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之歌 发表于 2015-5-13 10:09:33

景翩翩:福建青楼的清白女

在坎坷的境遇中,她为出版自己的诗集在建阳奔忙,被才子夸赞。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卞玉京……很多人都知道明末清初的南京秦淮河畔,有这几位才貌双全的名妓,却没多少人听过景翩翩这个名字。然而在《中国历代诗词欣赏》里,她以女性的身份,和冯梦龙、解缙、边贡、李梦阳等男性诗人并列;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收录了52首她的诗作。红颜薄命这个词有时就像谶语,叫人躲也躲不掉。景翩翩的命运似乎更悲惨,本是金玉质,却落于淖泥中,在生活面前用尽了心力,可惜终究是事与愿违,最后连虚名都没有留下。身世扑朔迷离用文字记录人生,其实是件很浅薄的事,多少次的百转千回意难平,就这样被轻易放过,任后人再三再四地猜测也无用。景翩翩的生命也是这样,在《建宁县志》中,简化成了“原名遥,一说双文,字三妹,一作惊鸿,明末建昌曲妓”这些不冷不热的字。现实却远远比文字要复杂得多。按照王书奴的《中国娼妓史》记载,景翩翩字三昧,而非俗气的三妹。在佛语里,三昧意指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按照古代中国人以字表其德或本名意义的说法,作为才女的景翩翩,以三昧为字的可能性更大些。而三妹,也只在《建宁县志》中出现过。“ 妾本吴中人,好就吴侬语。”景翩翩所作《清溪曲》之二的这句诗,记录她祖籍江苏的事实,但具体位置在苏州还是扬州,却无法考证。而关于景翩翩沦落青楼前的经历,也有诸多说法。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她出生在一个诗礼之家,被父母当成掌上明珠。据说景翩翩七八岁时,就开始读书识字。聪慧的她,不仅能够过目不忘,对琴棋书画歌舞等也很擅长。一切看起来简单、美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了十五六岁,最迟不超过十七八岁,景翩翩将依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一个和自己门当户对的人。故事到这里却发生了转折。《建宁县志》里记载,由于父母相继去世,景翩翩失去依傍,连双亲的丧事都无法料理,之后因奸人所诱,被骗去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县)青楼当艺妓,从此白璧陷污泥。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满清入关,天下大乱,景翩翩是在跟随父母逃难江西的途中不幸失散了。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景翩翩想必吃了许多苦头,终于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落入了命运的陷阱中。青楼里也有清白女从现存景翩翩诗作可以看出,她曾到过湖南、湖北等地,并多次出游福建,特别是建安(今建瓯)一带。“春日颦眉长闭门,东风吹雨倍销魂。不知野外垂丝柳,青入南头第几村。”这首《泰宁病中》写的便是她在福建的事情。建安在明朝有建宁府、建安县和瓯宁县一府两县,临近的建阳,是全国的出版中心。当时,景翩翩所在的建昌离福建很近,她便取道来闽,为出版自己的诗集《散花词》奔忙。一个风尘女子,在那样的境遇中还能有这番举动,实属难得。诗集出版后,吴中才子王伯谷写诗赞道:“闽中女子最能诗,寄我一部《散花词》。虽然未见天女面,快语堪当食荔枝。”他误把景翩翩当成了福建人,钱谦益还在《历朝诗集小说》里特别强调:“翩翩本家旴江,时时出游建安,故伯谷以为闽中女子。”虽然身陷青楼,景翩翩却不改初衷,即便鸨母想用她的才色赚钱,也奈何不了她。平日里,景翩翩只接待那些文人雅士,对商贾纨绔不屑一顾。其中,有位姓苏的书生与景翩翩过从甚密,两人情投意合,定下盟誓。无奈天不从人愿,迫于舆论压力,这一段姻缘终于因为书生的放弃而了结。然而,更悲伤的事还在后面。骗局后面,还有劫难建昌毗邻福建,从这里沿着盱江南下,从南丰到甘家隘口,一路上山多路险,是过去闽地私盐贩卖至江西的一大要道。到了明朝中后期,建昌附近更是聚集了一大批的闽籍盐商。而景翩翩生命中的另一位男主角,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场了。丁长发是建宁人,家中巨富,在建昌听闻景翩翩的诗名后,便起了心思,前去拜访她。不过景翩翩和一般风尘女子不同,只接待文人雅客。丁长发被拒绝了几次后,仍不死心,找到鸨母那里,表示愿意付出重金,只求能够见她一面。黑心的鸨母哪管情义二字,有了钱,什么事都做得出。她给丁长发出了一计,让他娶了景翩翩。只要嫁作商人妇,可就由不得她了。在鸨母的安排下,丁长发请人写了首诗给景翩翩,表达了爱慕之情。这边,鸨母花言巧语,只对景翩翩说丁长发是濉江才士,倾心于她,想娶她回家。景翩翩动了心,便按着寻常人家求亲的规矩,隔着帐子见了他一面。这丁长发虽是铜臭商人,却生了一副儒雅清俊的好皮囊,加上那首诗的缘故,景翩翩便糊里糊涂答应了这门亲事。在跟随丁长发从建昌回建宁的路上,景翩翩很快就发觉了他虚有其表的本质,无奈身不由己,只能委曲求全。梦境还堪忆,虹桥山可疑。岂因填鹊至,重与牵牛期。落月穿帷净,凄风入梦悲。无端角枕上,薄命诉娥眉。这首《宿虹桥纪梦》,写的便是她彼时的心境。更让她想不到的是,丁长发家中早有发妻,这发妻还是一位悍妇。这以后的故事,倒和《红楼梦》中王熙凤害死尤二姐有几分相近。在知道丁长发在外金屋藏娇的事情后,丁妻勃然大怒,使出雷霆手段,活生生逼得景翩翩上吊自杀。可怜这样一位才女,竟落得这般下场。景翩翩死后,被葬在建宁河东黄舟坊水月观左侧山旁。到了清康熙年间,丁氏后人恐遭骂名,又将其尸骨暗暗迁往别处。但才女的诗名又岂是黄土可以掩盖,在景翩翩的墓前,是络绎不绝的文人吊唁之声。清道光元年,建宁县令马延鼎得知景翩翩的事迹后,捐资在墓地原址上重新立碑,并写诗悼念她。景翩翩的经历,和葬在杭州西湖的南齐名妓苏小小颇为相似,同样因父母的谢世而沦落青楼,同样才华横溢,也同样的命薄如纸。抗日战争期间,建宁县长杨绍化仿着苏小小墓亭的风格,也在景翩翩墓旁建了一座六角亭,更印证了“福建苏小小”的说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景翩翩:福建青楼的清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