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60078|回复: 0

[感想] 莆田妈祖文化莆田市最具世界影响又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8 23: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n3 m1 n/ ^, Z3 j4 O2 [8 y. D
 莆田妈祖文化是莆田市最具世界影响又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4 F3 Y' |: S: b, P! w. X5 N  莆田妈祖是海的女神。莆田妈祖崇拜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所未曾有过的。许多民间信仰中往往有威严,有震撼,有明亮,有崇敬,但似乎都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亲切。莆田妈祖信仰正好蕴含一种朴素的亲  切,这种内在的虔敬与善良,产生出巨大的魅力,并凝聚成一种强有力的精神,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
4 t. w9 Y0 m! n% M# R% C
. T/ H7 B" t- `; i* r- q: ?  莆田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I: R4 B5 w. d

1 v, ^( ~  F2 _* ?8 ?. |' Y2 Q  神源——由人到神
: i: c* d+ J& X" W+ x
+ K( j) G) O5 b* p1 ~) `& u( Y  一、作为人的莆田妈祖3 X/ \0 g7 L( |' Y  _

+ ^. s0 |) z& I$ ^, t! U2 _  莆田妈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民间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史籍记载,莆田妈祖实有其人,她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是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民间女子。
- U4 |# f* N, w3 ]6 P% d9 [4 X4 U4 t! W: V7 o
  家世。莆田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之后。因闽林十六世唐林披生九子,名:苇、藻、著、晔、荐、蕴、蒙、迈、,皆官至刺史(州牧),故称“九牧”。其第六房林蕴为莆田妈祖本支世系的始祖。从林蕴至莆田妈祖共历七世。" p$ e3 E- |8 g- W( d

$ d6 b3 P; Z: j9 H  家乡。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用“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的诗句,点明了莆田妈祖信仰肇自湄洲。
3 ?$ @3 {- ]6 f( B( p9 ^, X% U: r
8 ~; L) R% a$ [8 N( b  诞降。莆田妈祖的诞生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传说莆田妈祖出生后直至满月一声不哭,父母便给她取名“林默”。
6 k  @- O/ p8 _4 C( u
' i! X: G7 z& B. z2 f" F' V7 @  救民。莆田妈祖在世时的身份为“巫”,是一位名巫。古代巫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祷雨祈旸、降妖伏怪、驱邪祛病。莆田妈祖除具有这些功能外,尚有其特殊能力,她熟悉水性,善观天象,能预知天气变化,预测航行吉凶,常涉波履险拯救海上遇难生民。作为人的莆田妈祖,就已经以德行高尚、广施善事、救民疾苦而远近闻名。
7 V0 B  L/ n6 \! j9 }3 K9 M" ?. E3 W+ y7 t1 p5 @! \
  伏机救亲9 N, F- d! G5 t5 @$ L

6 P0 ~8 O2 w" X. l  二、作为神的莆田妈祖
3 G" R0 n5 u3 k: z3 E2 M- m0 k* ^" ^8 X2 V6 _. z5 s
  在中国,神话大多来自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一些曾经创立卓著功业、道德精神堪称楷模的人,死后为后世钦仰怀慕,被尊为神,给人以安慰、寄托和力量。中国造  “神”很多,莆田妈祖是其中佼佼者,这位大爱之神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 J3 r- K. A3 S0 \4 C% ^! n$ l! F4 d( O& ?
  羽化。相传,莆田妈祖在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九日为救助海难而捐躯。人们认为那是她道行圆满,羽化升天了,为了纪念她,在湄洲岛上为她修建了一座小庙,奉祀为“神女”。庙很小,信仰的力量却很巨大,就像一点星星之火,最终燃遍五洲四海,这座小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莆田妈祖庙,也是全世界亿万信众的朝圣地——湄洲莆田妈祖祖庙。9 P. Y- j2 T" ?
- Z, x0 x; U7 `9 O9 G
  海神。神的诞生,是现实的需要。北宋时期,中国航海业日益发达,福建沿海成为航海转运的一个要地,由于常遇狂风巨浪的袭击,航海人希望借助一种超人的力量,来对抗大海的威胁,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于  是,莆田妈祖信仰应运而生,顺应了民众祈愿出海平安的心理,也顺应了宋元时期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
, S% j6 n: z% k% x+ W2 V9 @# n- y6 ?0 r  f8 V
  神迹。作为人,莆田妈祖扶危助困、行善济世;作为神,莆田妈祖慈悲博爱、护国庇民。莆田妈祖的灵验神迹广泛流传于民间,使得莆田妈祖信仰越播越远,最终出现在皇帝褒封的诏书上,成为历史的印记。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700多年间,莆田妈祖受到皇帝褒封达36次,封号累加至64字,从“夫人”而“妃”,而“天妃”,直到“天后”。" c' H; P: p. F
$ {; T! W& {" Q! d8 Y% q
  神祠。福建的海洋文明,是经由莆田妈祖信仰的传播而逐渐扩展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在宋代,莆田妈祖的神迹只限于东南沿海。宋代以后,莆田妈祖信仰以湄洲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港口城市的开发史都跟莆田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莆田妈祖庙建在一起。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以莆田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蒲冈村林氏族谱》关于莆田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重大发现。莆田妈祖又东渡台湾,随移民开垦台湾而牢牢扎根于宝岛。莆田妈祖信仰还迅速向内地传播,连远在西北边陲的贵州镇远也有了莆田妈祖庙。至清  末,莆田妈祖已完全树立至高无上的女神地位。
5 N4 ?* i) M" X
8 m6 D9 T( u0 _7 a+ F5 v4 ?4 v, C! `  神格——千年守望, R, Y& F4 |. L( D5 P

