行调查,然而时至今日也没有给出最终调查结果,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也一直未能复牌。
  其实,在财务丑闻的背后,真正让巨象止步的是其产业链长期盲目扩张后的黑洞。

追梦人 发表于 2013-8-16 11:47:02

也许是对婴童消费潜力的过分乐观预计,亦或许是对市场竞争者的不削一顾,博士蛙上市前后一直寻求从长三角向全中国的扩张,其规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的40%用于新零售店开设。与此同时,博士蛙产业链延伸的脚步也同样加速,2011年9月宣称要在婴童消费品的基础上,大举进军婴童娱乐、婴童教育和婴童医疗服务等全新领域,打造“中国儿童生活城市综合体”。这个婴童帝国的梦想,还未起航,就已折戟。
  记者顺道走访了沪上博士蛙门店,发现虽商品品种琳琅满目,门店陈列格局美轮美奂,但是顾客数量却寥寥,营业额与其高昂的租金不可匹敌。一位博士蛙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博士蛙目前门店业绩与当初上市承诺差距很大,这是其长期盲目扩张埋下的恶果,上市募资时的承诺恐怕很难兑现。
  另一位婴童产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服装业、鞋业公司都在集中精力去库存,婴童行业也不能幸免。即使是有婴儿潮的支撑,由于这两年涌入的童装和婴童产品的品牌过多,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一些品牌影响力不够大的企业来说,婴儿潮甚至对他们是个负担:一方面企业管理层盲目乐观,另一方面太多竞争者来分食蛋糕,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一个不留神,或者一步棋走错,可能死无葬生之地。
  记者同时了解到,不仅是博士蛙,以儿童手推车而闻名的好孩子国际,二季度以来股价也持续走低,7月份更是遭到海外机构富达国际的减持。另外,生产婴儿车的隆成集团今年业绩也不理想,截至今年5月底的业绩相比2012年同期出现较大下跌,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涨。
  在计划生育国策执行30多年后,国家卫生计生委一周内连续两次释放出“完善生育政策”的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完善我国生育政策的方向主要聚焦在从目前的“双独二胎”转向“单独二胎”这一点上。
  如果政策依据专家推测进行调整,中国的人口会不会反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未富先老”的挑战能不能应对?相关专家对“单独二胎”政策作出种种假想。
  新一轮生育潮,中国受得了?
  2004年,包括顾宝昌在内的18位学者向有关部门共同提交了《关于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建议》,呼吁尽快将生育政策调整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会对国家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自然增长率4.95‰,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顾宝昌认为,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意在让中国的人口结构朝着正常、健康的方向调整,新增人口“可以预见,也能承受”。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在11个县市和地区率先实行二胎政策试点。根据“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2005年至2007年对上述地区的调查,“二胎”生育政策执行20年后,这些地区的生育水平不仅没有出现大幅反弹,一些地方还有所下降。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由于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低生育思维定式已在处于生育期的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实行“单独二胎”短期内也许会有人口增加,但从长远看不会对人口总量造成较大影响。
  人口红利优势,“四两拨千斤”?
  “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标志着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表示,“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也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15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
  有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归功于人口红利。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放宽“二胎”后,新生儿无法迅速转化为劳动人口,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应对人口红利减少,归根结底要靠技术进步和解放生产力。
  老龄化危机,“二胎”能化解?
  根据学者的研究,从现在的人口结构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将非常严重。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张恺悌说,过去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口号正在遭遇挑战。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国的计生政策可以有些突破。
  近年来,“老有所养”引发关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数量将达到2.02亿,平均每100人中,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5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认为,要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风险较大。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可以尝试“单独二胎”政策,这是基于目前生育水平面临反弹压力的谨慎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爽说,完善生育政策要更好地均衡个体、家庭与社会在生育问题上的权利义务及利益,更好地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记者孙铁翔、吴晶、白瀛)
  周末好,谢谢分享! 10楼 13901612366时间:2013-08-10 22:09:25
  人口红利优势,“四两拨千斤”?
  “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标志着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表示,“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也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15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
  有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归功于人口红利。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放宽“二胎”后,新生儿无法迅速转化为劳动人口,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应对人口红利减少,归根结底要靠技术进步和解放生产力。
  老龄化危机,“二胎”能化解?
