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 w5 @; P y q5 z! F3 r
我从莎士比亚的戏剧、拜伦的诗歌中认识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中国莆田涵江。; Q( b: K8 ]0 i# | J3 V
我也从江南丝竹的清韵中,从当代作家陆文夫和唐代诗人张继的笔下聆听过“吴侬软语”,领略过姑苏城风姿绰约的“小巷深处”和“夜半钟声”……
. q4 E/ z# C% Y" B% q/ X 如果说,苏州城是公认的“东方威尼斯”,那么,我家乡附近的莆田涵江镇便可称之为“闽中威尼斯”。3 Q: U4 s7 s: S% X
水镇。水街。水巷。
$ m" i ~" ~6 R9 K* E 小桥。流水。人家……4 f& x9 a. S5 L- G/ N
湿漉漉的画面,水淋淋的画面,象一幅淡雅空灵的水墨画,印染在我童年洁白的心纸上。9 \# s8 s$ _+ b- ?; F2 X+ e+ `
那时,每逢佳节,我总要跟随母亲到镇上的舅舅家去。从江口桥头坐三轮车南下,锦绣般的水乡泽国出现了,秋芦溪和木兰溪下游纵横交错的小河沟,不论如何干旱也总是碧水盈盈的小河沟,象银光闪闪的巨网,一下子便把我活蹦乱跳的心给兜住了。
& T; @. e, t; D 河沟里不时传来诶乃的桨声。红鲤鱼一般的沟船从小石桥下钻了出来,剪碎了荔枝树绿云般的树影,剪碎了红砖楼朝霞般的楼影,满载着我的惊奇和羡慕,和我一起投入了水镇的怀抱。我舅舅是镇上的中学教员,又是“田径之乡”颇有名气的老运动员。他常常带我到校园外的小河沟里,要我欣赏他在清波中游泳的雄姿。我发现沟里的水极清,象镜子一般倒映着蓝天和白云。他变成一只白鹤,在云中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我还发现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是弄潮儿,不象我这从山里来的旱鸭子。
* n& n: Z, L" g% J l 游累了,他便带我到市场采购。水乡的市场自有一股浓浓的咸腥味的,海上的鱼,河沟里的鱼,象郊外涨潮的三江口,一层层雪浪花直溅得我眼花镣乱。舅舅为了款待我,常常选购最昂贵的鳗鱼和大灶。他风趣地说:“当年,大名鼎鼎的梅妃就是吃这些美味长大的。你吃了,准能更聪明,更英俊!”
1 D' h6 q5 ^5 ^ 市场的后门,便是贯串全镇的水街。街面是曲曲弯弯的流水,带小马达的货船、用竹篙撑的小沟船,运载着山珍海味、时鲜瓜菜穿梭般来往。
. [- ?6 j3 U$ p+ P$ ]% d- L9 A 水上是桥的世界、石拱桥、水泥桥,单拱的、多孔的,古色古香的,新建不久的,每隔三、五十步便出现在你的脚下,让你随意跨越两岸。! p' E3 c2 I5 `/ C, t2 x
两岸依水而建的商店、货栈、住家,一式临流的骑楼,骑楼下是宽敞、平坦的人行道,倘样其间,你尽可以游哉悠哉地选购日用百货及种种土特产品。热气腾腾的小食摊,散发着海蛎汤和炒兴化粉富于诱惑力的香味。
, O" ^5 h6 h, v2 P0 I- C) G 元宵夜,岸边处处红灯高悬,这水街便成为一条流动的灯河。皓月当空的中秋夜,十音八乐的清音雅韵从一弯弯小桥上袅袅升起,又把人的思绪悠悠然牵向清虚缥缈的广寒宫……
& q. o. @& i5 B0 G 长大后,我喜欢独自伫立桥上,依栏仰望两岸高低错落的楼房。我发现它们多用当地特产的红砖红瓦构建。红色象征着热烈。这和水街繁华的商业氛围十分和谐。红色又象征着光荣,令人自豪地回溯莆田涵江镇往昔的历史——早在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日本“纪摄丸”便从镇外三江口入港,从此,对外门户开启,莆田涵江成为闽中商业繁华的“小上海”,“舟横苇岸明渔火,客语篷窗候晚潮”,“帆辐辏,船只云集”,水镇的繁华已有百年历史了。# y" a- J! j+ E" N0 Y6 w7 y# i6 I
然而,历史的长河总是弯弯曲曲的。% M( d2 o2 D1 s1 Q) ?