/ M1 a( S4 P& M  d7 x- s% P0 X3 j% ~  莆田妈祖,这位神奇的女子,从出生到去世,只在世上生活了二十多年;莆田妈祖,这位伟大的女性,从去世到今天,却在世上默默守望了一千多年。她守望的是人类大爱——母爱,人类大德——扶危救世,人类至善——与人为善。: n( y+ T+ D* \7 v4 V, B1 ~
! H% @( N# W8 {# X" C/ c$ P3 X* C
  一、大爱
6 e. ]9 F" c& o7 O  ^# @1 V9 v" A# Y1 \' k8 O
  母仪。从宋、元、明、清,直至现代,莆田妈祖的形象始终如一,那就是一位端严美淑、慈祥雍容、可敬可亲的母亲形象。因为,人们渴望得到像母亲那样最慈爱最直接的护佑。这一形象已深深地植根于华人、华裔心  中,并成为海外赤子寻根、敬祖的一条重要民族血脉。
- {$ \. ?( q% D) u2 J! g8 K# K* g9 e+ @3 |3 `+ M. A3 f
  母慈。尽管历代帝王不断为莆田妈祖加封,从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民间老百姓仍亲切地称她为娘妈、莆田妈祖。据说,“倘遇风浪危急,呼莆田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
, R- P% J' E& P- K
4 ]. l5 s& P  a, R1 e  母亲。在莆田妈祖故乡,求子心切的已婚妇女,会去莆田妈祖庙祭拜祈愿,并取下莆田妈祖身上的白花带回去,以此盼望莆田妈祖赐子。在北方,妇女们直接到莆田妈祖庙里去“拴娃娃”,求莆田妈祖送子。而最令人称奇的习俗,是请莆田妈祖照看孩儿。据清·郁永河《天妃神》记载:“至今湄洲林氏宗族妇人将赴田者,辄以其儿置庙中,曰:‘姑好看儿’,遂去,去常终日,儿不啼不饥,亦不出阈。至暮妇归,各认己子携去。”这是莆田妈祖最细微最有趣的母爱。. f/ ^0 ?  V1 ?0 P
2 K2 W. _; ]3 z" }
  母爱。《普天慈母》匾额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日本的福建众商敬献给日本唐人馆天后宫的。“普天慈母”是对莆田妈祖神格中母爱的高度概括。; v/ s9 w5 j4 H! S& J

; v$ z& q" Q1 b5 s' k6 k  N* r  二、大德
% D) ]" U9 G$ s% d% m) H1 @
7 ~1 C3 U  A0 W1 U9 P  宋代护海济溺、御灾捍患。莆田妈祖信仰由莆田传播到外地,莆田妈祖由地方神发展为全国性的神,取决于北宋以来中国海事活动的频繁、南北航运的发达,取决于莆田在中国航运地位的举足轻重,也取决于朝廷的大力推广。莆田妈祖的大德在宋代主要表现为护海济溺、御灾捍患,其中,《朱衣著灵》是最重要的莆田妈祖灵应故事,北宋皇帝宋徽宗深为莆田妈祖拯救出使船队的大德所感动,钦赐“顺济”匾额,使得莆田妈祖神迹第一次由民间传到官府,并得到朝廷的确认、褒奖,开了后代皇帝效法褒封的先河。
- S+ O& L7 V3 J" U* M) v! [9 W' z0 \( r7 S, c
  元代卫漕保泰。由于元朝建都于北方,所需粮食全赖南方漕运供  应,海上交通成为政治、经济命脉,漕运中发生的莆田妈祖卫漕保泰神迹多不胜数。元大德三年(1299年),皇帝以莆田妈祖庇护漕运有功,下诏加封莆田妈祖为“护国庇民明著天妃”。明清两朝也有许多莆田妈祖助漕运的神迹。) v6 d6 M, m  L5 O" T

