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发表于 2015-7-15 09:16:54

打造“海丝”重要枢纽 促进莆田港口发展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顺应大势,承贯古今、连接中外,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莆田要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优势、侨乡优势以及莆商和区位优势,特别是港口优势,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积极抢滩、挤占高地,打造“海丝”重要枢纽。  一、莆田港口基础  港口条件。莆田,地处福建中部沿海、海峡西岸中部,全市拥有海岸线336km(还有150多个岛屿263km),其中适合建设泊位129km,深水岸线68km,形成湄洲湾、平海湾和兴化湾三大海湾。其中湄洲湾被誉为 “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水深港阔,不淤浪小。可建大型深水泊位160个,吞吐能力超过7亿吨。  港口建设。经过三十多年开发、建设,到2014年已建在建码头73个,吞吐能力8484万吨。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070万吨,集装箱10735TEU。  丝路基础。对台货物交易量,目前我市约50万吨,主要是农产品、沙石建材;对菲律宾、马来西亚,主要货物龙须菜、水果等进口,数量超上万吨;东南亚华侨交往频繁,是丝路基础的重要组成。  二、莆田港新机遇  莆田港,即为湄洲湾港,拥有秀屿、东吴、枫亭、三江口等作业区或作业点。莆田市,以港建市,以港立市,以港兴市。港口历来是我市发展战略重点。  随着当今海运发展新趋势(船舶大型化、货集化、即散装改用集装箱,也称集化率;海运大联盟),湄洲湾这个深水天然良港也越来越显示出勃勃生机,优势更加突出。  最近,省委省政府对港口管理坚定信心,强力整合,理顺体制,又将迎来港口发展新机遇。同时,对台优势,港口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机遇凸显;打造丝路重要枢纽,港口是战略支点,三重机遇叠加,湄洲湾港口发展再次迎来第三个春天。  早在宋朝,枫亭便是商贸云集的内贸港口。16世纪中叶,莆田市就有海运业。明嘉靖年间“鳌城”一度成为莆、仙、惠三县的主要港口。1928年首次开通秀屿到厦门、上海等航线。1934年英商万吨轮船首航秀屿港。  三、港口发展思路  新机遇新优势,必须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新战略、新思路。  莆田港口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丝路重要枢纽为契机,以打造中国南方大宗散货中心为目标,强化港口规划引领,着力建管并重,着力拓展腹地,突出莆台合作,突出丝路建设,健全服务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竞争力,促进港口、产业、城市协调发展。  四、港口发展对策  尽快理顺港口体制。省委理顺港口体制文件即将出台。希望尽快落实,及时到位。  强化港口规划引领。首先要加快修编湄洲湾港口规划,包括兴化湾港口规划。新形势新机遇、新优势新特点,要有新规划新布局,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分步骤、阶段性实施。树立规划严肃性。港口规划一旦确定,控制性区域,包括陆域和海域,就是港区用途。同时港区功能和用途的确定,决定着后方陆域的生产力布局,临港工业布局服从港口规划,同时规划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着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城市的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般发展以重化工业、机械制造、能源原材料等为主要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产业,如物流、中介代理等,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整体,统称临港产业。定位准确的临港产业可以产生极大的“乘数效应”,诱导更多相关产业在当地聚集、成长,壮大区域经济体量。莆田依托LNG、差别化纤维、鞍钢冷轧、PA6、国投煤气电一体化等龙头企业,加快形成重化工、能源等港口经济新兴产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从轻型逐步向重型化、高度化发展。  打造综合运输体系。强化枢纽优势,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运输体系,打造以干散货为核心港区的港口发展体系,形成中国南方干散货集散中心。  着力提升物流贸易。着眼于促进丝路重要枢纽形成,着眼于服务对台贸易,莆田市要合力打造以港口为平台的自由贸易基地,服务跨境贸易和过境贸易。加快推进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港口物流交易中心、临港物流园区和内陆“无水港”建设,丰富物流贸易载体。  大力发展信息、金融、经贸、会展等物流增值服务,推动物流贸易业务联动发展。加强商贸合作,吸引台湾、东南亚、澳洲、中亚客商落户莆田、壮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水平。  重视发展集装箱业务。集装箱自从1956年美国新泽西首次使用以来,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贸易。世界货物贸易中,口岸便利化、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物流园区主要是建立在集装箱运输之上。因此,我市集装箱运输发展需要加大引导,不能囿于“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束缚。□吴玉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造“海丝”重要枢纽 促进莆田港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