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回复: 0

[职场杂谈] 舌尖上的中国味道,都在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8 22: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J7 U0 s7 b0 k6 E3 W

; l& a6 m7 _1 y( q2 J" ]' X5 Q" }  k
对于和大舒一样的美食爱好者来说,相信今年春节假期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舌尖上的中国3》的温情回归了。与前两季节目有所不同,《舌尖上的中国3》的侧重点由美食背后的故事转战美食本身,通过8个话题来演绎“品味中国,品尝人生”的主旨。下面,就与大舒一同回顾精彩的节目内容和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舌尖美食,再次品尝回味百味人生~!
1 h# m& F+ N/ N2 G! S
. `# }- R0 |+ G1 V3 z( y6 m图上配字:百样菜肴,演绎百样滋味。
8 k+ k- M9 S/ F“器”拉开了《舌尖3》的序幕,石板、石锅、土灶、铁锅、坛子等器具,与食物形成了奇妙的组合。滚烫石板上烙制的荞麦粑粑;云南石锅熬制的松茸高汤;穿山灶烹制的十碗席;坛子腌制的四川泡菜…冷热酸甜的滋味在唇齿间绽放的时刻,是对食物与器具的最大肯定。6 [7 \- X, v  J' T4 N
+ v! m: x0 d+ X* `; Y1 K  t. ^. a. A
松茸高汤/ n6 \+ Z' @7 w7 s

- Y9 ?- p. g9 s1 [7 p四川泡菜
, r% V3 ]$ }) u/ s4 p3 y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们钟爱的美食,都有当地独有的“香”。腾冲的稀豆粉散发着浓浓豆香,可加辣椒面、鲜姜水、蒜泥汁等十几种调料,滋味变化万千;麻辣烫遍布四川大街小巷,记录着当地人舌尖的独家记忆;乐山凉糕吃起来清凉甘甜,完全是另一种清香;还有河南的胡辣汤、泉州的石花糕、西安的水盆羊肉…都是当地人离不开的美味。不论是麻辣烫口,还是清甜爽口,每一口都让人畅快淋漓。8 D! F. Z/ h; \" j% t- s' o& o

; g. [. y: s; j8 \4 l  m7 \水盆羊肉
4 J) @, `& b) y8 p" }* L8 Z: ~5 z' B! [. t  g% C/ h
凉糕
! g* m- s2 ^# @7 J
% {5 a) r* m1 d) b% D) P第三集的内容着眼于宴席。寓意“因合得偶”的藕是婚宴上的常客,凉菜和热菜都能胜任;鱼、牛羊肉也常是宴席上的主角,总是热腾腾的上桌。用沙茶的鲜香衬托牛肉的酥软,是闽南人席上的重头戏;文会宴中的茄鲞、玲珑牡丹鲊和金齑玉脍,汨罗江族宴的十大碗,都用宴席上酸甜冷热的味蕾体验,讲述着饮食的文化,每一口都有滋味有深意。2 f) r! Y  B$ O! v9 V0 e4 N

