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和您所经历过的那个文化桎梏的年代相比,现在的读书类产品非常丰富,为什么还存在阅读生活匮乏的现象?) x7 j+ B1 k- ^0 D% u
著名作家梁晓声:如果按读书人口比例来看,中国读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很少的。在世界排名中相比,我们是国外很多国家的1/9甚至是1/10。在一些国家,读书已然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无需被引导,无需被推动,没有任何的强加性,完全成为了人们必然和自然的生活方式。8 G9 k8 k! X( F8 d2 G9 g
读一本好书时的心情和心态一定不同于其它时候。一个人正在读一本好书,当别人冒犯了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和平时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图书馆、阅览室这些地方,不会有吵架,不会有大声喧哗,人们互相发生一些碰撞,基本上都会彬彬有礼。可以断定,阅读确实能够改变人的性情。
) h0 `, x, P5 h" m! l 事实上,今天我们的读书人口是增加了。在所有书籍中,销量最高的都是儿童类和少年读物,这就证明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从小读书,亲近书籍,几乎不计较定价。所以,第一,这体现出中国人愿意亲近书籍。第二,读书的人口确实增加了。第三,给孩子们买书,让他们读什么样的书以及为了什么读书,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e3 y/ b* u8 L
跟我那个时代比起来,现在,读书有一种选择的困难。因为那个时代,以哈尔滨市为例,最好的书店就是在市中心的新华书店,整个书店全部的经典文学,就在一个书柜里全部摆开了。但现在的太不同了,现在我们叫知识爆炸,知识爆炸其实也就是书籍呈现的非常多。
) K# X: ~1 n7 m' w! S 中国文化: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兴起之后。+ R1 J0 n* ]: V7 e- z
著名作家梁晓声:现在的书,真可谓浩如烟海,造成很多人出现了选择的困难。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亲近书籍,与书建立了稳固的亲密关系,那么选择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不管面对多少书,他从书名打开内容介绍,就可以决定买下或者是放弃,这是阅读本身带给他的选择本能。一个人若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放弃他,不要去做无谓的劝导。& o, ^6 a7 _/ X' R/ w: O
对于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 就要用排除法放弃
* a/ u$ q1 [0 A 在访问中,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焦虑的、郁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许多年轻人因为生活的忙碌,能够读书的时间或者读完的书非常有限,大多数人选书时只会参考各大排行榜。
( a4 L# p7 J- ]3 p O) n 中国文化:对于这些初步要建立和书的关系的年轻人,他们如何来选择书籍或者如何起步呢?
3 Z6 N( R+ s0 F& ?7 a 著名作家梁晓声:如果一个人没有从青少年时期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我是没有办法跟他说:请爱读书吧。对于这样的人,应该果断地放弃。4 X+ g/ x" j7 A. D3 Q( h
中国文化:其实现在很多人可能还是爱读书,可是他在选择书的时候可能只能跟着畅销榜走,现在培养习惯还有可能吗?
' L- a' g! Z' T$ E; j 著名作家梁晓声:我的答案是基本否定的。年轻人当中国不会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其实不太爱看书。仅仅从话语表达,就判断他是否爱读书,太理想化了。有人天生就是不爱读书,对于这样的人我们首先排除的话,要用排除法,放弃劝说。 S. W; h0 ` T( F' n
我认为,时间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说它成为一个问题的人只是借口而已。我能体谅当下的年轻人从业的艰辛,时间对他们而言非常有限。但是时间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像我每天写作十个小时以上,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做家务,留意看新闻等,但依然有时间去进行阅读。
; f2 k. _( ^ i0 e4 ~& J) w0 p 中国文化:您每天能够保持的阅读时间是?" s# c$ k( ~$ ]: h
著名作家梁晓声:比如,如果出差,只要我离开家,我口袋里面一定要放一本书,没有书我会觉得恐慌。放一本书的话,你在任何地方,你一个人坐在那儿,把书打开的时候,你都可以与环境保持距离,因为你会和书的距离很近。
" m& y) f6 F0 @! g- t 全民阅读不可能实现 中国人会成怪异“新人种”" O% P. z% p7 a8 L& d# H
中国文化:从您刚才说的,其实我们对于真心喜欢书的人时间不是一个问题,也不成为借口。现在大陆书价很非常便宜,我们书在网上买,还会打五折,时间和购书都不成为问题,这种情况下继续推动全民阅读,发展方向是什么?
7 l+ ]! O; r w% S 著名作家梁晓声:首先是那个概念,全民阅读。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达到全民阅读,只不过有一些国家读书人口的比例大一些而已。5 n; G/ m6 I4 {& p
中国文化:像犹太人,人均达到读64本。
4 m# m8 D& I8 v' [& K 著名作家梁晓声:因此在中国更不可能全民阅读。我认为可以从四五年级的孩子开始,引导他们和书籍建立一种关系,一种亲密的关系。学校尽量能够培养起将来有可持续读书习惯的人。至于成年之后就顺其自然。
. O2 A: z9 r# b7 L% q 引导是一回事,但不要量化,这是我们做不到的。但是确实有一点,相当令人忧郁,或者说让我感到怪异,就是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在未来会不会成为这地球上和许多国家不一样的人,和从前的人类也不一样的人,这1/5的人口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人种。* ?0 e$ F9 ]' n
中国文化:您指的这种新的人种和从前的,和世界其它的,他们差别是什么?
