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192284|回复: 0

[谈笑人生] 莆田闹洞房一般都要脱光吗?少儿不宜,有情节,十八岁可以点击。(视频有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9 11: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莆田闹洞房不但喜家高兴,莆田闹洞房的亲朋好友,也乐得借机喧腾一番,使出各类新招数,让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莆田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以算作是婚礼的高潮,各地都有莆田闹洞房的习俗.莆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据说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莆田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因此有俗语:“人不闹鬼闹”。莆田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能增添热闹气氛,驭除冷清之感.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旧时代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相互之间比较陌生,莆田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此外,莆田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识.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莆田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莆田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不能闹得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常有因莆田闹洞房过分给新郎新娘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导致新娘受伤、瘫痪的报道,这样莆田闹洞房就超过了限度,应当引以为戒。
  莆田闹洞房又称“逗媳妇”、“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开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异常,多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过去宾客闹房时,中扮花脸,或足着手,说笑后,逗俗兴的多,以哄堂一笑为足,意义不大。无论如何喧闹,主人不得恼怒,愈闹愈发,喜可加倍。1950年后莆田闹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各种难题,让其回答,文明礼貌,妙趣横生。也有的对新娘戏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为抵制戏弄,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闹房结束后,还要让新娘擀面条,制作子孙汤,认为可白头偕老,子孙满堂。新娘接着喂牲口,象征接替家务,同心协力,共同致富。床铺由长辈给铺,多为男性长辈从之,边铺边道:“老公公铺炕,子女两行。”最后,小姑送去尿盆。
  洞房花烛夜,长夜燃明灯,新娘开柜,新娘开柜,新郎试鞋,夫妻对话,窗外偷听的耳贴墙壁,若得其一言半语,常为人们传扬多年。
  闹房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  莆田闹洞房
  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
  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近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
  有之。”杨氏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 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从中可知,闹房从其出现伊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欢迎加入我们

x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