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人王 发表于 2014-6-2 09:36:00

莆田百姓的感人事迹 无私的奉献 钟丽华:失足孩子的“好妈妈”

       钟丽华:失足孩子的“好妈妈”

  工整的制服,利落的短发,出现在会场上的钟丽华英姿飒爽。作为“基层好干部”代表之一,她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公务员应该做的事。我愿意以自己的努力来影响身边人和失足孩子。”
  2005年9月,我市少年刑事案件全部指定由城厢区人民法院少年庭管辖。钟丽华主动请缨,挑起全市少年刑事审判的重担。
  在她受理的案子里,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高中生小陈和两名社会青年一起抢劫。接到案子后,钟丽华立即向小陈的亲属、朋友展开庭前调查。她了解到小陈小时候腿脚受伤,家人对他关爱有加,而他也一直很听话。他是受到不良青年的诱导才去抢劫的。于是钟丽华与小陈进行沟通,但他什么也听不进去。只有提到母亲,他才有所动容。当钟丽华说到他小时候腿脚不好,母亲背他去上学的事时,终于唤醒小陈的良知。当庭,小陈与母亲相拥而泣,表示要悔过自新。
  小陈被判缓刑后,钟丽华还经常关心、勉励其成长。小陈也不负众望,考上了莆田学院。毕业后,在市区经营一家电脑店。如今,已经成家的小陈逢年过节都要来拜访“法官妈妈”。他逢人便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两个好妈妈!
  钟丽华还联系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帮助失足少年,让他们回归社会。目前,城厢区已先后设立3家“就业帮教基地”,共有10名失足少年在企业接受帮教改造。
  集中审判以来,钟丽华与少年庭的法官们一道,共办结少年刑事案件1218件,由她主审和担任审判长的案件达500多件。她还大胆适用非监禁刑,让未成年被告人适用缓刑率从原来的9%上升到43.9%,且未有一起提出申诉。在她的帮助下,被判处缓刑的失足少年中有248名重返校园继续学习,有18名考上了高等院校,有3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有569名重新就业。黄凌燕
  蔡秀霞:精神患者的呵护人
  1992年,蔡秀霞从厦门调入仙游县德安医院,她至今记得刚来的情形。“那天,是爱人陪我来的。刚到大门口,就注意到这所医院的与众不同”。“既来之,则安之吧”,蔡秀霞开导自己,这一“安”,便是20多个年头。
  蔡秀霞说,许多病人发作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她担任护士长期间,有一次到男病区查房,正准备为一病人注射时,站在她背后的另一位病人突然冲过来,把她按在床上,使劲捶打,并揪起她狠狠地向地板摔去。等到同事们听到叫喊把病人控制住时,她已经满头是血,疼得直掉泪。但她把这些苦吞到肚子里。
  蔡秀霞说,她最怕听到两种铃声,一是医院的警铃,另一是半夜手机响。为了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她有时干脆就睡在医院里。
  蔡秀霞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与平时常见的护理大大不同,最关键的是要走进患者的内心,让他们觉得我们是为他们好的,平复他们的情绪。
  2003年,蔡秀霞成为德安医院院长。岗位变化后,她仍在一线服务病人,给不能自理的病人洗澡、喂药、喂饭。因酒精性依赖患上精神病的40多岁男子张某,一次病情发作,出现木僵症状,大小便失禁。蔡秀霞和同事们轮流给他换衣服、喂饭。整整一个月,他病情才好转。
  在精神病医院工作,有苦,有泪,也有快乐。蔡秀霞最高兴看到的,就是经过悉心照料的病人康复出院。“精神病人治愈的希望很小,但每一个病人我们都要坚持治疗。”蔡秀霞说。
  仙游德安医院目前配置病床300张,设有精神科病房、门诊综合楼、家属陪伴房、康复楼等。蔡秀霞说,希望社会各界对精神障碍患者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护,让他们一同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黄国清
  柯建铭:情系公路的养路员
  连日降雨,养路工人更加忙碌。身为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南少林公路站站长的柯建铭每天带领道班员工一起奔忙在路面上,清理边沟、疏通涵洞等,确保雨水排放顺畅。
  柯建铭1962年出生,是一名公路建设者的后代,从小在龙岩连城长大。17岁时,他在连城山区参加养路工作,在异乡为公路事业贡献了15个春秋。而立之年后,在他事业发展最好时期,毅然选择回到故乡,为莆田的公路事业做贡献。
  1998年夏天,莆田地区暴雨连连,严重受毁的涵黄公路几近瘫痪,正饱受腰椎骨质增生的困扰的柯建铭带病顶着炎炎烈日,在路面温度高达五六十度的情况下坚持作业,同事们深受感动,大家齐心协力,在短短一星期内完成了抢修任务,还为工程节约了经费;2006年,受台风影响,县道梧西线近4公里路面被雨水冲毁,他积极组织路面抢修抢通,仅用15天就恢复了该段公路的交通;2007年,省道五秀线461k——463k受台风影响严重积水,交通受阻,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其间发现部分群众急需通过积水区域,他不顾连日工作辛劳,背着群众淌水而过;2010年,国道324线南少林公路站管养路段,他冒着酷暑,烧煮沥青,为保证沥青施工温度,自己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了……
