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通 发表于 2014-4-9 13:28:52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莆田工艺美术城木雕区党支部书记李凤荣:做善艺之人 与有荣焉



  (《渔樵耕读》李凤荣 刻)  莆田人李凤荣,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莆田市政协委员、莆田工艺美术城木雕区党支部书记、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1963年出生于莆田沿海一个木雕世家,自小受祖父黄亚贤父亲李农民的工艺启蒙,13岁即入“莆田县工艺一厂学艺,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后天努力,李凤荣的技艺得以全面精进,所创作及雕刻的木雕作品共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48项,银奖20项以及铜奖、优秀奖等多项殊荣,并且连冠四届“百花奖”金奖。
  1995年创办莆田市善艺(李氏)工艺有限公司,始终秉持“善艺之心”行“善人之艺”,将传承与发扬莆田传统木雕工艺为己任,亲身传艺授徒超过400多人,培养众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传承人。
  手持錾刀近40年,一身精湛技艺,53岁的李凤荣是大师级别里正当年的青年代表,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他为工艺美术发声,天时地利人和,工艺世家造就世家工艺大师,莆田工艺美术固本革新之路,李凤荣的善艺善心始终走在前列。
  观点:产品要向作品化,作品不能产业化
  在李凤荣的个人作品展厅里,陈列着他颇为得意的上百件作品,有些是他灵感偶发的激情创作,有的则是少则2年,多则6年才得以完工的精品,还有些看似朴拙的原材料静置一角,他说:“你们问我创作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环,我以为论意境当属木头它所传递给你的,而你把如何把它呈现出最佳的状态,也就是因势造型;论手艺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不能辜负百年树木的天地精华。”
  李凤荣认为木头是有生命力的,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印证了他所强调的一个观点——产品要向作品化,作品不能产业化。他认为每一件能称为艺术品的作品都是创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思想和技术的统一结晶,正如电动工具复制不了传统意境的写意。作品化则要求工艺要有含金量,技术背后它得有文化底蕴和创作背景的烘托和铺垫。
  态度:祖宗把技艺传给我,就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
  李凤荣身上有着非常正统的从艺经历,在木雕世家的耳濡目染下,13岁他就进厂学艺,20岁就成为厂里出色的专职雕刻师,经常到寺庙修缮佛像,时常得到“手艺精细雕工好”的称赞。艺高人胆大,24岁的李凤荣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谋划着蓝图,决定自己办工厂收学徒接订单,1995年他集资创办了善艺(李氏)工艺有限公司。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他用12分的投入精力在黄杨木的加工创作中转型为檀香、沉香的加工和创作。
  善于把握时机的李凤荣找准定位,承接了来自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的订单,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要求也影响了李凤荣的创作风格。他尤为擅长的人物圆雕中善于刻画人物面部表情,“神韵到位人物才能活起来。”在他所创作的《瑶池集庆》中,见不到雷同的表情和神态,118尊神像个个栩栩如生,整个构造极为巧妙堪称天工乃成。
  从祖父辈接过接力棒,至今李氏工艺已传承了第七代,李凤荣始终致力于亲身传艺授徒事业中,他说,有幸能在木雕工艺这行走这么久,祖宗把宝贵的艺术财富流传下来,我们就有义务把它发扬广大,走得更远。为了最大限度地一脉相承,他经常在徒弟身边手把手地指导。至今,他已经带徒超过400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工艺创作后备力量。
  畅想:带着作品走出去,换来新思想、新技法走回来
  在中共十八大代表团讨论组发言会上,代表莆田工艺界发声的李凤荣积极宣传莆田文化,推介莆田工艺美术,现实中他也努力践行着十八大代表的义务和责任。作为校企合作示范企业,李凤荣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培养一支有理论涵养的工艺创作者,更有利于传承和进步。不仅会雕,也要会说,带着作品走出去,再带着新思想、新技法走回来。我希望拍卖会上能看到更多当代创作者的作品,也希望更多人来莆田参展,常开常新,扶持配套设施建设,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并力发展。”
  采访中表示自己没读过书不懂表达的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手中的技艺更好传承下去,所以他投资办学、积极开班授课、不惜拍卖所爱捐赠漂洋过海的华语大学,而他不忘初心不离雕刻一线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传统艺术最美的传承了。林爱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莆田工艺美术城木雕区党支部书记李凤荣:做善艺之人 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