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 发表于 2014-4-25 10:00:59

从莆田刘尚文寻访先祖刘克庄墓的故事

       近日来福建省市媒体都报道了莆田“刘克庄墓址方位得到确定”的消息,并根据考古人员建议,将复原刘克庄墓“,并与刘克庄纪念园相结合,形成绶溪公园新的文化景观,提升文化品位,再现历史文化名人成就”,这自然是一件好事。据笔者所知,刘克庄墓其实早在清光绪元年(1875)十一月就已被其后裔刘尚文寻得,并曾重修过。

  当时为纪念刘尚文寻得刘克庄墓,清嘉庆进士郭尚先的儿子郭篯龄(字子寿,1825-1886)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刘澹斋访墓记》的散文,详细记述了刘尚文访墓的过程。该记情文并茂,曲折有趣,对今人复建刘克庄墓当也有帮助。
  刘尚文(1845-1908),字澹斋,莆田城厢后塘人,刘克庄后裔。少时极为好学,然因家贫,无力攻书应举,委屈跟人学习经商,以所得资助其胞兄刘照藜(芸阁)攻读举业“,每夜分,兄读弟立于侧,奉水浆饘粥”,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刘照藜考中举人,经济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尚文则一边经商,一边勤学古诗文,也嗜好书画、金石。恰好同邑东阳村人进士陈云章(秋河)因家中失火,延烧及着名藏书楼“清远楼”。大火过后,陈家遗剩书籍,都被刘尚文购得,他由此获得了不少宝贵图书资料。清光绪间莆田翰林涂庆澜(海屏)辑编《莆阳文辑》、《国朝莆阳诗辑》就多取材于刘家藏书。
  刘尚文虽然于光绪年间只获得一个“国学生”
  的头衔,但他与着名学者、藏书家如傅以礼(节子)、丁丙(松生)、魏锡曾(稼孙)、杨浚(雪沧)等往来甚密,参与考订古籍书目,学问大增。尚文对金石碑刻更是情有独钟,他长年在莆田家乡爬山涉水,扪苔刷藓,广搜残碑断碣,所获甚丰,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自费刊刻所着《莆阳金石初编》二卷,长乐谢章铤、大兴傅以礼、晋江陈棨仁等名流为之作序。可惜《初编》碑刻收录止于宋代,宋代后资料均未再刊印传世。
  正是刘尚文对金石碑刻的痴迷,使他发愿要找到先祖刘克庄的墓址及墓志等文物。
  据郭篯龄文记载,清代时,刘克庄的墓址已经失考不清,县志也只是根据传闻记云“在孝义里鼓楼山”。按这条记载最早见于弘治《八闽通志》“丘墓”,清代县志皆沿袭,但当时几辈人按此记载线索去寻找,却均无获。逮至光绪元年(1875)四月,刘尚文访碑至西刘山,发现一座坍塌严重的古墓,墓碣也被苔藓所遮盖,刘尚文清除墓碣后,赫然出现石刻文字“:宋尚书谥文定公后村刘先生配林氏墓”,这个发现使刘尚文“惊喜过望,泫然久之”。后来他从墓室中获得刘克庄手书的林夫人墓志铭一方,并拓印之,此即传世的刘克庄手书《林孺人墓志》墨拓的由来。刘尚文拓印完林夫人墓志后,把原石又放回原墓圹中,并对墓葬进行了修葺。按刘克庄的发妻,名林节,为福清进士林瑑之女,卒于绍定元年(1228),只活了39岁,其时刘克庄才42岁。因此经过分析,刘尚文认为此墓只是林夫人之墓,而不是刘克庄的夫妻合葬墓,县志所载刘墓在“孝义里”,大的方域无误,但鼓楼山地点则有误,且前人实是把刘克庄夫人墓当作刘克庄与林夫人的合葬墓。他认为刘克庄墓应与林孺人墓距离不远,因此下决心要找到真正的刘克庄之墓。
