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人 发表于 2014-6-3 10:18:16

萧妃墓历史杂谈

      萧妃墓坐落在塔斗山东麓,坐西朝东,壬丙向。面向浩瀚的湄洲湾西岸,风光无限。背靠庞然的石崖亥武岩,左边沧溪像一条青色的长龙奔向大海,右面尽是白色土的坑头山似一只白虎卧在那里。墓前是一片一千多亩的庄稼平畴,犹如一只孔雀,微风一吹,试试欲飞。符合地理堪舆书所云的:左沙青龙,右沙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理想的地理位置。

  孩提时,墓后一百棵几世纪树龄粗壮挺拔的松树,排列得整整齐齐,长得郁郁葱葱,其肃穆的景象无与伦比,令人生畏。也给萧妃墓锦上添花,增加神气。一年农历五月初十,雨过天晴,光风霁月之际。我兄弟两人到松树底下去捡蘑菇,蘑菇长得又白又嫩又多。间歇时,我和哥哥手拉着手围着树干,还围不着哩。
  历史沧桑,1951年,为了加固海堤,干粗叶茂的松树被砍去做海堤底下的木牛椿。使栽培几百年的松树毁于一旦,沉入海底,“泥牛入海无消息”。
  为了保护萧妃墓,萧妃后裔从长计议,竭尽全力,想方设法,避免灾祸临头。1962年,萧妃后裔参与公社挖渠道。渠道经过萧妃墓,他们机智地避开墓陵,改变渠道路线。1964年,农业学大寨开山造田,萧妃后裔早已栽培果树龙眼,保住墓陵。
  2006年,福厦高速铁路动工兴建,须经过萧妃墓。为了顾全大局,后萧村村民经过认真的讨论,一致同意迁移。省铁路办下拨五万迁移费,县文物办连庆功主任也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迁移。跟随岳父建禄丘(墓)十几年经验的泥水匠朱捷民,早已记下萧妃墓的尺寸,绘下墓图。
  迁墓那天,萧妃墓周围人山人海,围观者络绎不绝,先后有一千多人。但见铁路办派来大型挖掘机,往墓龟当啷当啷地响,忙了大半天,仍然不动声色,墓龟坚如磐石。直到中午时分终于有一线希望,掘出一条裂缝,观者欢喜若狂。就这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忙了三天,才把萧妃墓移走。
  值得一提的是,墓龟裂开,颜色如生铁生辉,重量比花岗岩还重,其结构精密度之高难于想象。七百年前,我们祖先用手工制作的三合土建成的墓竟是如此坚固,确是鬼斧神工、神通广大。
  萧妃墓是元朝独有风格,豪放纯朴,没有墓碑。全由三合土(石灰、粗沙、红土)加上糖油、糯米搅拌、用竹枷反复摔打,石滚石上万次滚动,和锄头不断翻动加水制成的。三合土制作是后萧千百年来特有的建筑工艺。
  据老人推算,萧妃墓建于公元1368年,距今近七百年。历史沧桑,风雨洗刷,沿海强台风时常袭击,依然如初,固若金汤。特别是两只三合土雕塑的雌雄狮,傲然屹立,雄风犹在,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像一对守卫神,保护着萧妃墓,使它安然无恙。
  墓料是由铁路办派八个轮子的大卡车运走的,重达三十吨。萧妃新的墓地选在萧妃纪念堂左边,由地师定位。坐西朝东,壬丙向,面向浩瀚的湄洲湾西岸,背靠巍峨的龙风头。更上一层楼,风光绮丽。经过禄丘泥水匠朱捷民的艰辛劳动,萧妃墓按尺寸和原状在异地安装完毕,完好无损,令乡人赞叹不已。
  2009年5月27日,莆田和仙游组成市文物普查组,进行实地普查论证,确定为仙游现今发现的唯一的妃子墓,并在《莆田晚报》上刊登:兴化文物新发现《枫亭有座元朝妃子墓》,还出示妃墓图片。并登载着:“三合土墓占地108.36m2。墓围总面积728m2。整个墓呈凰字形,墓龟、石狮、墓桌,墓围均是三合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
  2012年3月7日,原省委副书记何少川,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郭勋安,在市常委宣传部长陈立华,县委书记郑瑞锦、宣传部长连向红,镇党委书记王新奖等陪同下,参观调研萧妃陵园。10月4日,莆田市新任市长梁建勇,在仙游县长郑阿木等领导和枫亭党委书记等陪同下,也参观调研萧妃陵园。
  2013年5月,由仙游各乡镇正乡镇长、文体局、文物馆等负责人参加的仙游县县长办公会议,由仙游人民政府审批,萧妃墓定为仙游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并颁发镀金的文保单位的牌子,得到县人民政府认可。实现了萧妃故里村民几十年梦寐以求的夙愿。    朱长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萧妃墓历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