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峫尐゛. 发表于 2015-7-15 09:13:10

2015年戏曲班艺术文化的毕业季

 2015 年 6 月 30 日,莆田市艺校戏曲班的学生们举行了毕业前的汇报演出。看着久违的莆仙戏,看着孩子们略显生涩的演出,内心有些激动。这个时节莆田的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孩子们还要穿着厚重的演出服,在舞台灯光的直射下唱念做打,看得人既心疼又感动。  到现场来看孩子们汇报演出的几乎都是跟戏曲有着某种渊源的人,要么是学生家长(他们中也大多是戏曲的在职演员或戏班的人),要么是戏迷协会的票友们,还有一些就是这个行业的老师傅们和我们这些对莆仙戏比较关注的人。人并不多,但来的人几乎都汗流浃背地认真看完了孩子们的演出,大家都称得上是行内人,也就都知道孩子们这样初涉舞台的意义和艰辛。  孩子们都从科介开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完成,一个行当一个行当地循环表演。一招一式,一点一滴,手眼身法步,仿校品味韵,都是三年的点滴所得,一一登台亮相。然后是折子戏段落,选学生代表来演,先是莆仙戏经典 《孟丽君》 选段,然后是 《访友》选段, 《商辂教书》 选段,突出表演了莆仙戏生旦角色和老生行当的基本功。虽然表演上并不十分完善,但那种努力,已然十分动人。然后是器乐班师生们的莆仙戏曲牌联奏;还有莆仙戏武功中的把子功和毯子功展示。那一次次的翻滚、跳跃、对打、亮相的场面,总会让人觉得有些内心激越,似乎这就是我们可以触摸得到的文脉所在。他们就像是在我们的记忆里一次次翻滚着,吟唱着,辗转着,述说着历史中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也透露出某种隐隐的未来光景。  当然,学生们也不见得都很有天分,或是个个真得都能成角成范。或许是变声期的原因,从唱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有很大的缺陷;多数孩子的动作也并不流畅。但那种认真的劲头,还是令人愉悦的。他们或许还不够好,但这样的不够好中依旧看得见希望!这是令人欣慰的。艺不压身,艺术永远存在更好的区域和方向。美也是,永远存在更好的表达——只要你愿意去表达。  孩子们的表演中有着一种初学者的青涩感,也给人一些恍惚感,那就像我们早年的音乐舞台。戏曲带给人的愉悦感更直观。孩子们动作略显生涩,眼神却清澈。那种清澈其实是身体受苦之后的一种内心珍重。也许,这清澈不会长久停留,甚至会快速消失,但我们可以想象,能够坚持保留这种清澈的人,或许最终会被戏曲的殿堂所接纳。  老师傅们的眼神中几乎只有热切,这些才是令人不忍直视的眼神——他们是更加急切的一群人。表情之中已然觉得“艺已压身”了,却后继难寻。寻访过一些莆仙戏的老艺人,总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无奈和无力的愤懑。古老的艺术,在现代文明的声光电音效碾压下,早已岌岌可危。在这样的现场依稀看得到,有太多从事莆仙戏的人们在失去和挽救中并行,在留存和复苏中蹒跚挪步。也有太多的孩子在遥遥的观赏之后,留存记忆;也有很多的家长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得更多一些更长久一些。  我们都有自身对于戏曲世界的眺望时段。从我在二中上学的时候起,艺校就在这里,大门半坡上的一条土路拐进去。二十年过去,艺校似乎都没有变化,树木和老房子都是旧时模样,人员倒是换了一茬又一茬!虽然设施有些更新了,小舞台也更现代了,但大格局并没有变化。看得出是过于简陋了,处在现在的城市中,它显得有些陈旧,这也会让很多人觉得已经过时了。但细想起来,戏曲的教学区域其实也未必要富丽堂皇,古朴一些,基本设施再完善一些,这样的地方也有属于它自身的韵味。  早年的艺校是令中学生向往的地方,美少女云集,帅气男孩也多,又带着些许神秘感。那些穿着宽松的练功服、个个挺拔的身材穿行在街道里,迎来多少艳羡的目光。他们的存在,似乎也满足了我们对于青春期的很多狂热想象。我们都曾在艺校门口踮着脚尖窥视,那是年轻时代青涩的美好。想起来,现在的中学生们应该不以为然了吧。  也因为某种机缘,曾经带过一个戏曲班,跟十几个孩子相处了两年多。却因为当时的各种原因,这个戏曲班后来做“猢狲散”了。想起那一批孩子的求学之路,总有许多感慨。老话总说:“做戏颠,看戏痴。”成戏的过程却总是一部部的辛酸史。  比起现在的很多行业选择,戏曲的道路显然十分艰辛。早上 6 点前就要起床练功,白天要排演各种折子戏段落,晚上也经常需要上文化知识,这是比一般的校园生活要付出更多的。而且,这一条路才刚刚开始。这样的选择在今天人人向往的悠闲生活中,是巨大的心理负担和身体考验。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实在寥寥无几,更何况还有家长们的内心怜惜和不甘。所以,戏曲之路,总难免颤颤巍巍。  说莆仙戏是我们的文脉所在,一点不夸张。这种被称为文脉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判断,还包括我们的历史见证和美学基础在里面。只是现在的人对于自身内心深处的文化积淀,有着下意识的领情却不知如何唤醒如何接纳。文明本该从一次次的回望开始;所以当我一次次看着表演现场的 LED 上打出的“薪传文脉,坚守古典”时,总觉得这就是我们无数人遗落的文化现场。  这当然是被冷落的区域,说它有着古老的价值似乎仅仅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慰藉。它根本不足于让眼下的戏曲现状逃脱难以自处的尴尬境地。戏曲班的学生们,也即将快速面临着浮华社会。说他们在坚守也好,说他们是为莆仙戏保留一些种子也罢,戏曲艺术的开端,总是给这些孩子们开启了人生的重要的机遇!当然,选择也就随即而来。  “戏以人传,更以心传”——这样的文化传承号角已经足够响亮。只是需要更多的人会停留下来,回想“心传”之路——那样的漫长需要付出的耐心和毅力。艺术总是这样,取舍还只是第一步,心灵的自甘寂寞的过程会是更大的挑战!但也只有如此才会靠艺术的本源更近一些,也就离创造的希望更近一些。因为,在那样的一个即便是空旷无人的台上,也是一个人用自己的诚心去面对另一张面孔的唯一途径。而那一张依旧模糊的面孔,却是属于艺术世界的想象力,也是我们沟通过去和未来的心灵通道。  艺术就是这样,走出自己是很多人能完成的出走;而再次走回自己却总是十分艰难的旅程。而这种艰难,却意味着一种更深刻的自然;也正是这样的自然中,带着戏曲艺术回归中的本真自我。我们需要更多的眼光来关注这一块被遗忘的田地。愿孩子们有着美好的毕业季节和未来。黄披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戏曲班艺术文化的毕业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