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爱庚宝 发表于 2014-10-18 21:37:05

千亩闲田变现代农场

      2014年10月10日,在园庄镇大埔村连片的农田里,数十位农民正辛勤地锄草养护、翻整空地。  这是该村村民陈淑清和杨福春两人合作承包的园庄镇大埔村和塔兜村的1200多亩农田。从七八年前经营的200多亩农场开始,他们一步步探索市场,拓宽果蔬品类,并以农业及农机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建成了如今“夏季瓜果满园、冬季绿蔬满盈”的农场。
  七八年前,回乡创业的陈淑清看中了家乡的连片农田,下定了在农田上一展抱负的决心,回乡当起了农民,也用他和杨福春经营的农场为园庄的留守农户添了收入。“在山区,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就会有不少农田被闲置。”陈淑清说,他按每亩农田1000多元付给农户作为田租,同时农田的种植管理也吸纳着村里的劳动力,每天雇佣七八十位村民,一年也会开出百万元工资。
  走在大埔村的基地里,向上生长着的荷兰豆或开着蝴蝶形状的花朵,或已结了果,一片绿油油的景致。陈淑清说,今年荷兰豆的生长碰上少雨的季节,存活率受影响。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他的想法就是通过多种品类的种植来分解农业风险。如夏季种蔬菜、西瓜、葡萄等,“今年夏季西瓜亏损了,但蔬菜、葡萄赚了一点,也能降低损失。”
  在离荷兰豆不远的农田里,包菜的幼苗刚刚种植完,一旁的农田里,农户们正在陆续进行翻土整畦,计划种上西兰花等蔬菜,增加收入。站在农田里,陈淑清和杨福春介绍道,今年以每亩5000元的成本投资荷兰豆、每亩4000元的成本投资蚕豆,如果碰到收成好,每亩都会有8000多元的产值。
  多年来的农业经营,让陈淑清及杨福春懂得“靠天吃饭”的农业必须要有农业技术来扶持,面对该镇大埔及塔兜村农田缺水的情况,他们开始思考着现代化的灌溉模式,他们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完善引水渠等农田水利建设,让两个村1200多亩的果蔬基地更有活力。
       今报记者
       程志英 文/图  图①:大埔村农田基地,绿意生长。  图②:一旁的农田里,村民们正在翻土,准备着蔬菜的种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亩闲田变现代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