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576|回复: 0

[驴友经验] "低价团"潜规则:强制购物收高额押金 游客维权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12: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低价团"潜规则:强制购物收高额押金 游客维权难,“五一”小长假期间,一段近5分钟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疯传网络,视频中这位女导游用了“脸都不要”、“骗吃骗喝骗旅行”、“会遭报应”等激烈言辞辱骂并威胁游客,数分钟里竟没有游客打断或者表达不满。“低价团”暗藏多重潜台词 游客图便宜或致维权难!& C% A4 g& m4 p, R0 \  \2 n
3 F6 ]* Q5 l2 J/ q: P( ~+ ?
  视频曝光后,社会舆论首先对准了这位导游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低价团”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整个行业影响的思考也愈加深入。记者调查发现,“低价团”除了强制购物的“潜规则”外,还存在强制收取高额押金等现象。专家指出,部分低价旅行团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游客想要维权困难很大。- C/ C1 J" A4 `) T/ @. @8 k
& v6 Z  x) X- `& P: e
  低价团
9 q+ g/ M$ M7 [9 `( c
$ s- ], z8 Y& v8 h& j. o0 k) z5 E  那些没直说的“潜台词”
2 t9 r& K7 S0 O1 \) q; C0 h( X4 F' m. c
  还原事件起因还要追溯到4月中旬, 4月12日,在由昆明前往西双版纳之前,陈春艳带团在云南密玉珠宝有限公司购物消费,因嫌游客购物量较少,在旅游车上辱骂游客并威胁取消行程安排、中止旅游合同,遂被游客录像时长5分钟左右。5月2日,该段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被曝出。5 F% h6 S7 G2 g; Z% y$ [: W: [, L
6 k! r+ G) X% A! q  m1 F/ L
  从视频中女导游的言辞以及事后调查可知,该旅行团是一直备受旅客诟病的“低价团”,每位游客行前仅缴纳了1元的团费。所谓低价就是报团费用远远低于实际出行成本,不可避免,这其中也就暗藏了一些“潜规则”。. ]5 c, x6 y3 ?. `( {" H7 {& \

/ l/ {! _' F4 j% X- F; c0 \9 C1 `  陈春艳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旅行合同上签的就是“旅游购物团”。“我是按合同来带团的,在回昆明途中,按合同要进几个购物店。这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说导游黑心,还骂我讽刺我。本来是要一直带他们去西双版纳的,因此就没有再跟了。”
) {& g) I* V7 J. f9 H; ~+ D2 A" l! ~. q$ }. Y. e
  事实上,旅行社靠低价团费引客,通过强制购物来“找齐”的营销手段早就不新鲜了。在北京某事业单位任职的张女士就告诉中新网记者:“我前年从北京去韩国的4天团费才380元,倒也没有强制购物,但需要给旅行社6万元的押金,一放就是四个月。”
# b6 I7 Z6 d! S, n- p8 y0 {5 k+ p9 N% W2 E
  被追问押金的去向,张女士略带担忧的表示:“也知道旅行社是拿这笔钱去投资,但为了图便宜就没想太多,听说这种已经有破产跑路的了。”可见,在同样的诱人低价中,这些旅行团却有着不同的“潜台词”。
8 e9 V0 @9 w+ j5 ]: `+ E+ N* m3 o" @+ k+ h' r7 k7 @
  游客
6 t8 v" b: {' j  V+ `2 S" u
' H) P7 {; \5 B' y( H5 h  “低调”是有原因的! C0 {! t4 i( `& v; i6 r6 m

3 I+ l, B9 i! m. p' ^& T( B$ l  作为“潜规则”的受害者,游客真的不知道可能存在的风险吗?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戴学峰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服务,“低价团”确实有潜规则,但由于消费者已知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且仍然消费,这就不能说是旅行社的阴谋,而应该是双方的“共谋”。! g+ |) y2 A+ R( M8 ~7 B# _' G# I

9 ^4 Z3 {6 \1 ~/ h8 n3 z: r: s* ~  张女士告诉记者,报低价团时自己是知道有消费行程的,带团导游主要看整个团的消费额,如果团里有人买够了额度,就不用自己破费了。1 K* q" w7 W/ e; ^" y3 z

. Y/ @$ o7 A# R8 l$ r* b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报团参与这种旅行团的旅客就等于默认了其可能存在的“潜规则”,高额押金、强制购物等问题都将接踵而至。
. x* ^: J& {; c: |+ m# k6 }( O3 Z  T% F5 q$ J" r7 D* v
  反观视频中导游长达五分钟的辱骂,录制期间并没有游客出来打断,不是低调而是“超低价”的团费让游客申诉都无法“硬气”。对此,戴学峰指出,游客想要更好的服务和旅游体验就不能贪图便宜,这种旅行团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游客想要维权困难很大。
/ i2 ~5 e8 z9 y! n4 x3 a4 z& i
! a2 r7 s6 ?/ B' w5 N3 z; \, r" s& v  导游3 v0 G, N/ N% u: E( N' M  h* F

  a2 s1 ?, P+ D4 I7 `- {% s8 x  低价策略中“纠结”求生8 W3 t& j7 l* y
# |/ f- A: c$ N7 P) A9 Y* h
  被曝光视频中那个霸道、强硬的女导游,在事后接受采访时也露出了无奈的一面。陈春艳表示:当时真的很冲动,不管怎样确实不应该骂人,我也有不少“委屈”。- m* ]) H. E/ ?
1 P5 D  m  s" b$ y9 @& D0 \( H
  据中国广播网4日报道,“导游是没有底薪、没有社保,然后他们就是挂在某个旅行社下,帮他们带团,就有少许的佣金也就是导游服务费,但这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商家可能会给她一定的返利。”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 p3 @4 t* A( R. c! J2 X( C, Y. L2 y9 s( l% I
  不难看出,导游是旅行社“旅游搭台、消费唱戏”这一营销策略的执行人,但在自身利益没有被保护的情况下,不得不在旅行社低价策略中与游客做着博弈,或霸道、或示弱。
: g& n# e0 C% G" E6 G' @
* n. o- S% b$ K8 Y0 ]; w. m  就职于北京人才市场报的田小姐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自己去西班牙旅行也是报团,一路跟导游都很融洽,但途中导游会拿出些价格不菲的纪念品让游客购买,多数游客同情导游辛苦也就买了,之后又后悔觉得太不值。1 e7 n$ y: J2 M7 M9 a& {
- ~& B5 I/ f- Y+ \) y! b/ Z
  对此,国家旅游局监管司负责人也指出,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必然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在低价经营的恶性循环中,游客陷入团费低价购物高价的陷阱,导游甚至成为“鱼鹰”,高压力带团、服务意识全无。* V! ~  R* A! ?' Y3 l( v& d9 n
: x) a0 v( ~2 ?! s2 W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4-30 10:39, Processed in 0.067869 second(s), 20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