) }8 E7 `* }9 @3 O沙茶牛肉& @: O7 `0 F8 @) x/ Y- X6 F

$ b* o8 T; s( Y! T3 b7 H牡丹鲊8 Z' O3 s- j; u( g  g9 r

+ O" \$ @) ^' n3 o% A2 @* F- e9 b' y食疗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第四集的主题是食养文化。五汁膏以生姜汁、牛奶、蜂蜜、白萝卜汁、雪梨汁配比而成,滋味清甜;枣泥山药糕清凉滋补,蓑衣黄瓜入口清爽。喜爱煲汤的广州人用食物来应付湿热,响螺片椰肉猪骨汤生津止渴、解暑滋阴。福建屏南人把乡野草药融入菜肴,母蒿蒸嫩鸭缓解秋燥,败酱草小肠汤清热解毒。不论味道是甜是苦,口感是凉是热,食养文化都凝聚了饮食与中医的精华。% V0 ?5 L0 Z, @1 `: d8 b
. h; W1 K2 z1 o$ A) g* P
山药糕
& Z9 t, n( @9 r" K% S1 p& [
$ F: J9 g& o1 T9 t# b3 d/ X2 T4 _3 y# B: e( H2 ~% H, T
猪骨汤
4 P" r9 G9 V( T7 }  ]9 c: k; H- W7 x3 b* A+ C
食物与人密不可分,第五集道出了厨人与食物的关系。不论是一只只剥出野菱,还是细心地拆螃蟹煮蟹油,或者制作一份爽甜的“白什盘”,一盘松鼠鳜鱼,都考验着烹饪者的技艺和对食物的耐性。同样,青岛的摔面也需要厨师经过一番苦练才能掌握;丽江香橼蜜汁梨的做法则需要一代代的传承。有了这些投身饮食的人,食客们才能品尝到酸甜冷热的各色美食。. q" P% z1 _: _% H4 P, W
( B7 I/ |/ W* [5 t
松鼠鳜鱼
1 Z6 F4 w; z4 \. D' s+ M5 S! ^% p
蜜汁梨
8 x1 h% L' N+ P. h5 A; y% G$ t! D3 y% U2 P% `: n
点心不仅外形讨巧,与历史和民俗也息息相关。第六集中北方的寿桃栩栩如生,造型朴拙的山东大馒头带着些许甜味。面果儿从天然食材中提取颜色,做成的水果造型栩栩如生,连滋味也做了出来。古徽州的嵌字豆糖做到了糖中有字,字中带意,意中带甜。渔亭糕则带着徽派建筑图案的影子,被称为能吃的徽州石雕。杭州的荷花酥和龙井茶酥,形象逼真。叉烧包,虾饺,烧卖,蛋挞是粤式点心的四大天王,趁热吃才最有滋味。, {7 r1 L' l" U" B1 p) O7 f

$ M6 @  j' B; f+ |6 u1 s1 v+ c荷花酥
! E- y: S- x) c5 N3 P, ]" ]( K) s$ |1 a# v" k/ o" t8 Y
蛋挞
5 k$ l, c& ~, t" L( m& w5 g" t5 T
第七集讲述了应季食物。在春季吃春饼或春卷,是迎接春天的一种仪式。性凉消暑的大麦面、西双版纳酸苦的喃咪酱、酸汤鱼则是夏季的佳选,解热消暑,让人振奋精神。金秋时节,吃颗甜甜的柿饼再好不过,或用收获满满的蔬菜果实做一桌家宴。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不能少,青岛的海鲜饺子一定要趁热吃才不腥气,味道鲜美,暖心暖胃;而南方人冬至偏爱吃汤圆,不论咸甜馅,趁热吃才更有滋味。5 ~3 h# F* _+ d4 m0 N6 c# s  @" n
' X2 \! Q) Q4 {" w9 X! n. c
春饼! Y4 F% ^0 J5 M1 E8 E: ?9 K

/ L: C/ s* G* E; v酸汤鱼. R/ x4 {0 Z7 N7 F! N- X2 C- r$ D
2 J! q# w! O8 R' o( |6 |
《舌尖3》最后一集犹如中国味觉的版图合集。四川的辣闻名海内外,但也有甜烧白之类口味偏甜的川菜;贵州也食辣,辣的菜肴充斥在贵州人的菜桌上。酸在美食界占有一席之地,大名鼎鼎的酸菜腌制颇有讲究,吃起来酸味绵柔,松软清脆,北方地区在冬天对酸菜的需求量相当大。山西火锅和客家盆菜相似却又不同,但锅中和盘中都装满了滚烫的菜肴,吃起来热火朝天。* a: }* s1 Q3 q4 b; E) s& j+ S9 b

5 W$ b: ?0 ^1 S4 J) S* F$ ~5 \% q* G* l- k7 G
不论油炸还是蒸煮,宴席还是小吃,食物讲述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情和礼仪,冷热甜酸的滋味也让人回味无穷,但你的牙齿准备好了吗?对于牙齿敏感的小伙伴来说,牙齿敏感这些冷热甜酸食物产生的刺激会透过牙小孔刺激牙神经,从而引起短暂而尖锐的疼痛。好在追逐美食的路上有舒适达的陪伴,帮助缓解牙齿敏感,从“齿”美味不间断~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7-10 14:47, Processed in 0.072767 second(s), 20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