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9-4-28 08:55 |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
/ S; p7 F! |6 h. |- D
4 S% _" a |. R# o. u0 j树立科学教育观
9 B! c# c. Q: s4 k C) s$ ^; t" t7 o$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科学的家庭教育。之前家庭教育观念意识淡薄的家长,现在为了第二个宝宝,也在积极做功课,希望能够培养出一名健康快乐,聪明可爱的宝宝。
) W8 a9 s3 y; Z4 Y; G! Y
. a' O' O$ k, t2 q1 }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大脑在10岁以后就“定型”了,所以3岁、7岁、10岁不但是脑部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就要好好把握这三个黄金时期,从小锻炼孩子的大脑潜能!
- T) q4 H/ E- k% s2 `5 w3 d# q l3 z/ j
下面,陈老师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一讲,幼儿启蒙早教怎样把握孩子的转折点,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 _: t# Y. f F+ t z
' \; m0 [7 w* }) X% s- q 一、0岁~3岁:发展大脑本能/ M, W- ~# R3 ?2 @- J& R+ j
1 G Y) {0 w) r" \1 v4 J 这段时期锻炼大脑潜能的关键在于培养大脑功能的基础——本能。* {2 E0 K/ K+ q+ b; B' [; H
# p# i v( X1 q( v6 n6 K& _ 3岁之前的儿童脑部,会陆续出现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这些本能也会让幼儿的大脑出现各种特征,例如:想竞争,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为妈妈或兄弟姊妹等周围人们的同伴。
h- q% h9 A, j! T% N" _) W! p3 S) { O( d2 h, B4 U# H
比方说,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却毫无动静,不妨改说:“我们来比赛谁收拾得快!”孩子听了就会开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却依旧慢吞吞,不如提议:“看谁先跑到那边。”孩子就会产生斗志往前跑。这些都是生存本能产生了想竞争的特性后,进一步引发的反应。此外,儿童虽然不喜欢填鸭式地硬塞太多知识,对于学一点点新东西却会觉得开心,这就是因为求知本能产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3 ?9 B9 W( Z- _7 a. Y$ D. ], y' Z% g/ I
要锻炼脑神经细胞的本能,就要善用这类“想要”的特性,妈妈在成为同伴的同时,也累积一起“竞争”或是“多了解一点”的体验。3 x+ V. S/ X1 U5 |
- b0 z! t C& Y5 I/ P, T4 k
0岁~3岁这个阶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着孩子有没有会做很多事?或是有没有比别人强?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对话,并且经常夸奖孩子。
, u- h2 E# F; `9 b& |5 G7 |5 Y7 U: }# ?3 d R7 l7 ~
二、3岁~7岁:戒除大脑坏习惯
1 n6 P6 x$ f3 e: v' h4 K4 h/ T4 V7 t) N" m4 U# ^- {1 v* S% R+ w
“待会再做”这句话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换句话说,老爱讲“等一下“的小孩,大脑没办法培养主动想做的心情,就不会启动自我酬偿系统;自我酬偿系统不作用,思考力和记忆力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加上没有贯彻到底的企图心,最后会变成一事无成的脑袋。
, T* l( I& \0 C1 `0 \3 y3 S1 x1 V6 R. E2 B! B& K4 f+ d
当孩子说出“等一下”时,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想马上去做。若是因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说:因为正在打电玩,所以听到要收拾房间就回答“待会再做”,这种状况下,可以问孩子:“现在赶快收拾,吃完饭就可以尽情打电动,你觉得先做哪件事比较好呢?”这种因应方式就是促进自我酬偿系统作用启动,让孩子主动说出:“我现在先整理。”
( P) X; y, `$ h0 p6 Z) l5 R; ]6 T4 a* W# @6 z# i! g- M
此外,如果孩子本来就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妨花点心思设计出类似比赛的方式,和孩子同乐,以去除“讨厌”这种情绪为先决条件。总之,请仔细观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导,别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习惯。
+ A f0 r. I% {; p
, o% h' U& G9 O+ D 3岁~7岁适度进行“修剪”,彻底打好脑神经传导回路网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并不是教授知识与技巧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把目标放在扎稳基础,打造念书和运动都能兼顾的大脑,将心力放在改掉影响锻炼大脑功能、本能及心的“脑部坏习惯”。
( N" u% B- t# X' r" m3 j; l, L8 Q% X) T- s$ m+ p ~
三、7岁~10岁:培养大脑主动好习惯
: `) e) ~5 B! m6 |" Q$ Z+ ]
5 O7 H! M5 l; |3 x 7岁~10岁之后,是适合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不过从锻炼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父母亲务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要总对孩子说“快去念书”这种话。6 ?) X! P+ q) G) [- a
$ @7 \' M" L' `/ L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属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大人,必须妥善指引一条明路,而主要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利用好的问题,将“要这样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怎么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3 {" H1 w- G5 Z/ e0 f1 o* _( x& Z4 C" ?. R7 T3 A+ O/ Y
比方说,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父母光说“自然科要多用功一点!”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啊”,这样还是没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不如改用这种方式:“妈妈小时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过,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来想怎么办呢?”+ a% m, {' b) k4 A8 f3 [9 k5 g
! h) l% Q5 _' D7 g. u
话说到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说给孩子听也无所谓。或者可提出两种方式,问孩子“你想选哪一种?”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也要这样!”“我会这么做!”如果想让孩子也思考解决方法,就说:“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说吧!你是妈妈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办法。”* T' J" ]3 I+ N
, e8 U& N6 S+ B! m) Q8 E
试着用这种提议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来之后,别忘了大力称赞:“真不愧是妈妈的小孩!”借由这种方式养成孩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头脑。7岁~10岁之后的大脑潜能锻炼重点,在于运用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妥善引导孩子的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
) x' \' G! Z. V! o6 Z/ L& r# x' z6 U/ @ A: u
四、10-13岁:平等沟通,鼓励支持与认可
& d( g4 O9 G5 f/ `3 }1 M/ Y
' b1 H/ K0 _4 j# S 青春期,其实是很美好的,孩子们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思维认识上也日渐成熟、有主见。但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想到的永远是“叛逆”“不听话”呢?' c3 |+ H# m' W' b# `/ u \( q
$ F7 B7 W$ u( L 原因也很简单,家长们想想自己就知道了:家里的老人是不是有时候也会唠叨你?嫌你不会过日子、嫌你玩手机、嫌你不会带孩子……
1 s, c. |- e$ G- y1 A* k! U ?% P6 ?' r) e, t& Y C0 h
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很烦,会怼一句:“妈,我都这么大人了,该干嘛我又不是不知道,不用你管!”其实青春期的孩子被你唠叨时的心情,跟你被老人唠叨时的心情,是一模一样的!+ }, O- G$ M4 F4 B, V
9 E, N0 g( u2 `- |" N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往大人的方向上转变了,他需要尊重,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和秘密。这时候,如果家长继续用管小孩子的那一套来约束他、控制他,会让他抵触、抗拒,产生叛逆心理。
0 r. G) ^& S7 p' H" X1 Q( }6 g+ v, f: k' R5 V. v- i/ t
当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时,家长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尊重,来赢得孩子的认可,通过正常合理的沟通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感受到了我们的理解尊重,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否则非得跟孩子闹得不可开交。' O: K9 p" m2 F9 b A4 h
5 Z* {( R* ]2 ^$ L0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