9 F8 O+ x, i& C6 E5 w$ _( S3 A 著名作家梁晓声:比如说,在许多场合,我有几次在机场碰到过国外中学生的旅游团。他们的孩子差不多都拿着一本书,至少拿着关于中国旅游的书籍。而我们的孩子都是手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看到,原来这几乎像是不同的人种一样的,而且你会看到以后也不同了。& s: n4 ?% a. L- D" [
还有一次吃饭,对面的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一坐在那儿等餐就打开手机。我突然感觉,这是世界上的另一种人种,他们不会亲近书籍的,只会处于这样的电子状态,你跟他们说读书这件事,就是对牛弹琴的,最好不说。这样的人将来或多或少是不知道的事情。对于他们会是怎样,那让他们自己去考虑就是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会导致国家的未来是不一样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 _4 U$ G6 J2 N. L" m* j, F 数字阅读不是真正地读书 纸质书消失不可想象
1 R$ c. q/ u; z( p* S6 ^! i; _; k 中国文化:其实亲近手机的人,因为现在手机阅读、电子阅读,他们在手机上可以更多的利用他们的碎片时间,来节约10分钟、半小时乘车时间,在这个时候阅读,也是一种方式。
" ^0 D, ~+ r7 J 著名作家梁晓声:现在应该说是叫数字阅读,有一种说法是数字阅读会使纸质书籍逐渐减少,再按照另一种说法就是,比较断然的说法,再过多少年,纸质书籍就会消失,我个人可以肯定的说,在50年内纸质书不会消失,地球上没有了书籍,这不可想象。0 ~8 n7 |) C0 S! `4 V( _9 d
读书还是应该读纸质书籍,而且,这绝不会反过来。纸质书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人类今天的全部文明和进步归根到底都是在书籍的引领下达成的,无论是社会、军事、政治、健康、环境。全部文明就是因为有了书籍,一切的良好的思想才得以传播。
) n( i9 [- M) f& l5 Y; `; y" N; i* p 正因为有了书籍,使我们能够摆正自己的心灵以及时代的位置和社会的位置。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人类的思想成果,想象力成果,也还是通过纸质书籍达成的。一个人不太可能会用手机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长篇小说,当然我也不主张人读书一定是读那么大厚本。在手机上读一本50万字的或者读更多的书,会使阅读成为对人身心不好的事。手机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事情。+ B* N6 g6 V4 ~- z' [
中国人到底缺什么 最热爱国家的人缺乏安全感
, }! ?: i' j- }6 \) x+ d 中国文化:最初认识到您的时候,您是一个我们作为文学家来认识您,但是从刚才跟您的交谈,还有您最近的创作,其实您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时事,您最近出了一本新书《中国人,你缺的什么》,这个书名就是宏大问题。' g4 `% l8 Q1 l' w. G8 m q* E
著名作家梁晓声: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缺少时间来读书呢?也包括这个话题。
8 L( {6 t+ v! P- B% g% A9 V 中国文化:除此之外,您在这个书里面谈到的,您最担忧的中国人还缺了什么?( Z' [6 m, |6 Q/ q+ C
著名作家梁晓声: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安全感。相当一部分富人和官人觉得这一点不成问题,当他们觉得不安全的时候,离开这个国家是可以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 j& H+ c% E$ {8 e B& m1 i3 J 我个人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的观点,就是谁最热爱我们的国家?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构成国家人口90%以上的普通人。他们从骨头里热爱我们的国家。这些人缺什么?他们缺的太多了。比如说食品安全,还有医保、社保问题。
- J" Z S* Z# ^4 \) d& \ 我认为目前国人最缺安全感。这由两部分导致,一是由时代、社会、发展阶段等外在的东西造成的。二是人内在的东西导致的,人和人之间造成的。只要有一些人的一个空间,这样的一些人聚在一起所造成的互相的不安全感。7 a n! E- v; h# y+ M
读书不仅是了解文化,陶冶性情的一种手段,更是追求心灵宁静的一种寄托。在浮躁的社会功利下,读书的人有很多当然不会是大款,不会是很多人热捧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不会是受热捧的明星、名人。因为书不一定会教会他们博取名利的实用手段。可能很多人急切希望读到学懂的是《如何快速致富》、《怎样成为人上人》这类的书籍,在这样的心态的驱使下,无书可读,没时间读的,包括读书无用都有了可使自己信服、可以让别人理解并感觉自己不读书很正确的理由。悲哀呀!不过我说这样的话之后,也会有很多人会为我而感到悲哀。世界全乱了! X2 F' J2 p* |
读书不一定带给人真金白银,更多的应是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一本好书影响的是人的一生,引导人们向善。读书不是寻找功利,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求索与慰藉。喧嚣浮躁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好书让人们静下来,想一想……
/ g5 @1 x, L+ f2 C2 b% z 一个没有书读的民族会是一个什么养的民族,一个不会选择自己所读书的人会是一个什么养的人,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会成为一个什么养的人。
6 C' d& L$ M7 ^! @6 v# n 以前虽然书少,但都大部分是好书,现在书多,但都是烂书,这就使现代读书人产生了一种选择书的困难,以致迷茫!可以想象读书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会怎样,会成为一个什么养的人呢!$ Z* r2 W5 E H& l- b" m
浮躁的时代 专家们不曾想 外国人全民阅读成习惯 他们阅读时的目的是什么? 而我们去阅读时大多数又是什么目的? 在有着本质上区别的动机的驱动下 结果怎么会一样?
7 w+ W3 l- i! j1 m3 l8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