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位相适应,目前在企业管理的实务中,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三大一小”四个方面:6 ]3 U6 T( y, S2 _5 U* g' R/ U
+ ~$ j. F ^" Z8 g9 X
1、战略目标管理% z' K1 D6 y& o) [9 ?. \% Q I8 s
0 X: v; I* Y; A 按照上文提到的概念定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应用就是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与战略管理周期相匹配的战略实施财务模型,这一模型的实质是将企业的经营战略细化成为周期内每一期间和每一业务单元的业务计划,并体现为预测财务报表和关键绩效指标。同时该模型的建立也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平台。
. s) n9 z/ b% P
" @4 K' D6 K. M' N b3 x3 i 2、绩效管理
, Y% j$ e! p* K7 F$ [* K# Z& B5 V$ E3 `+ s7 G- r( T- ~) S
前面已经谈到,全面预算控制过程的着眼点在于对战略目标的贯彻并以实际完成情况来评价绩效,因此在战略目标基础上合理设计形成的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就成为了绩效评价的基准。在具体操作中,该指标体系应该是在价值管理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一整套符合平衡记分卡要求的关键绩效指标,这些指标是在对企业整体和内部各业务单元的组织结构特点、基本的内部管理制度及流程、业务内涵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有效基准。
8 {$ y' d. @7 [, d# Q j* I% l! \* Q- T; s" U3 }, [
3、企业资源计划和融资
8 E. U3 S- f0 {& s9 _7 W
% s, d( D8 T) W0 k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总体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急速成长,对资金的强劲需求和财务战略传统上对稳健偏好的碰撞加大了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这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必须紧扣资金预算,以保证资金安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 S- l) x1 }. C: K8 T7 e. [0 k& N5 m; g$ E. F* J
从实践上看,将资金预算作为管理重点之一的全面预算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较好的办法。对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过程,就是统筹配置企业资源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根据模型界定的资源需求,利用资本市场和其他融资渠道组合为业务发展有效融资。这里,在全面预算管理基础上建立的财务模型就是为企业历史业绩提供内部比较基准的同时,也为规划的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资金需求预测,该项工作成果直接影响有关中介机构对企业需求的理解和方案设计,并最终体现在信用评级、私募或IPO定价、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等细节之中。1 o4 y+ F) V# C, r6 h0 \. e
. W+ e2 o0 J, K
4、内部控制
+ A L* m( Z7 G1 B" h) U8 I& L3 |7 l: i
目前,许多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影响,因此对内部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与国际上这一趋势相适应,以国资委、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也陆续出台了国内有关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规定。其中作为内部控制环境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企业内部是否具有预算控制机制以及具体执行情况是衡量总体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工具。9 P+ V' [4 }" f
# Y: C# b0 E8 H6 B
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等其他管理工具一起对提高企业战略实施能力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有巨大的推动效用。9 y. G6 F9 u! u a
, _$ T( v& Q' ^8 C 如果将基础管理制度和流程比作企业管理这栋大厦的地基,那么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大厦的主体框架,在此之上才能构建起房屋的四壁和天花板,也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对广大国内企业而言非但并不过时,相反继续深入地推广和实施才应该成为主旋律,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势必对企业日后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 e- Y) m6 k4 A9 o) H
& q8 c. `/ M0 F! h&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