  从此,刘尚文以搜访莆田前贤墓茔碑碣为乐事,所得甚多。说来也巧,就在这年(1875)十一月庚申日,刘尚文准备往延寿去寻访刘克庄祖父刘夙(1124-1171)墓的途中,不意在山中迷了路,一直行走到了常泰里马坑山,正在他面对弯弯曲曲盘旋难辨的山丘时,有一位老人在旁边看到了刘尚文,惊讶地说“:刘氏的子孙果然寻墓来了!”刘尚文对他的话也感到十分惊讶,就赶忙向这位老者询问缘由。老人回答“:这里有个刘墓已有很多年没人来祭拜了,墓的周围空地有的已被开垦为果园。但老人相传,墓原有墓碣,还埋在果园中,果园早已被转手了好几家,但每次转手易主时,卖家都会告诉接手的新主人说,墓主的子孙迟早会来寻墓的,告诫新主人不要毁了刘墓。”刘尚文听后,赶紧跑过去察看,果然见到石翁仲林立于小路的两旁。他急不可耐地就在靠近墓茔的地表,发掘了几处,不过数尺之深,然而就掘出了意想不到的墓碑,尚文俯身细察,见墓碑上书曰“:宋工部尚书赠少师谥文定后村刘公墓,万历戊子冬,裔孙元桂重修”
  (今延寿村所存即此原碑)。这次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刘克庄墓了,刘尚文自然是“惊喜泫然之状,甚于前日”。原来刘克庄墓于万历十六年(1588)冬季,由其裔孙刘元桂重修过。
  刘克庄真墓被发现后,刘尚文遂组织族人捐资,重修了刘克庄墓,并在墓门树立新碑为志,又跟果园主人订立要约,要求太靠近墓茔的果林退得远一些,靠近石翁仲的园地仍可栽植,但要求果园主人每年缴纳几百钱租金,使世世代代知道保护刘公之墓。至此,刘克庄夫人之墓和刘克庄自己的墓算都找到了,而且都还保存得较为完好。郭篯龄认为,刘克庄墓被埋没,一定是在县志编纂之前,以致县志把林夫人墓误载为刘克庄墓。而刘尚文能不经意找到祖先之墓,可谓是“贤子孙精神所注,通于神明,且其平日文行可对越千年而无愧冥冥者”。按刘尚文、刘照藜兄弟后裔今仍散居于莆田城厢,刘尚文的《莆阳金石初编》就是其二儿子刘璞和女婿张景琳所校字,刘尚文还撰有《莆田北郭刘氏族谱》一书。  近日,省市媒体都报道了莆田“刘克庄墓址方位得到确定”的消息,并根据考古人员建议,将复原刘克庄墓“,并与刘克庄纪念园相结合,形成绶溪公园新的文化景观,提升文化品位,再现历史文化名人成就”,这自然是一件好事。据笔者所知,刘克庄墓其实早在清光绪元年(1875)十一月就已被其后裔刘尚文寻得,并曾重修过。
  当时为纪念刘尚文寻得刘克庄墓,清嘉庆进士郭尚先的儿子郭篯龄(字子寿,1825-1886)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刘澹斋访墓记》的散文,详细记述了刘尚文访墓的过程。该记情文并茂,曲折有趣,对今人复建刘克庄墓当也有帮助。
  刘尚文(1845-1908),字澹斋,莆田城厢后塘人,刘克庄后裔。少时极为好学,然因家贫,无力攻书应举,委屈跟人学习经商,以所得资助其胞兄刘照藜(芸阁)攻读举业“,每夜分,兄读弟立于侧,奉水浆饘粥”,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刘照藜考中举人,经济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尚文则一边经商,一边勤学古诗文,也嗜好书画、金石。恰好同邑东阳村人进士陈云章(秋河)因家中失火,延烧及着名藏书楼“清远楼”。大火过后,陈家遗剩书籍,都被刘尚文购得,他由此获得了不少宝贵图书资料。清光绪间莆田翰林涂庆澜(海屏)辑编《莆阳文辑》、《国朝莆阳诗辑》就多取材于刘家藏书。
  刘尚文虽然于光绪年间只获得一个“国学生”
  的头衔,但他与着名学者、藏书家如傅以礼(节子)、丁丙(松生)、魏锡曾(稼孙)、杨浚(雪沧)等往来甚密,参与考订古籍书目,学问大增。尚文对金石碑刻更是情有独钟,他长年在莆田家乡爬山涉水,扪苔刷藓,广搜残碑断碣,所获甚丰,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自费刊刻所着《莆阳金石初编》二卷,长乐谢章铤、大兴傅以礼、晋江陈棨仁等名流为之作序。可惜《初编》碑刻收录止于宋代,宋代后资料均未再刊印传世。
