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270414|回复: 1

[纯莆兴化] 史载兴化古迹举览碑坊(莆田历来状元与探花及进士等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2 23: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莆田曾是有名的“牌坊之乡”,最鼎盛时,全市多达上百座牌坊,但因各种原因,这些牌坊或毁或拆,如今所剩无几,“光裕坊”也为此成为目前莆田市区仅存的一座木坊古建筑。 GxG~J4
FG{les+:
         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但是走近“光裕坊”,人们依然可以依稀看出当年莆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文教兴盛气象。 @Bhcb.kbq
Ow4(1eE_
         莆田牌坊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莆田旧十字街一带,当时最典型的有四道石牌坊,这些牌坊雕工精细,所刻人物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是莆田人文历史的生动写照。第一道为“大宗伯”坊,是纪念陈经邦的。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旧称,陈经邦(1537—1616),明代莆田城区庙前人,官至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卒赠太子少保。明神宗在东宫为太子时,陈经邦为讲读官,因此乡人俗称他为“国师”。第二道为“燮理元臣”坊,是纪念周如磐的。周如磐,莆田人,明代万历戊戌(1598)进士,以礼部尚书入东阁,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卒赠少保,谥“文懿”。东阁,原指宰臣招致贤士之所,周如磐既入东阁,协理国家大事,因称燮理元臣。第三道为“春宫佳客”坊,是为纪念陈经邦的父亲陈言而建,陈经邦既为东宫讲读官,其父自然是东宫的佳客,这里“春宫”即指“东宫”。第四道牌坊为“大司马”坊,是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邑人郭应聘。大司马即兵部尚书的旧称,掌管军旅事。 5BXku=M
{9V.l.Q
         原莆田城北门内,还有“开莆来学”木牌坊一座以及南山广化寺山门前的“倡学闽南”木牌坊一座。这些木牌坊,都是为了纪念郑露、郑淑、郑庄三兄弟,亦称“南湖三先生”而建。他们从永泰迁徙到莆田南山定居,筑“南湖书堂”,时值唐代天宝年间。原来莆田的文化比较落后,经他们努力倡学、办学,使莆田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不仅提高了当时莆田人的学识,而且打下了后来莆田“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基础。在莆田县巷两头,曾经也有两座木牌坊,靠文献路为“文献名邦”坊,靠衙后为“壶兰雄邑”坊,这两称誉至今为莆田人所津津乐道,颇具象征意义。 rg>2tgA
a oU"
         可惜“文革”期间,牌坊多被拆被毁。莆田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一座牌坊就是位于荔城区金桥巷的“光裕坊”,该牌坊是明朝皇帝为曾任南雄同知的陈盛和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父子而专门建立的一座木坊。南雄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山区,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有“居于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的别称,曾是贬官谪宦流放之所。广西在明代也是一个没有完全开发的地方,但是不管是陈钟,还是陈伯献父子都甘于守着一片穷乡僻壤,为当地百姓作奉献,为此也赢得百姓的爱戴,并受到当时皇帝的注意,决定给他们树立牌坊。 y||RK` H
I%a-5f$0
         “光裕坊”有6米多高,宽四五米,层层加高,中间隆起,充分体现了莆田牌坊的艺术风格。令人叫绝的是,整个“光裕坊”除了木柱的基础部分是石制圆础,大部分结构都为木梁结构,虽然经历几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持原有风貌。 kV?fie<\)
-XCs?@8EQ
         但是目前,这座硕果仅存的“光裕坊”并没有因为特殊的地位而得到应有的照顾,古老的木坊上无数根电线在上面“横七竖八”,除了挂在木梁上的一块已经锈蚀的“金匾”注明“光裕坊”是文物保护单位外,其他的保护设施几乎看不到,不禁让人为这座明代牌坊的命运而担忧。  
       为重刊兴化府志》之《弘治志卷之九·里图考》记载,明代莆田城里碑坊林立,状元坊、解元坊、乡试会试成绩优异坊等随处可见,文献名邦风采尽现。
  在荔城区政府所在街巷,有二座碑坊引人注目。一是解元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按察使刘城为宣德元年(1426年)乡试第一名解元林时望立。林时望为在城前隶人,后住富阳教諭。另一是状元坊,宋熙宁九年(1076年)为廷试第一人状元徐铎立,原在延寿桥头,后子孙徙居务巷。明弘治八年(1495年),副使汤泽为其重立。立此两坊,旨在表彰二人学业优异成绩,亦为激励后学学习二人,勇于夺魁。
  明永乐四年(1406年),莆田县学立进士题名碑,佥事高勉撰写《莆田县学进士题名记》:“方今莆士由科目进者,彬彬辈出,不可胜记。以天下视之,独八闽与江右相颉玩;自八闽较之,则莆于他郡为特盛;且郡属邑虽三,其所进率多莆士,是又邑敌郡也。”明初福建教育跃居全国先进行列,而莆田则是其中佼佼者,成为“东南文献之郡”,莆田城内碑坊林立便不足为奇。
  明代莆田城改宋代六乡为七区,革元录事司,县城分四厢,与里同属县。其中一区领四厢一里,即东厢、左厢、南厢、右厢和常泰里,碑坊最多——
  ●东厢(附郭) 自龙桥、北磨贯肃清门里,经河北,北出拱辰门外,南至下墩、白湖止,立坊新旧三十八座。明代建的是新坊,其中在后隶大街13座,都是新坊,包括探花坊,恩荣坊,解元坊,联魁坊,国华坊,进士坊,常伯坊,桂林坊,鸣凤坊,状元坊,诸老坊和贞节坊(奉旨为黄子厚妻林氏立)。
