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 发表于 2014-7-2 17:47:42

谈富丰多彩的莆田南日岛元宵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正月十五日的夜晚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个大地回春的夜晚。天上皓月当空,地上各家各户张灯结彩。人们出门赏月,燃放烟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亲朋好友团聚,共庆佳节,其乐融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元宵夜观灯后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千百年来,广为传唱。
  南日岛的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闹到正月农历廿八日,历经二十一天。南日岛人民十分重视元宵节,在外地工作,甚至远渡重洋的人都要赶回来闹元宵。人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燃灯观灯、猜灯谜、舞龙、耍狮、踩高跷、扭秧歌、游行、吃元宵……其热闹喜庆程度超过春节。南日岛的元宵习俗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差不多,但由于南日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孕育了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其中绕山绕海巡村、冲海、送灯是南日岛闹元宵的三大亮点。
  南日岛,古称为“南匿山”,因山隐大海而得名。据《南日岛志》记载:宋、元时南日岛属崇福乡奉公里。明洪武初,海盗“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岛上居民深受其害,民不聊生。为防御倭寇,明朝廷最初在这里设南日山水寨,平海卫向这里派驻军900名,后因水寨“在涨海中孤立无援”,遂迁往一水之隔的石城,与青山巡检司合一。明清两朝兵马在福建沿海拉锯之际,清朝廷实行截界,南日人民被迫内迁。
  清康熙十五年(1667),兴化城守将与郑成功之子郑经联合,同守兴化城抗拒清兵。第二年,郑经兵败,退出兴化城。1670年,郑经军队驻扎在南日围头和湄洲等地,继续抗清。1673年,施琅攻台成功,郑成功之子郑克塽率南明政权投降,莆田沿海全部复界。复界后,南日人民从涵江等地返迁,同时迁来的还有平潭、福清和闽南等地方的人。
  这些各地迁来的“南日人”带来不同的风俗,在南日岛安家落户,共有108乡,俗称“南日108乡”。 由于南日岛人民来自五湖四海,中原的文化与当地的闽越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激活了南日岛的钟灵之气,逐渐形成了南日岛的多元文化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因此,南日岛的各个乡里闹元宵的习俗就有所不同了。每个乡里都有一个大元宵和一个小元宵。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一直到农历正月廿八结束。岛上轻歌曼舞,敲锣打鼓,欢欢喜喜地闹了21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元宵节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富丰多彩的莆田南日岛元宵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