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 发表于 2014-4-17 09:33:10

莆田涵江区萩芦镇:山头裹银装 石蹬卧溪间

莆田涵江区萩芦镇大多村民种植枇杷,从结果到成熟,满山都是银色的袋子;镇里还有数十条石蹬道,是旧时的交通要道
  高低两座石蹬桥并排横跨在溪面上  萩芦镇位于涵江区北部,是进入莆田山区的首个乡镇,向来有“山区头平原尾”之称。全镇6000多户人家,80%以种植枇杷为生。镇内有多处景点,保存下来的数十条石蹬道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萩芦”牌枇杷获省着名商标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萩芦镇。据副镇长、宣传委员吴锦暖介绍,镇内最大的河流为萩芦溪,萩芦镇由此得名。古时村民都以种田为生,生活颇为艰苦。上世纪80年代,萩芦镇开始引进种植枇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结果到成熟,所有枇杷都套在银色的袋子里,山头像穿上银装,极为壮观。
  如今,80%的村民都以种植枇杷为生,全镇年产枇杷1万吨,销往全国各地。每年3月份枇杷开始上市时,除了日间在街边摆摊售卖,村民们每晚要装几大卡车枇杷运往外地。“萩芦”牌枇杷已经获得了农业部批准的绿色食品使用标志,2006年获福建省着名商标。
  石条间隔铺设村民踩着过溪
  吴锦暖介绍,镇内现有江春霖故居“百廿间大厝”、崇圣宫等景点,较之而言,石蹬道显得十分普通,“但石蹬道在交通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利东村的一处溪水中,长约十几米的石蹬道静卧在溪间,底部堆积的石头虽显杂乱,但固若金汤。上层铺设的石条规格一致,隔着固定的缝隙排列,村民踩着石蹬过溪。吴锦暖称,萩芦镇毗邻江口镇、涵江城区和福清,古时没有道路,船只也有限,村民们就在深山老林内就地取材,修建了上百条石蹬道。村民出城,外人进城,石蹬道是必经之路。
  “虽然曾修补过,但石蹬道已损坏多处。”吴锦暖说,保存最完好的是深固村大溪自然村的石蹬桥,建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横跨在百米宽的溪面上。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原本的石蹬桥旁又新建了一座较高的石蹬桥。只有到枯水期,才能看见两座桥并排。 陈小芳 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莆田涵江区萩芦镇:山头裹银装 石蹬卧溪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