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8|回复: 0

[职场杂谈] 画中国画的肖像画,衣纹的运动规律和用笔规律是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2 13: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G/ ~2 `) L4 `* }. w# f

  p' m( o6 s0 Z" X! [中国画肖像最难画的是正面的鼻子, 除了鼻孔及鼻翼两侧的线条较明显外, 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明显的线条。如果用一样粗细的线条去表现, 就难于画出各种不同的坡度。如用焦墨线来画, 可以用沙而宽的线来表现坡度柔和的面, 等于用铅笔画许多细平行线来表现面一样。如用浓淡墨, 那就可以用淡墨代替干沙笔, 感觉就较丰富细腻些。为了加强立体感, 将形体塑造得更结实具体, 还可在关键明暗处略施纸擦, 浓淡干湿一起发挥作用。
9 ^# J9 l! i, u* [4 K/ m5 o$ Z3 W9 w) |3 y4 K+ ~% `0 R# V
( I9 C9 y5 h6 J8 h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 不要在宣纸上画素描, 应力求运用活墨, 利用笔尖、笔腰、笔根的不同含水里, 注意“ 笔路” , 一笔下去要能表现出明暗交界线(即笔尖墨较浓的部分) 及反光部分( 即笔腰墨较浅的部分) 以及体面衔接最柔和的部分( 即笔根墨最淡的部分)。嘴是五官中最活动的部分, 和眼睛一样极富于表情。画正面的上下嘴唇的线, 不能勾得太实太死。由于光的影响, 中间唇峰更不应用对称的线来面成两个山峰那样, 而是略有虚实变化。受光一侧的线宜虚一些, 甚至可以不画, 背光一侧的线可盆一些。4 Z9 l% Y9 m0 W1 J8 Z3 y' N# f
( I! k2 b4 o3 u. u5 v6 t0 I6 i# c
. ]4 R) `8 X( G  G) z& D
由于它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影响不大, 可不必作过细的描绘。“ 画人难画手” 。手是人体四肢中最活动, 最富有表情的部分之一。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思想感情的重要部分。从手的外形来看, 手背比手掌要平坦。因为手背的肌肉较薄, 起伏较少, 掌心的肌肉较厚, 起伏较多。用笔时要注意手背多用直线, 手掌多用国线。从唐代人物画中可以看出作者早已掌握了这个规律, 并用以描绘出女性丰满的手型。画掌心时对拇指球与小指球隆起的肌肉, 给予适当的夸张。这既是对自然形态的一种艺术概括, 又是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审美观的反映。
% t0 Q+ ^% E4 p4 P$ [5 R  ?, H+ x  d) ?
" }* H1 y4 j6 O; ~
美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我们今天画劳动人民的手, 不仅要表现出男女老少的自然属性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其阶级属性。劳动人民的双手是勤劳、刚健而有力的。尽管手的形状因人而异, 然而在研究画手的笔墨技法时, 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本质特征。有人把手比作“ 第二个脸” , 从手在传神中的重要作用来说, 不是没有道理的。手在放松或紧握时, 骨骼与肌健的显、隐、起、伏就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男性的手这种变化表现的尤其清楚。试以男性的手为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用笔来表现这种变化, 从而表现出手的结构和力量。: `6 O3 r$ ~& K) w

/ N1 @. c0 q$ R! u! g( k7 K5 M; J! H
$ U+ {0 W, [" i8 R0 O& w9 D如手持钳子咸剪子, 伸展用力时, 手背的肌健就突起, 愈用力愈明显。所以, 在画手背的肌健时, 要注意用线的轻重对表现手的力量的影响。即使是在肌健十分显露的情况下, 也不可与外轮廓用线一样结实。线要画出面的感觉, 画出坡度来。要注意每一条肌健的起伏不是一样的, 有的地方还为血管所覆盖。故画肌腱的用线要有虚有实。当紧握拳头时, 手背的肌肉拉张到最平薄的程度, 关节部分特别显露, 画关节用线就要明确, 结实, 比肌肉丰厚部分的墨色要焦浓些。通过用线的虚实对比, 来表现骨骼坚硬与肌肉柔软的对比。
0 p4 c+ ?! ]$ h! n- i2 y8 d/ I1 d9 p4 _8 h# W: [3 Q
如手下垂时的三角肌部位, 下蹲时的臀部位, 挺身时的胸部位, 坐下或弯腿时的膝盖部位等,用线就要圆些, 要看出人体结构, 同时贴实部分衣纹较少而浅。衣服不贴骨肉的地方, 里面较凌空, 用线就要方、直些。愈凌空的部位, 衣纹就可能愈深凹下去。如藏族、蒙族宽大的衣裙, 就多是长而直的线条, 朝鲜族的裙子线条多且深, 因甚少有贴身的地方。理解运动的规律对理解衣纹的规律同样是重要的。由于人体的运动, 引起衣纹的疏与密、松与紧的变化。如当手臂弯曲时, 引起肘关节部位的衣纹因拆迭而繁密, 而下垂的上臂衣纹则疏朗。凡是有关节转折的地方, 都体现了衣纹的疏密对比关系。
  Q2 P$ D5 P7 O! M" j6 K. ^) y5 g& U5 ~0 W9 j4 t4 j
, z3 I; m0 K8 J$ p
古代画家在衣纹的处理上, 积累了不少经验, 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国画培训今天, 在我们的生活中, 衣服的质地和种类比过去更多, 需要我们去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即使是古人画过的, 在技法上我们还要不断发展、提高。使衣服的特征能更好地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关于衣纹的主从、交搭、错让的处理, 除多看些优秀作品外, 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多观察, 多画逮写, 还要有意识地多用毛笔、宣纸来画速写,我觉得掌握衣纹的运动规律及用笔规律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7 {# g5 _2 W/ y+ R3 a; c' ]4 o
国画培训http://www.shufaedu.com) Y' q! q7 n9 A% A0 V# ]: \( `

. s# r! A8 y+ _  d7 k
" u# M7 t7 p0 B& B' m2 F6 H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4-30 09:46, Processed in 0.068686 second(s), 21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