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张病床起步,3次创业拓新,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走过20年奋进历程,实现年门诊量14.3万余人次,开放病床1016张,年放疗患者超10万人次,一举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的肿瘤医院,已完成核心部件吊装的质子医学中心将填补中南地区空白。12月3日,协和医院肿瘤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以线上为主的形式召开,陈孝平、邬堂春院士视频致辞,樊代明、于金明、林东昕、王红阳、蒋建东、徐兵河、马丁院士线上分享肿瘤医学前沿理念,一批全国肿瘤学人、一线医护连线探讨“多学科联合、精准化治疗,将更多癌症转化为与人和平共处的慢性 病”。" S: f7 R. b9 }) z" l% D8 H
; y0 a7 \0 b4 y# K% U" `$ Q+ K

6 _* h0 `% {* [
q. L% }- l4 _% p: @7 i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以线上为主的形式召开,图为主会场。0 p- `) F: c. p# k$ u/ a$ o
6 x4 A& B" X: a 第三次创业 亚洲最先进质子医学中心建成在即4 ` A# o: R8 a1 p
) q R& N5 z4 P
12月3日,在这场学术峰会上,武汉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讲述协和肿瘤中心的3次创业历程。
( e# s' K: m: }0 y" k8 e
! m6 T( p. Y; Y1 j: U 上世纪80年代,民间流传“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1987年,协和医院首次创业成立肿瘤科门诊,当时仅 4名医护人员,1990年开设病房,陆续有了15张病床。6 P# m) {1 Y9 L
* U$ T( n4 K: ^: e/ B3 h7 X0 B
20年前,在中国疾病谱中癌症死亡率已居于首位,群众就医需求激增。2002年,武汉协和医院将肿瘤科外迁扩建,选址马场路进行二次创业,成立协和肿瘤中心,一步步实现从单一内科迈向综合性肿瘤专科医院的蜕变。5 l2 O; h* t1 Z
' H/ k5 l# b0 i. `0 P8 I [0 [" W$ N
9 A- Z( O- |4 A1 Z2 y0 j0 s# L5 Z
' @4 H, p( o6 H6 x
武汉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主持。+ G; | m8 `) R/ r& F2 u, v, {
( x( e r( a9 [( _ y( F8 {) L
近些年来,武汉协和肿瘤中心探索“以精准放疗为特色”的新发展模式。2015年引进华中地区首台“射波刀”;2017年配置华中首台PET/ MR;2021年投入使用2台国际一流速锐加速器;2022年底即将安装 “TOMO”刀和 PET/ CT 。作为全国首批、中南地区唯一获得多仓质子加速器配置许可的医疗机构,协和质子医学中心建设被列入武汉市“四区两院”重大项目,目前已完成核心部件——360 度旋转机架的吊装,宣告全球第三、亚洲首套 Probeam360°质子肿瘤治疗多室系统落户武汉。张玉表示:肿瘤中心未来将整体搬迁至金银湖院区,与质子医学中心融为一体,建设集诊疗、研究、转化于一体的肿瘤精准治疗平台,开启第三次创业。
& B3 I' M5 z4 C1 }
3 w# Y* ? y! a5 C, c r 多学科联合 “医生围着病人转”使治疗更精准高效
! R: U! v, v# U6 H& t- \1 l+ T P/ r( K. l/ k2 w
. Y* F6 y) x Y! n' ?# u# a8 L
7 c- _* [% z. e; K 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致辞。
; g1 Q7 ^% c0 p* n4 f. }6 |+ Y$ m( Q2 ?7 y7 d) R, Y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多学科协同为患者制定最规范、最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表示,从过去的“病人追着医生跑”到现在的“医生围着病人转”,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是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的大趋势。他介绍说,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从2012年起,陆续成立8个亚专科团队,组建20余支MDT多学科团队,提高了救治率,优化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结构,促成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诞生。张涛教授团队的《直肠癌短程放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 II 期临床研究》被誉为“国际创新”;杨坤禹教授团队全球首发《新辅助化疗联合 PD-1 抗体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2022年该中心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 项,位居“中部第一”。
v6 y Q* R/ j3 p3 v" D4 s6 H0 W/ ^9 L f% r# f
会上,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描绘了打造中国肿瘤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他说,协和肿瘤中心将建成技术引领、人文关怀、科学化运营的新高地,拓展一站式、整合化布局优势,催生肿瘤诊疗新技术新方案新策略,并以质子医学中心为基础创建国家级肿瘤医学平台。
% U3 u* N" e7 ^6 Q# }1 u+ P
& u7 {7 P) Y1 b 
' D( ^2 K/ p' Z) s) J, l8 E0 \) \& h; a- x0 U+ A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建国致辞。
8 Y; q" r- T. C9 _3 g0 S: t; F0 c6 o5 S9 D" w8 | T% |7 s4 F
院士观点:肿瘤治疗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 C/ |, J6 p4 F6 ?$ m. G
) ]+ x- r/ F! [0 `. `
这场协和肿瘤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峰会,被誉为“本年度中南地区规模较大、层级最高的肿瘤学盛会之一”,我国多位院士关注并参与。
% [/ U( G& U" O6 P' m3 t! _3 d6 r+ _" K3 t4 Y6 w0 @

( Q+ i# k) M$ Y' E# ~1 L/ [( _* c, @6 n1 B
陈孝平院士致辞。
" y9 [+ W+ K# L7 k- ]3 A3 r6 Y( x* i) ^; X; b, X6 `4 Y; J9 f/ p
“肿瘤诊疗已逐步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陈孝平院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要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癌症早防早治体 系,提高公众早查早筛意识;要以临床研究为突破口,推动肿瘤领域创新发展;要打破学科界限,建立以病种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他说:“肿瘤正在成为一种慢性 病,肿瘤防治是一项系统、复杂且长期持续的工程,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3 t0 v7 u' L8 b- i! u2 _+ u
2 Y& \! p8 n/ D1 p + V- I# d) R+ A# e: v! |7 v
2 O! r% ^' m' N# F6 B
邬堂春院士致辞。5 a( |7 O* O5 U* s
+ j9 Z& T6 D% f7 L5 f
邬堂春院士在致辞中说:“探索并提出引领世界的高级别肿瘤循证医学证据,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需求。”
4 }0 ~, V$ |( x, ?' l) M
& ]6 r- e& N. S5 d+ w, g f1 P. G7 Z7 i! V" b
8 g6 D5 v2 c( g( }5 v* U; v 于金明院士致辞。# ^3 \% j# R f k3 z, U' T' B
2 J! [; }$ Y) q! A+ D
12月3日上午举办的院士论坛上,樊代明、于金明、林东昕、王红阳、蒋建东、徐兵河、马丁院士在线分享了肿瘤学界的最新研究理念与成果。当天下午,8位国内顶尖肿瘤学者进行主题分享。
+ t2 x. ]3 z# o3 b) O% y/ L! j( |% ~, R
会议期间,患者小兰(化名)从北京发来祝福视频。6年前,患降结肠腺癌晚期的她,经由张涛教授牵头的多学科团队联合“拆弹”,获得根治。如今小兰研究生毕业在京找到满意工作,回归幸福生活。
: @; x/ D/ p6 A/ H1 P8 N3 D# N: |1 @# E- o7 e)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