十年内乱,商业萧条,水乡竟闹起了水荒。我从闽南远道来访舅舅时,他已经退休在家,好象也很少再到小河沟或运动场上叱咤风云了。原因是镇上水源污染,居民又吃不上自来水,必须远到郊外挑水饮用。舅舅家的年轻人全都远走高飞,留守的五位老人全凭他一根扁袒。他朝我 眼睛说:“生命在于运动,这也算是我老年人的一种运动吧!”! a6 @# m* L* f# w; F+ I f5 o# O/ y
他颇为幽默。然而,这是一种令人心酸的“黑色幽默”!5 | d4 U/ X4 g! C2 q
水街老了,象一个全身黄疸的病人,飘浮着菜叶、秽物,缓缓地,有气无力地流淌着。我看见一些妇女在临水的石阶上浣衣,我怀疑那五颜六色的衣衫是否越洗越脏?我看见一群小孩光着屁股在摸尖螺、蚬子和小河蟹,我又怀疑这污泥浊水上的美味是否都带有“甲肝”病毒?7 f7 D2 O+ T4 J1 k" d+ `. v
时光荏苒。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每次沿福厦公路驱车经过莆田涵江,眼看镇西北方的新区高楼美厦如五彩云以地平线上升起,我在欣慰之余更加想念老区的水街,不知它何时能恢复青春,重吐芳华?, {; Y3 P9 B& x, }. J
好在舅舅常给我来信。他说,莆田涵江镇划入新成立的莆田市区,市里正规划对木兰溪进行综合治理。他又说,他家里总算盼来了自来水,用上了洗衣机,他的肩膀解放了。他又可以上运动场了,目前正热衷于打门球……他随信寄来一张彩照:着运动衫裤,戴白色遮阳帽,仿佛年轻了20岁!
. b9 X7 W1 V$ p* s* s 莆田涵江南郊的洋尾村,有一片面积约千亩的大水荡,一望皆白,名曰“白塘”。自古以来,便是赏月的好去处。在《兴化府志》上,“白塘秋月”始终荣居“二十四景”之列。2 W: h. M0 v- X) t* {
去年中秋,我客居仙游,莆田涵江区张区长打电话邀请我到白塘赏月。我欣然前往,不料天公不作美,竟用铅灰色的阴云把月华层层裹了起来。但尽管如此,赴白塘待月的市民竟摩肩接踵地挤满了南郊的公路。好不容易挤到了白塘,只见塘周的柳堤、塘中的浮屿上到处是黑压压的人群。临水的戏台上,莆仙戏的锣鼓声早已炸开,唢呐声分明染上喜庆的色彩,撩拨得人心里痒酥酥的。我在浮屿上驻足观望,发现满塘皆是桨声灯影,来自南北洋平原的村民驾着沟船从四面八方的水路前来聚会。他们在船上不断燃放烟火,一簇簇耀眼的火光窜上夜空,象孔雀开屏,象金菊怒放,又象满大垦斗纷纷坠落湖面,溅起一阵阵欢乐的浪花……$ G1 b3 U9 A% N6 K. ^
可惜,那万众翘首以待的团囵月却始终未曾露面。
% D" \( @$ Q: ?7 `" s 张区长说,他们目前一面开发新区,发展工业;一面整治老区,疏浚水街,待地方财政略为宽裕,便准备在白塘建设水上公园,每年中秋举办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节……" X& Y- c$ H+ F& e" q
我想,到那时,镇内镇外,大河小沟,月下清波荡漾,千船万艇,也载不动人间的欢乐。莆田涵江的水上文化节,必定不亚于威尼斯的狂欢节!
1 O4 Z% B) A, Y+ n& V6 g5 ^: c& l9 R9 U- f9 B: Q7 T
1 m+ m" M+ a0 s% |/ _
7 F G! n0 I, J4 s a% X4 r. x @6 v! T% U' h
) {, z+ ^5 Y( Z5 h# E)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