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 发表于 2014-4-22 10:22:00

妈祖千年大事妈祖千秋记杂谈

         ■建隆元年(960年)三月廿三日妈祖诞生于莆田湄洲屿上林村林家。她的父亲是林愿(一说名惟悫),母亲王氏。史料中最早的记载十分简单,只说她是“姓林氏,湄洲屿人”。

  ■开宝五年(972年)这一年妈祖已经12岁了,传说她在湄洲得到一位名叫玄通的道士度化,于是有了异常的法力,能够预测吉凶。妈祖以此来帮助乡亲,驱邪治病,扶危济困,尤其是在海上拯救海难。妈祖的急公好义行为,受到人们普遍的敬重。
  ■雍熙四年(987年)妈祖在一次救助海难时不幸捐躯,可乡里人都不愿相信这位年纪轻轻却做了无数善事的好姑娘竟然会逝世。大家都认为那是妈祖道行圆满,羽化升天了。于是,就在湄洲山上盖了一座小祠庙,把妈祖当作神女奉祀。这就是最原始的妈祖祖庙。
  ■天圣间(1024~1032年)几十年过后,妈祖的影响有所扩大,湄洲的那座原始祖庙也得到扩建,“廊庑益增巍峨”,已经初具规模了。
  ■咸平二年(999年)莆田平海澳始建妈祖行祠。
  ■元 元年(1086年)妈祖信仰开始从海岛传到大陆,继平海澳的妈祖行祠之后,莆田涵江宁海镇也建起妈祖的分灵庙,建庙的地点因此被人称为“圣墩”。
  ■宣和五年(1123年)这一年,宋朝派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国,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路允迪在风浪中仿佛看见桅杆上发出一道道红光,过后风浪顿息,转危为安。路允迪感到奇怪,便询问部下是什么神灵显圣相救。正好船上有一位保义郎李振,是莆田涵江白塘人,平时信奉妈祖,就向路允迪报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路允迪深信不疑,还朝复命时就将途中奇遇上奏皇帝。宋徽宗听了颇为感动,就下诏给妈祖祖庙赐以“顺济”匾额。这是妈祖神迹第一次由民间传到官府,并得到朝廷的确认、褒奖。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这一年南宋高宗皇帝要在京都举行“郊典”(在郊外祭天祭地祭众神)。由于此前杭州监丞商份已在京都的艮山创建了妈祖的神祠,于是高宗皇帝就诏封妈祖为“灵惠夫人”。这次诏封开了历代皇帝给妈祖褒封的先河,意义十分重大。
  ■绍兴三十年(1160年)这一年兴化沿海屡被海寇侵犯,郡守派兵出海征剿,大获全胜。传说每次战斗都得到妈祖的神助。于是郡守将妈祖助扫海寇的事迹上奏朝廷,皇帝大喜,就下诏加封妈祖为“灵惠昭应夫人”。莆田陈俊卿(绍兴八年中榜眼,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在他的家乡白湖(今阔口)舍宅建妈祖庙,俗称“白湖庙”。这“白湖庙”是历史上一座很有影响的妈祖分灵庙。
  ■乾道三年(1167年)端午节前,莆田发生瘟疫,并迅速流行,许多人吐泻不止,来不及救治就丢了性命。绝望的村民只好祈求妈祖保佑。这时有一位长者在妈祖庙向神祷告后入梦。梦中妈祖告诉他:“出庙门一丈许,有块大石头,石头下有甘泉,喝了便可治愈疫病”。长者醒来即按妈祖所示去寻找,果然在庙附近寻到一股甘泉,饮后即刻康复。于是,甘泉被分送给所有病人,泉到病除,疫病终于被控制住了。人们欢喜欲狂,郡守很快就将妈祖示梦以圣泉救疫的事迹,上报到朝廷。皇帝也感到欣慰,便下诏加封妈祖为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一年(1184年)这一年沿海又受到海寇骚扰,福兴都巡检姜特立率兵出海扫荡,平息寇祸,并将平寇时得到妈祖神助的事上奏朝廷。皇帝又一次下诏加封妈祖为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元年(1190年)兴化军连年干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郡守葛乳、朱端学、赵彦励相继到妈祖庙乞雨,结果十分灵验,祷告后不久即天降大雨,旱情缓解。于是,郡守又将祷雨有验的神迹分别上报给孝宗和光宗两朝,促使皇帝下诏为妈祖进爵,封为灵惠妃。
  ■庆元二年(1196年) 这一年妈祖信仰传到泉州,泉州的第一座妈祖庙——顺济庙在浯浦建成。(待续)□朱合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妈祖千年大事妈祖千秋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