6 v( }- F, E% L1 L  明代西洋护使。莆田妈祖的大德,在明代主要体现为庇护郑和七下西洋,这也使莆田妈祖在中国和平外交史上享有特殊的美誉。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访问了亚、非两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每次从福建长乐“开洋”,必定举行祭祀莆田妈祖仪式。郑和所率数万舟师以莆田妈祖为精神支柱,稳定军心,统一意志,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将中华文明带到海外,也将莆田妈祖信仰的种子播撒在他所涉足的各国港口。著名的“郑和碑”详尽记述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和天妃的神佑事迹。永乐皇帝不仅下诏褒封,还亲自为莆田妈祖的丰功伟绩撰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4 |% P& Z" Y( X1 t+ b/ W1 L4 F2 o9 {7 a9 U& O4 _; p
  清代显卫台澎。清代,莆田妈祖的大德集中在对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佑助上。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得到莆田妈祖“助潮进港”的佑助;水师提督施琅平定台湾时得到平海天后宫莆田妈祖“师泉”、“克敌”的神助;清代几个皇帝连年对台安抚,又多次派特使出海册封附属国,都得到莆田妈祖神助。有鉴于此,莆田妈祖在清代从“天妃”升格为“天后”。
3 g- U% N! W7 u: \4 I* a! e
& z7 \) B  M/ W/ ?+ }1 Y  莆田妈祖圣迹图! h% n* ~  G; a8 d: ~* s; b5 [

7 B$ B, K, B* v# W  三、至善
, H. Z/ _. }8 m# D; Z$ D+ K$ m. |* z0 T8 n
  善行。莆田妈祖生前以行善名闻乡里,其善行除了海上救难外,还为民众排忧解难,她精研医理,能用草药为人治病,教人防疫减灾。; {6 }$ E+ m2 ]  w
5 G' v7 c/ s1 n+ O$ ?2 G6 }; i
  善感。莆田妈祖行善有个最大的特点:只有“善有善报”的感召,没有“恶有恶报”的恐吓。莆田妈祖用无数行善而得福的故事告诉人们:行善助人,必得人助;众生只要相互帮助,天下就可以繁荣昌盛。' f: R" o- |  a& U
0 V" A# G) T9 e, F% f4 s6 f
  神祭——莆田妈祖祭俗% a1 x; t" f% B. k6 k- y

! J, g0 j" N' X, B. O  祭俗是莆田妈祖信仰的载体。莆田妈祖祭俗与其他民间信仰的祭俗有相同  处,也有其特点,大体分为六种:家祭、庙祭、海祭、谕祭、祖庙祭典、莆田妈祖出游。
. J! W- l5 Y7 q) p# s# c( W# G/ Z5 h+ b" T: L
  莆田妈祖祭典
* w* y+ ^/ J6 O0 W: p
/ {' `0 g0 P/ W' V9 W  家祭。是莆田妈祖信仰中最经常性最简便易行的祭拜活动。
' U; G5 |) o; }  H$ _0 u' l8 D+ D1 b
  庙祭。庙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日常的进庙上香、礼拜;另一种规格很高,就是每年三月廿三莆田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莆田妈祖升天的庙会活动。莆田妈祖庙会各地都有,最著名的是天津莆田妈祖庙的“皇会”——皇帝看过的庙会。( ^/ U3 Y% p2 r$ O& Y* L- X7 z
+ I6 E) @7 e: S3 N6 r9 \4 g
  海祭。主要是渔民的祭祀活动。仪式与庙祭相似,只是把供桌、贡品摆到海边沙滩上。3 Z0 q' O+ E% x% T) o0 N0 c

: |$ ]) t1 G8 k# n2 W% h  谕祭。过去由皇帝下旨举祭,通称谕祭或御祭。莆田妈祖享受谕祭始自元代晋封天妃之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进享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与孔子、关帝同等。; V8 B$ E1 R/ Z1 ?. i. \
# H8 J! g$ U- v; T
  祖庙祭典。祖庙祭典是“谕祭”的延伸。由于元、明、清各朝皇帝都曾遣官直接“诣湄洲致祭”,在湄洲祖庙就形成了一种高规格的祭仪——祖庙祭典。自民国以后,祖庙祭典被简化并逐渐湮没。1994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莆田妈祖诞辰才得以恢复。新版《祖庙祭典》参照历史文献记载,吸收祭孔、祭黄大典的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成为系统化、规范化并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完美的祭典仪式。仪式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五章。主祭人以及陪祭人在仪仗队、乐生、歌生、舞生的护卫下就位,在司礼生引导下,进行迎神,上香,诵经,读祝文,行三献礼,焚祝文、焚帛,送神,礼成等祭典仪式。仪式过程中穿插着乐舞表演。由数百人组成的祭祀仪仗队再现了祭祀场面的古典肃穆,庄严隆重。如今,祖庙祭典已成为湄洲祖庙祭俗的标识。; y/ ~, m# d1 ^9 a7 V8 V
! @6 b% l" t3 \
  莆田妈祖出游图
9 |) p, o1 m+ V) Q+ G& [; m
; `9 R# }7 E' u: m& s* V. @  莆田妈祖出游。亦称巡游、巡安,是莆田妈祖祭俗的重要形式,其寓意是通过莆田妈祖出游绕境来“扫荡妖氛”,庇护合境黎民平安昌盛。出游的仪仗队由穿着古装的美貌少女担任,她们簇拥着彩桥上的莆田妈祖神像。长管号、大铜锣、大龙旗在前面开道。彩亭、凉伞、大灯、马队、执事、十音、八乐以及身穿“莆田妈祖服”的妇女等组成长达数里的队伍紧随其后。在莆田妈祖出游活动中,最隆重最有特色的是湄洲祖庙的莆田妈祖金身出游。1997年初,湄洲祖庙莆田妈祖金身千年来首度巡游台湾,此后,湄洲祖庙莆田妈祖金身又应邀赴金门、澳门巡游,以及在莆田市全境巡游。
% L1 f( v5 w9 O/ W# M6 [5 F
$ M3 L& ^, i( I. f& `  大凡祭祀必用祭器、供品,出游必备卤簿(即仪仗),莆田妈祖祭俗亦如此。不过,莆田妈祖祭俗中的祭器、供品凸显海神特色,有船模、蚌壳、大龙虾壳、大珊瑚,有摆成“水族朝圣”的“筵桌”等等。! ]! c$ Q+ j3 S- \2 s: O