  正是刘尚文对金石碑刻的痴迷,使他发愿要找到先祖刘克庄的墓址及墓志等文物。
  据郭篯龄文记载,清代时,刘克庄的墓址已经失考不清,县志也只是根据传闻记云“在孝义里鼓楼山”。按这条记载最早见于弘治《八闽通志》“丘墓”,清代县志皆沿袭,但当时几辈人按此记载线索去寻找,却均无获。逮至光绪元年(1875)四月,刘尚文访碑至西刘山,发现一座坍塌严重的古墓,墓碣也被苔藓所遮盖,刘尚文清除墓碣后,赫然出现石刻文字“:宋尚书谥文定公后村刘先生配林氏墓”,这个发现使刘尚文“惊喜过望,泫然久之”。后来他从墓室中获得刘克庄手书的林夫人墓志铭一方,并拓印之,此即传世的刘克庄手书《林孺人墓志》墨拓的由来。刘尚文拓印完林夫人墓志后,把原石又放回原墓圹中,并对墓葬进行了修葺。按刘克庄的发妻,名林节,为福清进士林瑑之女,卒于绍定元年(1228),只活了39岁,其时刘克庄才42岁。因此经过分析,刘尚文认为此墓只是林夫人之墓,而不是刘克庄的夫妻合葬墓,县志所载刘墓在“孝义里”,大的方域无误,但鼓楼山地点则有误,且前人实是把刘克庄夫人墓当作刘克庄与林夫人的合葬墓。他认为刘克庄墓应与林孺人墓距离不远,因此下决心要找到真正的刘克庄之墓。
  从此,刘尚文以搜访莆田前贤墓茔碑碣为乐事,所得甚多。说来也巧,就在这年(1875)十一月庚申日,刘尚文准备往延寿去寻访刘克庄祖父刘夙(1124-1171)墓的途中,不意在山中迷了路,一直行走到了常泰里马坑山,正在他面对弯弯曲曲盘旋难辨的山丘时,有一位老人在旁边看到了刘尚文,惊讶地说“:刘氏的子孙果然寻墓来了!”刘尚文对他的话也感到十分惊讶,就赶忙向这位老者询问缘由。老人回答“:这里有个刘墓已有很多年没人来祭拜了,墓的周围空地有的已被开垦为果园。但老人相传,墓原有墓碣,还埋在果园中,果园早已被转手了好几家,但每次转手易主时,卖家都会告诉接手的新主人说,墓主的子孙迟早会来寻墓的,告诫新主人不要毁了刘墓。”刘尚文听后,赶紧跑过去察看,果然见到石翁仲林立于小路的两旁。他急不可耐地就在靠近墓茔的地表,发掘了几处,不过数尺之深,然而就掘出了意想不到的墓碑,尚文俯身细察,见墓碑上书曰“:宋工部尚书赠少师谥文定后村刘公墓,万历戊子冬,裔孙元桂重修”
  (今延寿村所存即此原碑)。这次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刘克庄墓了,刘尚文自然是“惊喜泫然之状,甚于前日”。原来刘克庄墓于万历十六年(1588)冬季,由其裔孙刘元桂重修过。
  刘克庄真墓被发现后,刘尚文遂组织族人捐资,重修了刘克庄墓,并在墓门树立新碑为志,又跟果园主人订立要约,要求太靠近墓茔的果林退得远一些,靠近石翁仲的园地仍可栽植,但要求果园主人每年缴纳几百钱租金,使世世代代知道保护刘公之墓。至此,刘克庄夫人之墓和刘克庄自己的墓算都找到了,而且都还保存得较为完好。郭篯龄认为,刘克庄墓被埋没,一定是在县志编纂之前,以致县志把林夫人墓误载为刘克庄墓。而刘尚文能不经意找到祖先之墓,可谓是“贤子孙精神所注,通于神明,且其平日文行可对越千年而无愧冥冥者”。按刘尚文、刘照藜兄弟后裔今仍散居于莆田城厢,刘尚文的《莆阳金石初编》就是其二儿子刘璞和女婿张景琳所校字,刘尚文还撰有《莆田北郭刘氏族谱》一书。刘福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莆田刘尚文寻访先祖刘克庄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