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棠 发表于 2018-11-12 10:04:38

少儿古筝培训浅析古筝摇指在乐曲中的作用



一、独特的形状,构成特殊的音响效果

  关于筝的形状诸多文献都作过“筝如筑”的介绍,北宋的陈杨在《乐书》里作了进一步解释:“筑之为器,大抵类筝,其颈细,其肩圆。以竹鼓之,为琴……品声按,左手捩之,右手以竹尺击之,随声应律焉。”魏阮王禹在他的《筝赋》里,对筝的形制作了细致的描写,说筝“身长六尺,应律数也。弦有十二,四时度也。柱高三寸,三才具也。二手应动,日月务也。故清者感天,浊者合地”。又晋傅玄在《筝赋》中说:“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设之则回象存。鼓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随着历史的进展,筝由原来的竹制改用木制,由原来的十二弦改为十三弦最后成为今天的二十一弦。改革后的筝表现力大大丰富了。它的音域加宽到个八度、音量加大,木制筝共鸣结构更能发出良好的音质和音色,较之竹制筝体音色清脆、洪亮、柔美。据古传连筝名也是由筝本身发出的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得来的。东汉刘熙《释名》一书对筝的命名解释是:“筝,施弦高急,筝然也。”曹植诗《箜篌引》中也有一句“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说明筝发出“铮铮”的音响,铿锵、嘹亮而且高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筝既善于再现优美抒情的情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诗中有“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筝人悲怨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的生动诗句,那美妙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和陶醉。晋代陶融妻陈氏在《筝赋》中对筝乐的艺术表现作了更为精妙、深刻的描述:“括八音之精要,超众器之表式……周旋去留,千变万态。”

  二、多样的指法,形成超强的表现力

  古筝弹奏方法的多样化也是其它民族乐器所不能媲美的,少儿古筝培训就弹奏方法而言,右手指法有托劈、勾剔、抹打、摇指、琶音、花指、刮奏等,左手则是上下滑按音、点弦、颤弦、揉弦、回滑。这些指法有时也穿插弹拨,还有双手配合弹奏,这大大丰富了筝曲的表现力。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弹奏指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就从左手“按音”的产生、发展到现在,就演变出了多种回音奏法和揉弦奏法:“一般颤音”可表现轻淡高雅的曲调;点颤奏法多表现速度轻快的乐曲,其它还有“固定按音”、“上下滑音”、“双按音”、“同度按音”、“长滑颤音”、“按颤音”、“双按音”、“同度按音”、“长滑颤音”、“回滑音”、“点滑音”、“揉音”等技法,均能表现出乐曲的不同风格。各地方的左手颤音奏法也各有千秋,独具风格特点。北方的山东、河南地区筝曲,曲调跳跃,起伏大,力度强,刚柔相济,颤音泼辣,幅度宽。南方的潮汕闽粤地区筝曲,曲调古朴、典雅、流畅,纤巧细腻,缠绵婉转,清淡而高雅,颤音幅度较小。如:河南筝的4(fa)、7(si)的上滑音常常是装饰性的上滑音,4(fa)的上滑音是从3(mi)弦直接按到5(sol)音,7(si)的上滑音是从6(la)弦直接按到i(do)音,技法上不是分两步走,3-4-5,6-7-i,而是按弹同时进行,产生出装饰性上滑效果,这种快按产生的重音头,充分表现了河南筝曲明朗粗犷的语言音调特色。《剪绽花》:而南方的客家筝的4(fa)、7(si)的上滑音效果成为454、i7i,这种揉按性的上滑音表现出南方筝曲委婉柔美的音韵特点。

少儿古筝培训http://www.shufaed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少儿古筝培训浅析古筝摇指在乐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