# K6 c3 M8 t5 C! ~* m3 x( H  祭器、供品。摆一张供桌,陈设祭器中常用的果盒、馔盒、花斗、烛凭、桌灯、香炉等,配齐所有祭器和供品,如:帷帐、桌帷、珠灯、铁磬、符板、筶杯、签诗簿、斋菜、三十六碟海产品、百花、百果等  等。这是每座莆田妈祖庙宇必备的祭器和供品。2 H6 e. ]3 z4 z7 E; c

" P/ H1 u9 I; [" \9 X# k  卤簿。摆放神舆、围轿绣屏、清道旗、执牌、驱妖牌、斩怪刀、日月扇等为基础的全副仪仗,其顺序为:清道旗或仗旗(蜈蚣旗)、大锣、警跸牌、衔牌、升龙幡、长号角、金瓜、金钺、朝天镫、蟠龙棍、月牙铲、方天戟、大刀、抓印、抓笔、日月牌、凹凸杖、封号旗、提灯、提炉、雉尾扇、神舆、日月扇、凉伞。卤簿是为莆田妈祖出游配备的,既体现莆田妈祖女神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体现莆田妈祖女神慈爱温良的一面。
3 B5 @7 ?7 j& D3 x7 [0 D# `7 m, t9 b7 c2 P5 r
  莆田妈祖民俗具有独特的风情,如莆田妈祖衫、莆田妈祖髻、莆田妈祖面、莆田妈祖糕、圣母旗等,都与人们祈求平安、吉祥、健康、幸福的意愿相关。
( C' x1 q6 H; [! Z; }
8 h1 ~' N; _- S4 S$ V& W+ f  神论——学术艺文
4 t: q7 o, v3 u. J) R$ i- |7 ~6 c& D$ x0 _' N# P: z
  莆田妈祖信仰的传播与盛行,归功于民间崇拜和朝廷的褒封。不过,历代文人创作的大量学术艺文,也是莆田妈祖信仰发展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这些作品,从莆田妈祖身上总结出了“慈悲为怀”、  “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样一些符合普世道德审美的品格。
$ W5 u. Q6 o- \3 _# `0 K7 N0 e& `7 M0 X% L
  研究著述。最早的莆田妈祖志是南宋时成书的《圣妃灵著灵》、《明著录》,以及元、明间刻印的《天妃明著录》和《圣妃灵著录》,这些早期的莆田妈祖志书都已佚失。明末清初,湄洲祖庙住持僧照乘编纂《天妃显圣录》,成为现存并为后人多次增补扩编的莆田妈祖志书。2011年,湄洲莆田妈祖祖庙新编出版了《湄洲莆田妈祖志》。& U8 `' f8 _# K1 y
! s( Y6 U1 K! H/ r' q: q) V
  在莆田妈祖信仰发展过程中,莆田妈祖文化研究明显滞后,迟至1928年才有学者破题。1979年,台湾学者李献璋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莆田妈祖文化研究专著——《莆田妈祖信仰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随着“莆田妈祖热”的兴起,莆田妈祖文化研究也逐渐火热。& w9 r! j! Z3 x  J: {

* ]% k; ^. f2 C  诗歌。莆田妈祖崇拜有明确的历史、经济、政治依据,这也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体现。最早写诗歌颂莆田妈祖的是莆田人黄公度,他的《题顺济庙》一诗作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写过多首歌颂莆田妈祖的诗,其名句“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已传诵近800年,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关于莆田妈祖的诗作不计其数。7 P8 ^  R) N( g" c" q  z3 n. Y

