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0

[软文推广] 深圳鼎益丰马小秋:如何看待“中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0 2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庸,从思维方法论的角度说,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中庸》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深圳鼎益丰马小秋认为,这就是说,“中”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正道”,按现在的理解,就是一种真理,是规律,是事物存在的依据。

深圳鼎益丰马小秋表示,从现象上看,中庸是一种“度”的把握,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个“度”是因时因地而变的,它像“易”一样难以确定,易是道,中庸亦是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从这一点看,“中”就是天理,它是一种心灵的智慧,所以其本质也是无法言说的。所以说“中庸之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难以把握的。

深圳鼎益丰马小秋认为,中庸的核心就是主张“执两用中”。“中”的含义就是“无过无不及”、“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既反对“过”也反对“不及”。“过”是超过了正确,“不及”是达不到正确。也就是不偏向某一个极端,讲究合适。“庸”,意为恒常无奇。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恰好合适,即指适度而合常规。《论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说他总是三思而后行,孔子纠正道,两思就可以了,因为事物无非就是正反两方面,都考虑到就可以了。颠来倒去的思考就是缺乏决断,不思考就是刚愎自用,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与堂·吉诃德的盲目冲动就是典型。一个是不及一个是过,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深圳鼎益丰马小秋提出,“过”和“不及”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极端。中庸对两者都加以排斥,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孔子称赞舜的处事方法是“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而他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他反对用两种极端的办法与手段处理事情。中庸是孔子思想的基础、核心。它贯穿于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之中。

深圳鼎益丰马小秋表示,对人而言,中庸就是人不善不恶的本性,也是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之中”就是念头未起,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之时。此时,只有本原的“性”在心中,没有恶,没有善,有的只是良知,犹如一个纯洁的婴儿。过了这个“中”就有了好恶,有了善恶,有了人欲。

深圳鼎益丰马小秋提出,如果表露出来但符合天理,这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到达了“中和”,天地自然运转,万物自然生长,人间政通人和。中庸是以“义”为原则的,《中庸》里说:“义者,宜也。”即正确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宜”:适宜、合理的意思。韩愈在《原道》里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