  根据学者的研究,从现在的人口结构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将非常严重。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张恺悌说,过去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口号正在遭遇挑战。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国的计生政策可以有些突破。
  近年来,“老有所养”引发关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数量将达到2.02亿,平均每100人中,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5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认为,要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风险较大。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可以尝试“单独二胎”政策,这是基于目前生育水平面临反弹压力的谨慎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爽说,完善生育政策要更好地均衡个体、家庭与社会在生育问题上的权利义务及利益,更好地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记者孙铁翔、吴晶、白瀛)
  ----------------------------------------------------------------------
  7月A股富豪大幅增加 超级大户入市提振信心
  中登公司最新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7月A股富豪大幅增加。其中,持股市值在1亿元以上的自然人散户达到1231户,比6月1142户多出89户,增幅为7.79%;持股市值在1000万-1亿元之间的自然人散户达到17543户,环比前一个月多出1236户。
  千万元以上的超级大户合计增加1325户,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投资者对于股市后市的看法不再那么悲观。这些超级大户可能是从房地产市场流入股市;也可能是以前退出股市的资金重新回来;再或者是由于投资者通过股市盈利获得了投资收益,从而使自己得以“晋升”到1000万元以上的超级大户行列之中。
  股市中的投资者,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千万级以上的富翁。那么投资者就有必要研究这些大资金的投资风格。当他们重新回到股市,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于股市后市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未来的股市是能够带来盈利机会的,不管是股指的上涨或者是个股行情,总之股市有利可图,不会让人白忙活一场。
  当然,国家大力打击影子银行也对资金流入股市产生促进作用,假如信托预期收益水平长期维持在12%-15%,那么很多投资者便会考虑把资金投入信托产品,如果信托利率出现下降,或者投资者预期信托产品可能会出现投资风险,那么这些投资者将会做出新的考量,其中一部分会选择把钱投入跌幅已经很大的股票市场。这也是千万级投资者增加的一种渠道。
  此外,从股指期货市场也能体会到这种投资者信心的变化,在6月和7月,股指期货合约大幅贴水交易,最惨烈时即月合约(最早交割的股指期货合约)贴水高达60点之上,然而截至上周五收盘,股指期货即月1308合约不仅没有出现贴水,甚至还出现2.19点的升水,这也表明投资者信心的一种变化,显然股指期货市场正在被一只无形的手改变。
  普通投资者对于股市的看法至少应该不再过分悲观,虽然还有很多人担忧中国经济尚未出现全面复苏,担心股市的上涨缺乏支撑,但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股市的回暖往往领先于经济回暖,历史统计领先时间大约三个月左右。股市走熊,作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结合体,老百姓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消费,但如果股市上涨,这些消费需求将会大幅增加,这也是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北京商报)
  金学伟:熊市任务完成 股市开始新一轮循环
  从3478点开始,只要跌1600多点,就能完成归零任务。而目前价格已归零,熊市任务也就完成了,股市将开始新一轮循环。
  100年前,查尔斯·道提出“股市是经济晴雨表”时,他的逻辑是:股市汇聚了所有信息,尤其是掌握高端信息,对公司业绩和价值了如指掌,使股市的整体走势能提前反映公司的业绩和经济变化。
  这一观点在很长时间内都可以应用于股市。但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股市和经济的这种基本一致的关系已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年份是1958年,该年美股的平均股利率(加权平均每股红利/股价)下降到了比长期国债利率只高1个百分点的水平,按以往经验,这是美股即将见顶的征兆。但这一年道指不仅没跌,反而在高位盘整一段时间后拉出一根长阳,其后一路攀升,从500多点涨到1966年的1000点。这一事件标志着股利时代的结束,也标志股市和宏观经济的联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对宏观经济预知一步反映一步,变为大幅度脱离而后大幅度回归:经济增长10%,股市上涨1倍;而后经济再增长10%,股市却下跌30%;经济再增长,股市再下跌;等到经济增长的疲态完全显露后,股市反而见底了。
  这样的循环不免让人怀疑:股市还是经济晴雨表吗?当然还是。只是靠简单的宏观经济预测推断股市的走势已不再可取,需要新视角、新方法。比如2010年11月的3186点、2011年的3067点,我们都强调过沪深股市到了最严峻时刻。原因就在从1994年的325点开始,到2010年的3100点和2011年的3000点,股市的年均升幅在15%左右,远超过此段时间的经济增幅,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以及供求关系的任何一点变化,都足以将股市推向深渊。我们也曾推断过本次调整中上证指数将会见到8倍的市盈率,原因就在沪深股市的每一轮熊市,最低市盈率都会调整到和未来10年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持平的程度,以7.5%的实际增长率和9%左右的名义增长率计算,它的底部应该在8倍市盈率。这些案例说明股市仍然是经济晴雨表,只是不再从短期 (一两年范围内)反映经济,而是从更大的波动框架、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反映经济。
  和过去相比,现代的股市运动带有更多自然属性,动量、极值等概念在股市大框架分析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而比量更有趣的价格上的能量守恒现象。比如,按分形标准来划分波段,1993年2月1558点到1994年7月325点,月线上是两个调整波段。第一个从1558点到777点,其后的整理波段最低774点。第二个调整波段从1044点到325点。两个波段的下跌点数分别是784点和719点,基本等长。但绝妙之处在于:784+719=1503点,与最高点的1558点相差55点。
  2245点到998点是又一轮大熊市。从2245开始,以两个波段跌到1339点,即2245-1514,跌731点;1776-1339,其后的整理波段最低见1307点,因此这一波段跌469点。2004年4月1783点开始,到2005年6月的998点,也是两个波段。即1783-1259,跌524点;1496-998,跌498点 (2004年9月的阳线既是一个上升分形,也是一个下跌分形)。这样,731+469+524+498=2222,和最高的2245点相差23点。
  价格波动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我在13年前曾做过介绍,当时是根据调整中的负能量来测算那一轮牛市的顶部大约在2242点。根据这一定律,牛市就是把熊市中累积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涨到它应该到的高点。熊市就是让牛市的最大能量归零,只是相同的能量会做出不同的功,熊市对牛市的归零不以指数跌到0为终结,而是以累计下跌的点数达到和最高点相匹配为终极目标。我检验过美股走势,除了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下跌点数达到过牛市最高点的1.3倍,其余各指数的熊市,无不在归零前结束。
  6124点应该是一波比较特殊的熊市,它的第一波 (A浪)十分凌厉,跌去4460点。但也正如此,这轮熊市的C浪就没有了创新低可能,因为从3478点开始,只要跌1600多点,就能完成归零任务 (由于指数没有低于1664点,因此,3478点以后的走势统归于一个波段)。如此计算一下,3478-1849=1629,4460+1629=6089点,和6124点只差35点。价格既已归零,熊市任务也就完成了,股市开始新一轮循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足以引爆大牛行情的核武器?莆田人有多少可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