8 B% Q; g2 y3 k9 T  传奇小说。有《天妃娘妈传》(明·吴还初著)、台湾出版的《莆田妈祖传》、《莆田妈祖的故事》等。莆田妈祖文化资源本身潜在的现代性价值,使其中的许多民俗事象不再是“古化石”或“历史残留物”,而是把过去引向未来的文化财富。现代文学已越来越多地涉及莆田妈祖这一宝贵题材,表现莆田妈祖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0 a; L4 G9 N% H/ D
+ y/ v8 C" m1 H* t4 U: ~$ H* r
  散文。历代文人创作歌颂莆田妈祖的散文连篇累牍,多数因循宗教信仰的思路,塑造一个神奇的莆田妈祖,唯独清邑人陈池养所作《林孝女事实》是个例外,这篇散文从儒家观点出发,把莆田妈祖改塑成一个“专以行善济人为己任,尤多于水上救人”的仁与孝并称的奇女子。
- l7 p% t$ b! w% F% j: h7 i+ U: ~
2 |& V+ W; n% A  碑记。碑记的作者往往是官员或文人。最著名的莆田妈祖碑记当数宋代廖鹏飞所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作者是一位进士,是白塘巨富李富家的常客,颇有文采,所以李富请他为重建莆田妈祖庙写碑记。现存湄洲祖庙的《重修莆田县湄洲天后庙碑记》的作者何璟既是文人又是官员,他当时的身份是闽浙总督。+ Y$ `5 U; N5 ~3 I
# L& F, ?1 C! F& J$ e" [$ r9 I
  楹联。莆田妈祖庙的楹联难以计数,最著名的有乾隆赐联、湄洲祖庙寝殿对联、南沙天后宫赵朴初对联、梁启超联等。人们在莆田妈祖庙读联,从中可以品味莆田妈祖精神所在,了悟莆田妈祖信仰精髓。
- f: [: J/ }+ D+ G; q6 M5 G( G1 ^# c$ d+ N7 L
  戏剧歌舞。有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清杂剧《感天后女神露筋祠》、闽剧《莆田妈祖出世》、郑怀兴的莆仙戏《莆田妈祖》、天津歌舞剧院的乐舞《莆田妈祖》等,莆田妈祖传奇故事是剧作家创作的好题材。1 y  W: A4 a! u' q
* C  h* h; c# e  ~5 q3 o: q) j
  书画。有水陆画、宫庙壁画、版画《天妃娘妈传》、《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天妃娘妈》等。1 I) p( {8 r: \# \$ E+ j3 O4 d

8 d  u% F4 w7 G+ n, O9 d* D- h  影视作品。有电视连续剧《莆田妈祖》、动漫片《莆田妈祖》等。
0 W; S4 V/ r% y. I" ]$ C. E
% r& T2 W* L3 ]9 C6 z% _- ?  神缘——两岸情缘- M8 T+ y# u! Q6 H8 s5 P
' _2 T* P, k; @2 s1 p9 t
  台湾与大陆“人同根,神同源”。两岸同胞除了有割不断的亲缘、地缘、业缘、物缘关系外,还有很重要的“神缘”。诞生于大陆的莆田妈祖神,在台湾具有最广泛最强大的影响力,其缘由皆因台湾的开发与莆田妈祖东渡几乎是同时、同步、同在。. K  Y2 S- i" N/ M
) Q3 ^9 s' v% }
  莆田妈祖在台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影响。早在明朝末年,就有大陆移民赴台开发宝岛。移民东渡时均恭请莆田妈祖香火护航,抵台后又奉莆田妈祖香火为住地守护神,称之为“开台莆田妈祖”。后来,官方鼓励福建居民渡台拓垦,更多的人乘坐小船东渡,怀揣莆田妈祖登台,称之为“船仔妈”。再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军将士奉祀莆田妈祖,屡显护军助战神迹,这些将士带去台湾的莆田妈祖称之为“护军妈”。
+ B/ D; M6 U( M3 q9 B6 ^4 n% `
/ J/ Y$ ]7 [1 F  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动下,台湾岛上莆田妈祖信仰发展迅速,一是由南部地区向全岛普及辐射,二是由原来的乡族私庙向地区公庙转化。到了“日据”时期,台湾的莆田妈祖信仰虽受到冲击,但因其在民众中根深蒂固的影响,使日本统治者有所忍让,甚至变打压为支持。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莆田妈祖信仰的发展态势更是如火如荼。% n3 Q$ W  m( t. ?

