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11 发表于 2018-12-12 14:52:56

以非遗致敬重庆 驴溪烧酒技艺还能延续多久?



一项流传千百年的传统技艺往往见证了一个国家、地域的发展、承载着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http://img.jjj8.cn/attachment/photo/Mon_1812/23373_adfe15445966040c255d62b28cdbc.png


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1997年确定创立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制度,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国人民集体记忆的保管者,只有它能够确保文化特性永存。”它延续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代表着整个社会文明的持续演进。


在我国,5000年历史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小到书香墨韵、大到国风建筑、那些代代相传,余韵留长的文化瑰宝留下了不少。

我国的京剧、中医针灸、活字印刷术等多达40个项目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img.jjj8.cn/attachment/photo/Mon_1812/23373_1b5515445966165850322d8c9584f.png


时至今日,我国非遗文化“百花齐放”的发展盛况背后却也隐藏了不少传统技艺、民俗逐渐落寂的隐忧,人们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却从未停止过努力。

其中,在2011年被“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录入的“江津烧酒酿造技艺”,追溯其过往,它展现了重庆酒文化以及江津烧酒发展至今一波三折的命运。


http://img.jjj8.cn/attachment/photo/Mon_1812/23373_17041544596626a803d5bb41d55a3.png


从过去文人墨客笔下去臆想,我们能看见重庆江津烧酒盛极一时的繁荣,听到白沙槽坊相连的街道上嘈杂的吆喝声,嗅到家家户户弥漫的醉人酒香,感受当时饱受赞誉的白沙烧酒的魅力。

十里烟笼五百家,远方人艳酒堆花。

略阳路远茅台俭,酒国春城让白沙。

——《白沙烧酒》

未曾想,一场大火的意外将百余年的槽坊历史化为灰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口相传的江津烧酒的精酿手艺基本处于消失状态。

江津白沙烧酒的传统酿造技艺是融汇了古人长久智慧与辛劳的结晶,也饱含着一座城市里人们最深刻长久的生活记忆,就算一度被遗留在了时间的夹缝中,也只等候着再次挖掘,重新迸发生机。


http://img.jjj8.cn/attachment/photo/Mon_1812/23373_19221544596635fc41a970071c6b8.png


后来,槽坊传人经过了漫长的努力,耗时十多年艰难的探索与资料收集复原工作,终于得以重新还原江津烧酒的制作流程,并命名为“江津烧酒酿造技艺”。

传承已久的古老酿酒技艺博大精深,从泡粮,到蒸粮,到摊晾降温,再加入酵母小曲,然后配糟,再培菌糖化,再发酵,最后蒸馏取酒……


http://img.jjj8.cn/attachment/photo/Mon_1812/23373_a9741544596644774c7b0997103f5.png


每一道工序复杂繁琐,蕴藏着匠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酒香飘散的一瞬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曲水流觞、惠风和畅的年代,简单纯粹。

如今, 真正掌握着烧酒酿造技艺的虽已不过百人,但江津烧酒的“故事”依旧被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用心”延续着……

江津烧酒技艺的首席传承人王河川从1973年进入国营江津县酒厂当学徒,就开始潜心学习、专研传统酿造烧酒的手艺。

上世纪90年代,酒厂倒闭,“白沙烧酒”一度停产。2002年在江津政府的支持下他承包了国营白沙酒厂,并定下“驴溪”的商标名。目前驴溪酒厂已进入了第四代传承,并在他的带领下进行着全新的尝试。


http://img.jjj8.cn/attachment/photo/Mon_1812/23373_992d15445966531da819f21afc8f6.png


时光流转,恍若隔世,年代在不停更迭变迁,不变的却是驴溪匠人们渴望延续巴渝传统老味的“初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孕育出每一口驴溪烧酒都历经自然的打磨锻造,氤氲时光,才讨得一味醇香之美,陪衬起了美好生活的点滴。

在这里,或许被再度唤起的将不止是江津烧酒曾经的辉煌,重续的也不单是传统技艺,更是一段文化生活、城市记忆。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遗留的精华都需要慢慢累积与沉淀的过程,最后能通过努力,因为某种形式逐渐被大众知晓,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生、被发扬光大,这也将是未来人们对待非遗文明尊重与保护的最好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非遗致敬重庆 驴溪烧酒技艺还能延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