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37271|回复: 0

[文化杂谈] 莆田西天尾镇澄渚村73岁的林玉坤是戏帽制作的第三代传人,老艺人盼技艺有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7 2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莆田西天尾镇澄渚村73岁的林玉坤是戏帽制作的第三代传人。日前,记者特地慕名前往他在涵江的店铺采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最近前来订戏帽的客人一批又一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生意。

  40多年前,林玉坤子承父业,学习戏帽制作手艺。据介绍,手工制作戏帽,分设计、小样、制坯、加工、整装等15道工序,从皇帝帽、宰相、将军盔等几十种。他还告诉记者,戏帽制作过程很有讲究,先把样子铺在纸壳上,下面垫上一个蜡板,再用刀刻,刻得不整齐不行,刻出来带毛边也不行,刀子必须走直。单学做“小龙”,他就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刻活、掐条、曝胶、立粉、再曝胶、贴银、点翠、零件组装……这些代代传下来的俗语组成了制作戏帽的大致流程。“光凤冠就有三种,一种是三凰凤冠,是公主、娘娘戴的;一种是蝴蝶凤冠,用56只蝴蝶做成;一种是老旦凤冠,太后戴的是文冠,只有佘太君戴的是武冠……”谈及自己心爱的戏帽,林玉坤老人饶有兴趣地打开话匣子。他还表示,由于工艺复杂精细,像他这样的老艺人做一顶凤冠也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一顶凤冠上有百余颗珠子,还有三只凤凰,10个大穗子,光这些小配件就价值数千元。

  戏帽这么紧俏,而林玉坤年纪又这么大,为啥不多培养几个徒弟?迎着记者探询的目光,林玉坤说,由于戏帽制作是一种高难度,且费工又费时的技术活,因此年轻人都不愿学,现在,只有他的老伴和两个儿媳还在坚守。他还说,要是为了钱,他早就“金盆洗手”,如今,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愿意学,那么,他会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祖先留下的这门技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欢迎加入我们

x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