, D5 g, p3 k6 |, H! S3 X8 Q3 k  澎湖娘妈宫。大陆移民东渡台湾建立的第一座分灵庙,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以前,是名副其实的“开台妈”。6 p% L: [9 P0 f( b

8 H  j# d0 E, X. d6 d  “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舰队占领澎湖,明水师把总沈有容奉命率兵抵澎湖令其撤退,并在岛上的娘妈宫立此碑纪功。% [4 C8 l0 P- r- D% |0 q

! O+ k: I6 F" f, M5 a+ k  台湾魍港莆田妈祖神像。魍港是大陆移民最早开发地之一。魍港天妃宫现存莆田妈祖神像经鉴定为明末木雕神像,是十分珍贵的“船仔妈”。
3 M* o+ Q, k* ?" u  X, ]1 Y: P. ~; v, l" k8 s4 b9 {
  安平天妃宫。《台湾祠庙名鉴》称,安平莆田妈祖是“郑成功渡台时从湄洲奉来的”,是纯粹的“护军妈”。. F# W' p4 A+ R, o4 v# \
, |) k  Q9 L' Z7 l& w
  台南大天后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在平定台湾后,将明宁靖王府改建为天妃宫,即今天的台南大天后宫。
$ V. V/ N1 w5 B6 j. r, Q
$ p4 G4 O6 k( Y4 Y! Z. y! |3 s  北港朝天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湄洲祖庙僧人树璧奉湄洲朝天阁神像到台湾,创建笨港天妃宫,即今天的北港朝天宫。
) u$ A$ w# D: A+ [
- i* ~0 ~, Z& j" F- W6 c3 l" `  鹿港兴安宫。原名“兴宁宫”,史料记载,此宫系开台之初“由兴化人建造”,当地人称“兴化妈”。" F; o0 G" V8 P4 N2 }# N
5 [7 N/ t% b! V  U, R
  御赐“辉煌海”匾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因统一台湾有效顺功 而晋封莆田妈祖为“天后”,御赐“辉煌海”匾额,御匾现存台南大天后宫。0 Z9 l5 G* H  g7 f+ N& p* s3 L# }+ j

' p7 m  t1 l$ L& N  雍正御书
! ~% c% ?, t9 h6 _9 V$ v. f7 @3 v  I) i1 [& L, y4 a  u* J
  雍正御书“神昭海表”匾。清雍正四年(1726年),御书“神昭海表”匾额,并复制三份,分别悬挂于湄洲祖庙、厦门天后宫和台南大天后宫。此匾后来被广为复制,成为各地天后宫正殿神龛挂匾。
- ~  ]$ C  _! r5 \1 B( g& G1 P& m0 v3 [3 g  _
  台湾早期移民供奉的莆田妈祖神,皆直接或间接从湄洲祖庙分灵,因此,信徒们依照宗教伦理观,要定期奉送分灵神回湄洲祖庙谒祖进香,以确立祖灵与分灵香火传承关系的永续性。台湾莆田妈祖信仰的这一固有传统,不仅载入史册,而且许多分灵庙至今仍存有谒祖进香的历史文物,成为两岸神缘的见证。1949年两岸政治隔绝后,台湾分灵庙的谒祖进香活动被迫中断。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海峡气氛趋向平和,许多虔诚的台湾信众迫不及待冒险前来湄洲朝圣。1987年冬,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湾分灵庙诣湄洲谒祖进香的传统也相应得以恢复,并且不断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壮观的“海峡潮”。
7 \  i* ]4 y0 }& h  y+ P, ~9 T# U' \6 L0 c4 v% H
  清道光《彰化县志》。该县志记载,鹿港天后宫于  “乾隆初岁往湄洲进香”。该宫尚存“乾隆丁未(1787年)湄洲进香正炉”。
3 ~  Y; i7 x1 t7 N2 d
- X4 K+ Z7 M! Z9 X: ^  湄洲祖庙铜质印玺。此印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制作,为湄洲祖庙镇庙之宝。印文曰:“湄洲祖庙,天上圣母,护国庇民,灵宝符笈。”此玺常用于为莆田妈祖符和莆田妈祖旗盖印,成为分灵宫庙谒祖进香的凭证。清光绪年间,湄洲祖庙曾例外复制一枚赠予台湾鹿港天后宫进香团,今仍保存于该宫。9 s$ J* p: `4 @7 ^5 E. B, D

  f- H1 x$ ^' ^! n  1922年鹿港天后宫谒祖进香留影。1922年,台湾鹿港天后宫主管施性瑟率进香团抵湄洲谒祖,特从泉州请来摄影师摄下一组照片。这是已知现存最早的湄洲祖庙原貌照片,也是有照片资料的最早谒祖进香活动。" N% w' Z: S3 S0 O4 L% b' _- z
. N- l& U4 M4 ~8 L, n; B5 t, z
  台南大天后宫谒祖进香之旗幡。台南大天后宫今存1946年谒祖进香文物——旗幡一面。8 ~- D5 A) p/ V/ F
: ~- }, }: q* e# H5 s
  大甲镇澜宫首开“破冰之旅”。1987年10月31日,大甲镇澜宫常务董事杨焙元一行17人绕道日本大阪转飞大陆,赶到湄洲参加莆田妈祖千年祭活动,成为两岸阻隔38年之后的 “破冰之旅”。2 `$ A" H7 X9 x  m