  ●左厢(附郭) 自兼济桥南,至行尾巷头,立坊新旧五十四座。其中在义井街(自望海门内转折而西,经有大、有仓、永福寺,至行尾巷头)就有新坊十座、旧坊七座●右厢(附郭) 自迎仙门内历井亭街,横亘鼓楼,经驿前、府后,北抵旧必先院,至南石桥,立坊新旧三十五座。
  ●南厢(附郭) 自迎仙门外,南至上杭头,包括南门外街和沟下巷、后巷。村七,蔡宅、水亭、东埔、小塘、下林、杭头、柳桥。立坊五座,其中南门外街新旧坊各一座,都在城外。
  明代莆田一区碑坊布局,多集中城区东、左、右三厢,以反映当年乡试、会试成果为多。明代莆田城并不大,洪武十二年(1379年)第四次城池修建时,周长仅十一二里。明朝建立于1368年,《重刊兴化府志》成书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相隔135年,小小莆田城内碑坊竟增至120多座,遍布大街小巷,十分壮观,引人注目。
       史载兴化古迹举历来碑坊:
  ●林环状元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永乐元年(1403),兴化府通判孙旼为邑人廷试第一人林环立。环公,明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廷试第一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两次任礼部会试考官。九牧一房。弘治九年(1496),兴化府赵教谕嵩重修。
  ●林载继美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天顺元年(1457),御史夏埙为邑人学士林文之子载于明景泰七年丙子 (1456)年,乡试中举立。载公系九牧一房苇公二十世孙。
  ●林文探花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宣德六年(1431),兴化府知府陈敬为宣德五年庚戌(1430)科廷试第三名(探花)林文立。文公系九牧林一房苇公十九世孙。
  ●林同解元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明正统十二年(1447),兴化府知府胡琛为宣德七年壬子(1432)科乡试第一人林同立。林同系九牧林后裔。
  ●兴化诸老坊:
  在莆田城关石幢街。兼济桥北。明成化三年(1467),兴化府知府岳正为致仕学士林文、行人方澥、员外郎林津、通判方熙、知县黄子嘉立。
  ●思承进士坊:
  在莆田城关后塘巷。参知政事叶萱为明正统十年(1454),甲戌科登孙贤榜进士林思承立。思承系公九牧一房后裔。
  ●林氏联科坊:
  在莆田城关前埭巷。明正统六年(1441),兴化府知府余炅为举人林渚并第进士时深立。林渚,明宣德十年(1435)举人。林时深,林渚弟。明正统六年(1441)举人;十年(1445)进士, 官行人司行人。九牧一房苇公后裔。
  ●林氏贞节坊:
  在莆田城关东黄巷。明成化十五年(1479),奉敕旨为黄子厚妻林氏立。   
  ● 林氏三世承恩坊:
  在莆田城关兼济河(今观桥)北。明成化十六年(1480),福建布政使李田为封赠员外郎林道传、子司务林珒、孙参议林时让立。林时让,字纯礼,林珒子。莆田县城关前埭人。明正统九年(1444)中举。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广东左参议。九牧一房苇公后裔。
  ●林氏孝友坊:
  在莆田城关乌石山前。唐代朝廷为孝友林氏立。黄滔《乌石村》诗注谓:“即林希刘故居。”明弘治年间废。
  ●兴化群凤坊:
  在莆田城关左厢义井街,在永福寺通衢。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刘信为成化二年丙戌(1466)进士林敷、林孟和、林正、黄仲昭等立。林敷,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四川眉州知州、韶州知府。林孟和,官南京礼部主事。林正,监察御史,巡按广东,官史敛肃,隐然有蛟龙在渊, 虎豹在山之势, 官吏敛肃。时称良御史。
  ●林俊都宪坊:
  明弘治十五年(1502),巡按御史陆偁为佥都御史林俊立。林俊,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 授刑部主亊、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刑部尚书。修玄泰、万宠公及九牧林陵墓、祠堂。
  ●林氏父子联桂坊:
  坊在莆田城关柴行巷。元至正九年(1349),廉访司佥事赫德尔为林应成父子同榜立。
  ●兴化联璧坊:
  在莆田城关大道街(北自长寿社,南至文峰宫为界)。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刘信为甲申进士林诚、陈音等8人立。林诚,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 官广东道监察御史, 提督北直隶学校。
  ●兴化邦彦坊:
  在莆田城关大道街。明成化十六年(1480),兴化府知府刘澄为庚子科林堪、林哲甫、林文昌、林英甫等33人进士立。林堪,莆田县城关赤柱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 官知县、南京太仆寺丞。九牧一房苇公后裔。林哲甫,乡试中举。授桐庐县学教谕。林文昌,乡试中举。授云南、贵州知州。英甫公,乡试中举。授通州学正。
  ●兴化多隽坊:
  在莆田城关大道街。明弘治五年(1492),兴化府知府王弼为已酉科林齐、林大霖等33人进士立。林齐,莆田县城郊上林人。明弘治二年(1489)乡试三十六名。授广东新会知县。九牧一房苇公二十二世孙。林大霖,明弘治二年(1489)乡试中举。授湖广长沙县学教谕, 调南昌知县。
  ●兴化集凤坊:
  在莆田城关后街(上接井头街,下至长寿社边为界)。明天顺元年(1457),御史夏埙为景泰七年丙子(1456)科举人林瑛、林载、林橙等25人立。 (林春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欢迎加入我们

x
发表于 2014-10-12 21: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收集很全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