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艺术结缘、与玉石结缘、与佛教结缘,仿佛都是因缘使然。 从木雕到石雕再到玉雕,许元潘从艺心如静水,他能摒弃急功近利,在艺术创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曰做人他谦虚和气、豁达爽快,从不固步自封,永不自满。
1 e- B! b9 Q2 O/ f8 X 漫漫从艺路 只因玉缘+ n/ z. V3 ^5 d+ d7 p6 E
许元潘出生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父母常因未能让孩子吃上一顿饱饭而内疚, 他们要他长大后要有野一技之长冶,能养家糊口。十六岁那年他跟人家学木工手艺, 一块木头在他手里雕啥像啥,颇受师傅器重。学艺期间他认识了做木雕的艺人林志峰,23 岁时拜比自己年少的林志峰为师学习寿山石雕刻。一次,一位朋友拿来一块玉石让他雕一尊观音, 十来天后朋友拿到作品大喜过望,许元潘从此走上玉雕道路。# i6 T0 s& u$ z, m3 m
有人说许元潘野不务正业冶,因之从木雕到石雕再到玉雕,但元潘却说院野我在摸索,在探索,最终我选择了玉雕,因为它适应我,我适应它。 冶在业界,许元潘是出了名的野下刀快冶、野切刀准冶。 在玉雕厂,那时候雕刻一个 40 公分的观音一般工人要花两三个月,他愣是十几天就完成,其雕刻刀法挺秀刚键,线条流畅,拙中见秀,技法灵活多变。2 b' b8 s: t% s Q3 C8 ^
抱着对玉雕的执着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文化的热爱,许元潘汲古不守旧,不断推陈出新。 尤以其创作的观音作品为代表,别有一种淡雅细腻的神韵与趣味。 他说,创作一件成功的玉雕佳作,是自身的一种生命情感的轮回和凝练。 要从根本做起,根本就是内心,要发菩提心去创作每一尊心神洁圣的佛像。 | R. e* C5 I, Y1 E
野玉乃石之美者冶,它凝聚着文化,象征着智慧,孕育着财富,享有高贵、典雅、圣洁、通灵而神秘的崇高地位。 许元潘能独树一帜,在玉雕界劈出了自己的野地盘冶。 因受佛教文化的熏陶,其作品气息非常纯静,无丝毫的浑浊和杂质之音。
# D4 Y+ e6 M2 ]6 l, }- Q 执着追求 终成大器
" u! g$ y* h% ?, }, o ^: p! g! i; y 作为玉石雕刻界的大师,许元潘可谓野大器晚成冶。 他从事玉石雕刻 25 年,凭借自己的聪慧与勤奋,雕刻事业如日中天,其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从 2003 年作品叶静曳在福建省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会上崭露头角初获铜奖,到 2004 年作品叶千手观音曳获得野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大师精品赛冶金奖,同年作品叶二十八手观音曳获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特等奖,作品叶飞天乐女曳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民间博览会金奖,叶吉祥富贵曳 获 2009 上海艺暨古玩博览会金奖,叶如意观音曳获第七届中国渊莆田冤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玉雕作品佳作连连,其作品叶如意观音曳和叶三狮古兽钮曳还先后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0 j$ H& y! X8 r" t 如今,头顶中国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光环的许元潘, 正在中国莆田上塘珠宝玉石雕区开辟新的事业。 作为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的他, 出任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窑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副院长并受聘担任湄职院客座教授。 为发扬光大玉石雕刻事业,培养更多有文化有技艺的玉石雕刻后备人才,许元潘既当老师又当师傅。 他和风细雨待人,言传身教授艺。 他说院 野莆田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既靠现有艺人的坚守与推进,更要靠后生们的传承与创新。 冶他言之必恭身为之,在玉石雕这块野一亩三分冶地里不懈耕耘,以求累累硕果。林文守! l3 j! [. @5 s. a!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