; \1 Y, R: w6 c) \4 Q5 O  北港朝天宫谒祖进香。1988年10月1日,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长郭庆文率董监事一行17人抵湄洲谒祖进香,与湄洲祖庙缔结“至亲庙”。
% L! f7 X4 o7 R4 H' {0 b+ \$ ]3 L! i! h) h4 l
  宜兰苏澳南天宫谒祖进香。1989年5月6日,宜兰苏澳南天宫进香团一行340人抵湄洲谒祖,其中有220人分乘20艘渔轮,冲破重重阻挠,首次直航湄洲,另120人从香港转机来大陆会  合。进香团共迎请300多尊莆田妈祖神像回台奉祀。
: X/ [! x2 P) i0 r
+ L( U1 }* a: ]1 i. ]& M% y: L+ |  信众近万人的特大型进香团。2006年9月27日,台湾莆田妈祖联谊会暨大甲镇澜宫组织50个宫庙4300人及台胞在大陆投资办厂的信众2700多人,组成庞大的进香团,来到湄洲祖庙谒祖进香。此次活动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壮观,是前所未有的。" k) |/ K: n0 ?! ^

- g. w0 X+ R# @  自1987年恢复谒祖进香传统之后,两岸关系逐渐热络,进香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进香团由分散到集结,交流形式由单向转为双向,由单一到多元,从单纯焚香祭拜上升到弘扬莆田妈祖精神、传播莆田妈祖文化的层面。
0 @. b" m& ~- P  A: ~. i  y2 H9 Z3 i1 G
  两岸两尊莆田妈祖雕像分别落成、开光。1989年7月,湄洲祖庙与北港朝天宫商定在两岸两宫同塑两尊同样同大的莆田妈祖石雕像。这两尊莆田妈祖雕像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在湄洲祖庙、北港朝天宫落成,成为标识。两尊莆田妈祖雕像隔海相望,寓意深长。
7 _; B  n9 |# A+ q$ _# Y; A3 \2 C! Z
7 N6 {# N& p, {# r  C  《莆田妈祖信仰民俗文物展》和《湄洲莆田妈祖文物特展》在台举办。1993年12月至1994年6月,在台南正统鹿耳门圣母庙举办的《莆田妈祖信仰民俗文物展》,是两岸莆田妈祖文化交流由单向步入双向互动的标志。该展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共同策划,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和台湾鹿耳门圣母庙管委会联合主办,莆田博物馆和湄洲莆田妈祖祖庙倾力参与筹办,历时半年,共接待观展群众80多万人次。2004年,《湄洲莆田妈祖文物特展》又在台成功举办。. v% |* e: }; m' k9 g8 F) F
$ @0 N/ Y  u* G  i
  湄洲莆田妈祖祖庙首次独立组团赴台访问。1996年4月28日,湄洲莆田妈祖祖庙首次组团访问台湾分灵庙,这是两岸莆田妈祖文化交流的又一突破。以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文豪为团长、常务董事长林聪治为副团长的祖庙访问团,应邀出席北港朝天宫莆田妈祖石雕像开光典礼,并拜访了台南大天后宫等10多个分灵庙;林文豪还与台湾高层政治人物宋楚瑜亲切会晤。
' E7 ]' P9 z) m2 g4 s+ [% ?
1 ]+ r0 `6 p. Y$ h( G6 J& N6 U( L1 L  湄洲莆田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997年1月23日,湄洲莆田妈祖金身千年来第一次去台湾巡游,至5月6日回銮,在台历时100天,巡游19个县市,驻跸35座分灵庙,行程万余里,朝拜信众上千万人次。这是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0 q6 \7 Q: A8 J4 @. ]% y5 h

