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1520068 发表于 2018-12-20 18:43:21

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回顾:聚力前行破坚冰

  科技深深地融入了彼时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中关村科技 多多药业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而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划中,科学技术都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时间来到新旧世纪之交,中国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一种更为深刻的变革。企业主体活力亟待释放,科研机构有待从计划转向“放养”模式。
  “1985年以来的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新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机构为经济服务,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激励机制释放的红利被挖得差不多了,亟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解放科技生产力、激活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时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被列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
  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如果说1994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出台,目的是在科技体制中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那么,1995年5月6日,《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对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进行顶层设计。
  在充分肯定过去10年科技体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决定》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同年5月26日到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
  除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中央在此阶段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开始施行,确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组织实施方式、保障措施等基本制度,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被称为973计划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开始实施,聚焦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和材料六大重点领域,旨在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目标是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回顾:聚力前行破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