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143307|回复: 0

[网友线报] 莆田话真的很难学吗?在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中莆田话已经排第三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4 15: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外地人来莆田都说莆田话难讲这个是每个外地人到莆田来的经常说到的一个话题,现在网强上的网友 们又发布了《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微博开始走红了起来,l转载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最终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温州话、广东话、莆田话排名前三位。据称抗战期间八路军联络就是温州话,让翻译官很想死。广东话排第2位;闽南话和苏州话并列第3。第4至10依次为:上海话、陕西话、长沙方言、四川话、山东话、天津话、东北话。
  福建莆田话你知多少?
  莆田话又称闽南话即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使用区域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市的大田县、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
  莆田话(闽南语)在台湾的传播与河洛话的形成
  北宋时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继设立了掌管外贸的市舶司,使泉州发展成当时国际上的著名商港,对外海线交通十分方便。在这以后,闽南地区便有不少人民,因为政治、经济或其他因素而移民海外(包括台湾),也因此带去了他们的母语——闽南语。明末时,闽南发生大旱,郑芝龙曾招数千人到台湾垦殖,他们大多数便在台湾定居,而且还跟台湾少数民族(大多为平埔族)通商、甚至通婚,而促进了汉人与台湾各原住民族在血缘以及语言上的融合。
  从16世纪起,西欧各国开始进行各种殖民海外的计划。1624年起,荷兰、西班牙先后占领南、北台湾,尤其荷兰人统治台湾将近40年,实施王田制,召募闽南人前开垦台湾。来台汉人多出身漳州和泉州,在长期与平埔族杂处和荷兰人的统治下,随移民所带来的闽南语也渗入了一些新的语言因素。明末郑成功抗清失败后,便率大军攻占台湾,赶走荷兰人。郑家出身泉州,郑氏王朝之文教制度的定立者 --- 陈永华,也是泉州人,而其所带来的军民也大多数是泉州人。因此,此时台湾的闽南语,是以泉州音占大多数的。
  1683年,施琅征台,郑氏王朝覆亡,清廷正式统治台湾。隔年,清廷为防郑氏遗民,颁布渡台禁令,设下严格条件限制人民渡台,其中以粤籍禁渡,造成客家人比较晚来台湾,台湾的开发几乎都由闽南人领先,而台湾的语言亦以闽南语为绝对优势。雍干之世,禁令渐松,1862年,因牡丹社事变,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办理防务,以“开山抚番”为名,招徕垦野,因而解除了长达近200年的渡台禁令。在清廷统治台湾的200余年间 ,闽人来台人数激增,移民的语言随其足迹而传播到台湾各地。日后由于交通开始便利,人口四处流动,结果漳泉两语混淆,全台除了宜兰、鹿港等少数地区保存其较纯正的口音以外,其他各地都普遍通用一种不漳不泉、亦漳亦泉的新的闽南语,语言学家洪惟仁(1987年 ,1-2)将其称之为“漳泉滥”(彰泉混合的意思)。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战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在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教育方面推行“国语”(日本语)政策,日本语在政治上占尽优势,在民间使用的台语难免受其影响,一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可以从现在的河洛话中找到日语影响的痕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战后国共发生内战,国民党政府战败,带著大批军队和难民“转进”台湾,这是台湾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再加上日后推行的“国语”(这次是北京语)运动,在其影响下,河洛再度加入新的语料。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2 项 ), 共有 3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7988 天15 小时38 分钟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欢迎加入我们

x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