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 发表于 2015-4-5 09:52:38

仁慈博爱的江石卿女士

  印尼泗水华侨江石卿女士,1927年出生于仙游鲤城,其父是着名的俊士乡贤,为近现代仙游杰出诗人,文艺家。江石卿自幼受其父辈书香门第、积善人家门风影响,养成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富有仁慈博爱之心以及行善积德、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她热心福利事业,无私救助老弱群体,深受侨居地与家乡人民的敬佩。最令人感动的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她获知灾情严重,在伤心落泪的同时,不顾体弱积极参与组织并宣传发动华侨开展赈灾活动,向灾区人民捐资捐物。她的这种精神,令侨民们深受鼓舞,纷纷予以致敬,流传为一段佳话。  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远在万里之外的江石卿女士,听到家乡“三年自然灾患”乡亲们正处于饥荒困扰之中,她就想方设法帮助乡亲,渡过难关。她家乡鲤城洪桥,地处县城中心地带,周边人多地少,尤其是城镇中的农户每人平均不到2分地,土地不但要用于迫切解决粮食问题,而且还要解决“菜篮子”问题。她得知乡亲们的困难后,心急如焚,四处打听什么作物适宜家乡种植,获知有一优质包菜品种高产高质,还能抗虫害,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本地的传统包菜。打听到结果后,她不怕麻烦,自告奋勇,花费了很多精力物力,多次通过香港邮寄种籽给洪桥农民生产队栽种,果然获得大丰收。家家户户农民乡亲无不受惠而感念不已。  改革开放初期,江石卿女士回乡探亲时,看到机关托儿所设备简陋,一大群幼儿围绕着一台图像模糊的黑白电视机收看节目,心里难过不已。她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一次性捐赠了一批日本大彩电、电冰箱、双卡收录机、电风扇等,极大地改善了所里的教学条件。江石卿女士看到我县福利院残疾人生活条件差,就主动积极参加捐献财物,被县福利院残疾人亲切称呼为“阿姑”。她了解到县妇幼保健所房屋十分破旧,就在印尼大力发动海外妇女为仙游县妇幼保健所捐款,新建了县妇幼保健大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看到赖店留仙村一带,道路崎岖坎坷不平,尤其是雨天更是泥泞满地,群众来往极其不便,老人小孩经常摔倒。她当场慨然应允,捐资帮助留仙村铺设石板村道,解决了当地村民雨天行路不便的老难题。更为感人至深的还有,江石卿女士秉承父辈重教遗风,对家乡的办学兴教事业不遗余力。她捐资兴建了以其父亲江幼宋先生名字命名的仙游县友谊学校 “幼宋教学楼”,矗立在当年仙游县城最显眼的燕子埔体育广场上,成为当时最美丽的体育学校,该校后成为体育明星的 “冠军摇篮”。同时, 她还设立江石卿奖学金,鼓励友谊学校的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夺取体育专业的好成绩,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健儿,实现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她克服重重困难捐资兴建了仙游县实验幼儿园“源兴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该园学童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她了解到县实验幼儿园教学场所比较拥挤,就酝酿帮助该幼儿园建设一座号曰“源兴教学楼”的教育楼。不料1997年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江石卿女士的计划被打乱了,她面临着财产缩水、事业受阻的困境。但她还是没有放弃当年的那个心愿,仍然竭尽全力,动员全家上下内外齐心协力、排除困难,捐建仙游县实验幼儿园“源兴教学楼”。她的义举,得到了家乡父老的广泛赞誉。1998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她“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银质奖章、奖匾和荣誉证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仁慈博爱的江石卿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