  同事们说:“从清理水沟、路间除草等体力活到修补路面、桥梁养护、机械维护等技术活,柯建铭就像拼命三郎,时时抢做在前,有时工具够不着,就用手挖,积水又脏又臭,手指都抠出了血,他都强忍着疼痛,让人敬佩、感动。”
  柯建铭说,这20年很辛苦,但也收获了很多,路上的风景只有自己能懂。平凡的岗位同样也有成就。焦裕禄、谷文昌、原鲁山他们造富一方,政绩卓越。每个人只要用心、用力,也必将收获多多,他愿做这样的“带头人”。  吴伟锋
  刘文建:项目攻坚的勤务兵
  2010年,为推进罗屿作业区重点项目建设,东埔镇民政办负责人刘文建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驻岛工作队员,负责罗屿岛拆迁、安置工作,“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4年多来,他努力在一线奉献着。
  按照项目建设规划,罗屿岛要全岛搬迁,罗屿村595户,2100多人将全部迁往忠门半岛安置。由于罗屿村村民沿海而居,讨海谋生,所以该村养殖的鲍鱼、海蛎清点等成为拆迁前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海上作业困难重重,刘文建和工作队员们不畏艰难,常常赶早摸黑,栉风沐雨,但毫无怨言。沿海海域掀起一米多高的海浪司空见惯,刘文建和同事迎着风,冒着雨,一排排清点,最终完成了2万多坎鲍鱼排的清点,为363排鲍鱼排签约工作扫清障碍。
  吊养海蛎的丈量是刘文建遇到的另一个难题。由于受到涨落潮的影响,海蛎养殖的滩涂露出水面的时间不尽相同。刘文建的工作时间也因此变得不规律,不管是凌晨四五点还是晚上六七点,都可能是工作开始的时间点。踩入淤泥丈量,刘文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下半身,有时候潮水涨得快,冰凉的海水甚至直接淹到他的胸口。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刘文建带领村干部们顺利完成了410亩的吊养海蛎的丈量工作。
  刘文建说,拆迁、安置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但只要把群众的切身利益记在心头,就能顺利完成。有些拆迁户甚至故意早出晚归,以躲避干部走访。面对这种困境,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向群众讲解政策,宣传法律。针对重点拆迁户,他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耐心地分析问题、解释原因。有一次,为了说服一位村民按时拆迁,他和村干部走访该村民至少二三十次,最终成功签约。
  刘文建说,基层干部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沉下心去做,耐得住艰苦。4年多征迁工作又苦又累,还有委屈,但见到一个个项目突破,他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李霞
  魏亚建:偏远海岛的守望者
  5月28日,为参加次日的“基层好干部”访谈,南日镇罗盘小学校长魏亚建当日一早出发,几经辗转,才到市区。虽然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魏亚建在小岛一待便是26年。
  10年前,罗盘岛条件艰苦,缺水缺电,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艘小舢板。在这海岛上,有一座乡村小学,长期被“三缺”难题困扰着:缺老师、缺场地、缺设备。
  1988年,从湄洲湾工业学校师范班毕业的魏亚建来到这里。当时,一栋两层石板房,便是这所学校的全部家当。操场只有一片沙土空地,唯一的体育设施是两个篮球架。为抵挡海风,教室的窗台上,常年摆着几块石头,抵住老式窗户。教室里的课桌椅,历经岁月沧桑,早已破破烂烂。而魏亚建的讲台则是一台小凳子改装而成的。
  26年间,该岛先后来了30位老师,但由于条件艰苦,大多老师都调走了。魏亚建来到小岛的第五个年头,按照当时的规定,他可以离开小岛,调到主岛或陆地任教。暑假前,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几个村民和学生来到他的宿舍,拉着他的手说:“我们村还有60多个娃,他们也需要知识,给我们介绍新的教师吧。”然而,那一年秋季,没有其他老师愿意顶替魏亚建来岛上课,魏亚建留了下来。得知消息后,村里所有在家的大人和小孩纷纷涌到学校,放起鞭炮,欢迎他归来。也正是那一天,魏亚建下定决心,不再申请调动。
  20多年过去了,魏亚建已彻底融入了这个不足800人的小岛。村民们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每逢过节或村民家中有喜事,他都是座上宾。
  如今,已担任校长的魏亚建每星期还坚持上30节课。教学之余,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11年,区政府拨款20多万元,用于修建运动场,更新教学设备等。同时,当地的企业家也带头捐款,修建3层楼高的教学楼,小岛的教育环境逐渐好转。 陈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莆田百姓的感人事迹 无私的奉献 钟丽华:失足孩子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