/ `. D: K/ ~( G9 L! s+ d( t  湄洲莆田妈祖金身巡安金门。2002年5月8日,湄洲莆田妈祖金身銮驾搭乘  “太武轮”赴金门巡安,为期5天,先后驻跸11座分灵庙。此前,金门大旱,莆田妈祖巡安第三天的5月11日,金门意外下起大雨,旱象得以缓解。
% A0 d9 f& s  j. D  `. B( h
# k  o8 i) j8 Z  `8 j  规模最大的赴台参访团。2010年4月13日至19日,湄洲莆田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率莆田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赴台观摩大甲莆田妈祖绕境活动。参访团共200多人,成员来自福建、广东、河南、天津的46家莆田妈祖文化机构。
! d8 d# O( J# J" c
$ D+ [# V( d" x" Q3 x  神辉——五洲共仰
: O5 e1 ]' j2 b6 K
2 j* P, D4 M" \- b# z9 L4 n3 F" w  莆田妈祖信仰伴随中国海洋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延播至世界各地。明清两朝对琉球中山国的频繁册封,郑和七下西洋,福建移民东渡日本,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大量华人下南洋……中国的和平信使、航海者、商人、海员和华侨,带着莆田妈祖远航世界。千百年来,莆田妈祖文化在形形色色的人潮聚散中,向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的人群散播,凡著名的港口和华侨聚居的唐人街,都建有莆田妈祖庙。目前,世界各地有莆田妈祖分灵庙4000多座,除中国两岸四地外,还分布于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法国、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莆田妈祖信众达2亿多人,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必有莆田妈祖信俗。
* F& \5 @5 s3 A
2 U( V' l2 ^% O! B  日本冲绳(琉球)久米村上天妃宫。琉球在被日本吞并前是一个独立岛国,明初成为中国的朝贡国,与福建关系尤为密切。明太祖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赐予琉球。上天妃宫即移民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创建的莆田妈祖庙。: A6 M/ _+ s+ D- j, X! O( u7 X* W
5 j3 j4 n' z7 O5 k, y5 S
  日本鹿耳岛坊津町立博物馆藏天妃及其陪神像。莆田妈祖信仰传入日本较早的是九州萨南片浦“林家娘妈”,系闽人林北山于明末(1598年前后)东渡日本随身携带去的。之后,明末清初在长崎相继建起“三唐  寺”——兴福寺、福济寺、崇福寺,这些寺院均设莆田妈祖堂,其神像也都是闽人于明末带去的。
( N5 ~9 g& S. j8 H* a
+ C! p3 M! B% P* K- u+ i  马来西亚海南会馆青云亭。明末由福建人创建的青云亭,主祀观世音,配祀莆田妈祖,是已知马来西亚创建年代最早的莆田妈祖庙。此后,随着华侨逐渐增多,莆田妈祖庙也不断增建,如今已达200多座。菲律宾、印尼及东南亚诸国的莆田妈祖庙也不断增加。- x0 X! r. V2 V
4 S8 l# E9 U; @* l% }; ]
  新加坡天福宫。新加坡现有50多座莆田妈祖宫庙,均为清代以来华侨陆续创建的。较重要的有天福宫、粤海清庙、琼州会馆天后宫、兴安会馆天后宫、福州会馆天后宫等。
0 W8 Y9 t- I; h) E/ n
# V2 w8 r' b0 s) N8 O2 F  《莆田妈祖》邮票。1992年10月4日,国家邮电部破天荒为神化人物——莆田妈祖发行一枚邮票。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莆田妈祖》邮票是莆田妈祖的名片。这枚以莆田妈祖雕像为图案的烫金名片,借四通八达的邮路,风靡全世界。  K) {. u/ w6 u% }

/ [! f# r6 y9 @5 A$ z0 i4 k" q0 K  “天下莆田妈祖回娘家”。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天下莆田妈祖回娘家”活动在莆田隆重举行。来自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莆田妈祖文化机构(宫庙)1000多名莆田妈祖信众捧着300多尊分灵莆田妈祖神像,集中“回娘家”谒祖进香。这是一次全球莆田妈祖宫庙的空前团聚,充分展示了“四海成一家、五洲仰莆田妈祖”的文化魅力和“同谒莆田妈祖、共享平安”的和平愿景。) _8 Z# q* n* V4 V. V, N
! K5 W* C: [! r6 r5 s
  人民大会堂为“世遗”颁奖。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将《莆田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8月19日,湄洲岛管委会负责人作为申遗地代表,出席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奖仪式”,领取莆田妈祖信俗入遗证书。# u$ ~/ `& `2 w' U5 H! b( j

+ d6 f. Y4 K) p" ?5 u4 r% b  莆田妈祖信仰从一个蕞尔小岛发轫,渐渐走出湄洲,走出莆田,走向全省、全国,最终走遍全世界!) d$ s6 j  j7 u7 l

/ Y  T" o# D7 w0 R) m, f  莆田妈祖文化从简单的扶危济困、与人为善,逐渐发展为护国庇民、大德大爱,并最终成为全世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成为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0 `! l8 B  ^, q

& Y' b4 u" J1 Z* `# D# B$ Y  莆田妈祖是因为她的至德至善才不朽的,她有穿透世事沧桑的人性,这种人性是美丽的,是深刻而绝伦的。
- X5 Y$ i' L6 u% i. q! v7 f
. ^+ b$ m8 H* j# g1 ?: _  一千多年来,莆田妈祖一直跟“信仰”这个词联在一起。她关系着信众的梦幻、生存前途、精神愉悦等基本生活方式,她是“回归的目的”,是一个能量场,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也承载着人类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梦想。□ 文/朱合浦  杨雪帆
, z; m% K; Q  ]+ {% K: [8 v9 i; u0 k: Y* [+ O8 o0 ?

: W7 V  W' k2 M( m5 ~

' k  e: m" f1 Q9 b1 @

+ K$ K. L1 V) a

# m2 p% j4 E$ N+ `  M

; ^1 _/ q7 u- z3 x# @4 t

' v1 `6 o2 ~7 [: L% v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欢迎加入我们

x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