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哥 发表于 2014-5-4 21:34:18

记青春汗水里的妈祖情

  新编莆田妈祖祭典仪式惊艳亮相  莆田洲妈祖祭典与陕西黄帝陵祭典、山东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妈祖信众越来越年轻化,两岸民间对妈祖祭典上一些古代礼仪重新编排的呼声越来越高。去年底,由莆田市文广新局牵头,莆田学院、湄洲岛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参与,召集民俗、舞蹈、音乐、服装等领域专家反复论证后,编排了全新的妈祖祭典。
  新的祭典设计出来了,由谁来表演?如何当好妈祖文化传播的使者?
  这项特别的任务落到了莆田学院519名大学生的肩膀上。莆田学院团委副书记林萍兰介绍说,这次表演经过重新编排
  后,在音乐选择、舞蹈动作编排、表演内容、服装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而这次表演的主力是大一学生,相当于要组建一支新队伍,所以在学习、排练等方面都要下大功夫。
  被选中的学生十分踊跃。负责初献礼环节的田汶弘,是一名大三学生,这已经是她第五次参加祭典表演,虽然身旁的搭档换了很多,可田汶弘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她说:“我很享受每一次敬献妈祖的那种感觉,所以一直担任这个角色。学弟学妹们初次参加,需要更多的磨炼,我会把自己的经验与他们分享。”
  与田汶弘的丰富经验和淡定心情相比,初次参与演出的大一新生们则激动不已。音乐教育系大一学生薛诗怡告诉记者,通过演出能切身感受千年妈祖文化的魅力,所以特别期待。体育教育专业大一新生
  王福杰的角色是鼓手,经过几次排练,他对祭典表演充满了信心:“闭上眼睛,想象跳跃的节奏,那是一种热情洋溢的幸福感!”
  艰苦的排练
  分享完“天降大任”的喜悦后,同学们就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排练“征程”。
  3月8日上午9点,在文荣体育馆内开始了第一次排练。天气乍暖还寒,体育馆外春雨下个不停,馆内阴冷潮湿,同学们都冒雨前来参加演练。之后的每一天,无论阴雨绵绵,还是艳阳高照,一场又一场枯燥的排练接踵而来,一遍又一遍考验着同学们的意志。
  “提灯”是体育教育专业大一新生陈仕林的任务。第一次穿上演出裙、戴上头饰,他感觉很不适应,“裙子很长,容易互相踩到裙子边角;头饰也很重,戴上它根本抬不了头”。克服这些“瓶颈”并不难,苦的是头顶的烈日和闷热的天气,“我们个个汗流浃背,演出裙里面的衬衫经常湿透”。
  按照新版祭典设计,在初献礼环节,同学们要挥舞起8条25米长的蓝绸,表现海洋文化;高潮部分的送神环节,又要在广场上挥舞起7条彩绸,与初献礼中的8条蓝绸相呼应。这两大新增的亮点给现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然而其背后是63名“舞生”同学的数百次排练。担任“舞生”的黄健宏说,每次排练3小时,一个动作要重复10遍、20遍,练久了就觉得索然无味,部分同学想过中途放弃,好在大家互相打气,都坚持了下来。
  学生们表现出了坚强意志,参演的老师也个个有一股子韧劲。艺术系教师林赛君是这次祭典的通赞,表演之前,为了在处理尾音时能做到上扬、加长并保持平稳,她自己模拟准备了多个声音版本,经过对比后选出了最合适的一个。“最终的版本既保证了声音激情,也控制了声音的高度,我对效果很满意。”林赛君说。
  4月18日下午,参与演出的全体同学进行了首次带妆彩排。虽然被演出服装包裹着,热得满身大汗,但大家都保持着期待:“我们一定会带来一场惊艳的表演!”
  完美的演出
  4月22日早上5点,天蒙蒙亮,同学们已经全部起床,在夜色中向着湄洲岛进发了。
  登上渡船,大家纷纷站到窗前,在微微海风中眺望湄洲岛。“大战”在即,他们的神情却淡定自然:“我们已经排练了几百次,对这次表演胸有成竹!”
  9点50分,典礼在极具穿透力的钟鼓声中拉开大幕。号手站上台阶,气势不凡;仪仗队、仪卫队、歌生、乐生、舞生穿着全新设计的服装,一一就位。10点整,《迎神曲》响起,现场全体起立,恭迎妈祖。此时,令人震撼的8条蓝绸徐徐展开,现场成了一片蓝色的“海洋”……
  整场祭典仪式历时35分钟,带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人热泪盈眶。总导演吴玲红说,这次祭典以舞台剧形式展现出来,扩大了规模、提升了气势,特别是这些青年学生的激情演绎,让古老民俗焕发出了新魅力。
  来自台北的信众蔡先生被祭典仪式深深震撼,他拿着摄像机记录了这次祭典的全过程。蔡先生激动地说,自己每年都会来看妈祖祭典,与过去相比,今年的表演更趋年轻化、时尚化,场地、时间和表演之间的搭配也异常巧妙,“这场典礼就是一张宣传妈祖文化的明信片,这些大学生做得非常棒”。
  按照规划,新版妈祖祭典仪式今后将成为融祭祀、朝拜、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户外盛典。初次表演就赢得交口称赞,担任指挥的林萍兰感到十分欣慰:“虽然是新编仪式、新人表演,但同学们认真对待,按照表演要求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福建日报记者卞军凯 通讯员张华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青春汗水里的妈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