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21683|回复: 0

[文化] 海神妈祖信仰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9 21: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神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福建莆田,随着海洋贸易、航运与海洋渔业的发展而传向我国沿海一带。相继取代了伏波以及龙神的地位而成了海神的主角。不过,海神妈祖信仰在沿海各地传播之后也因地不同而发生变异。对此作一番探讨不仅对妈祖研究,而且对民间诸神信仰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现试陈浅见。& r7 f, y) r6 x! Y% h8 B3 R
  神主是信众膜拜的对象,是信仰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神主就没有特定的信仰现象。众所周知,海神妈祖,原名林默(一作林默娘),福建莆田人,关于她的生年,有的说生于五代末,有的说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事实上,福建在北宋建隆元年正处于五代末割据状态。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王氏的闽国灭亡之后,福建被一分为三。吴越割据福州,南唐割据建州、汀州、漳州、泉州。不过,漳州与泉州名义属南唐,实际上则为留从效——陈洪进军事集团所据。林默当年生活的莆田隶属泉州,处在陈洪进割据之下。因此,上述有关其生年的说法皆可成立。据记载,林默生前有灵异,“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宋廖飞鹏《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宋黄岩孙《仙溪志·祠庙》)其信仰 “泉南、楚越、淮浙、川峡、海岛,在在奉尝,即普陀大士之千亿化身也”。(《兴化分册》61)然而,在浙江的宁波、温州、台州乃至舟山群岛一带,虽然有“天后娘娘”信仰,历代都有人进香、膜拜并举行庙会。但大多数渔民却认为神主是“狸猫换太子”戏曲里的寇承御(寇珠)。(王水《吴越渔民的信仰与习俗调查》,《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第2期,184。)无独有偶,即使在江苏内地太湖吴兴大钱口,亦有天后宫,当地称‘娘娘庙’ 。其香火很盛,尤其以天后出巡,规模巨大。当地渔民也说“天后”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寇承御,是宋仁宗母亲封的。(陈俊才:《太湖渔民信仰习俗调查》,《中国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调查》84~85) 广东沿海信奉妈祖之热心与虔诚不逊于闽人。早在宋代,刘克庄就曾说过:“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远矣。”(《到任谒圣妃庙》) 广东人不仅信仰妈祖,还信仰妈祖的三姐“三婆婆”神。广东人认为妈祖还有位三姐也成神。他们称之为“三婆婆”。据清朝许联陞《粤屑》记载:“廉州、钦州有三婆婆庙,州人祀之其虔,官此地者,朔望行香,必诣焉。三月二十二日为婆婆生日,迎神遍游城内外,铙鼓嘲轰,灯彩炳耀,爆竹之声霧动一城。(清俞樾《茶香室四钞》卷二十,《三婆婆》<四>180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人对妈祖信仰的状况。最富有物色的还是澄海一带关于“天后”的传说:有位名叫张柔娘女子嫁给穷秀才王六御为妻。丈夫在澄海南洋村开馆授徒,不料有一天被贼掠走,柔娘思念而死。后来丈夫赴省城应试,路过甲子港,遇风浪上岸拜祭妈祖,发现神像酷似柔娘。忽然神像手中的扇子掉下,王六御拾起一看,正是自己给柔娘的信物,才知妈祖原来就是柔娘。 (隗芾:《潮汕诸神崇拜》第25~26页。)
- V+ @) P. s, m' N- C1 K( ]  k  辽宁沿海亦信仰海神妈祖。东沟县港是辽宁的大港。当地渔民认为,天后娘娘是骑着海骆驼从福建湄洲来到东沟的海边。有位作家说,“东沟人不懂福建话,但通过海骆驼,有了共同的语言;渤海渔民船夫不熟悉莆田这个地方,但是,他们同样把天后当作自己的保护神。”至今东沟县大孤山望海亭附近尚有座妈祖庙。庙里供奉着一件奇特的“古铜塑”,渔民称之为“海骆驼”,说是天后的坐骑。“天后就是坐着海骆驼从南海来到渤海……海骆驼仰着脖子嘶鸣,四脚踏着海波生烟,水波卷起了一支花束,托着天后的双足。天后是那么静谧慈祥,任凭海骆驼向前先行进……”。(端木蕻良:《海骆驼赞》,《随笔》1987年第3 期)可见,“海骆驼”在东沟人心目中非同一般,他们是通过“海骆驼”与“妈祖信仰”结合。有人认为,妈祖信仰北上之后,同宁波、台州、温州、舟山原有巫术信仰相结合,从而产生天后寇珠信仰. 有的论者认为,澄海民间编造“张柔娘即妈祖”这类故事的目的,无非是想让神人之间的距离更小些,神是自己的乡亲,使人觉得更亲切、更可信。(隗芾:《潮汕诸神崇拜》)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显然,神灵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当它在传播出去后必然要发生变异。将她与当地信仰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当地人可以认同的神明。这样的神明对当地民众才具有强烈的亲和力。
/ `0 F- r2 C* q$ u  妈祖是海神,是海洋渔民、海商、水手等的保护神。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妈祖信仰在传播过程中变异,其神性功能也越来越多。但把妈祖作为单一的“谷神”是罕见的。将“妈祖”视为“谷神”的则是泉州的鹏溪人。鹏溪是福建沿海的一个以种植水稻为生的农业村,位于泉州市郊,该村除信奉妈祖、观音妈、祖先妈、张大人等,而以妈祖为最高神明。妈祖宫名‘永安宫’,大约始建于明末清初。因此宫是郑成功从泉州天妃宫分来香火而建的。村里的祭祀活动是周绕农事活动展开的,春播秋收,人们要到永安宫烧香祭祀,祈求年顺岁丰。最具物色的是妈祖神像前的供桌上摆着一对盛满稻谷的木桶,桶内还套小桶,当地人称之为‘信斗’。村里的老者说:‘妈祖自古以来就是本地的谷神。’(丁毓玲:《妈祖民俗文化的社区分析》,《海内外学人论妈祖》88)显然,妈祖信仰在传播的过程中由“海神”转为“谷神”是由于接受地信众生活所赖以支撑的主要经济形式不在是海洋渔业、海洋贸易、海洋航运业之类的沿海经济,而是水稻农业经济所决定的。说明一旦神灵的信众所不能生存的主要经济形式发生变化,会导致神明的职能的转变,乃至神明的“角色”的转换。- R) E& i. g7 G) b+ N  s( m- ?
  神主的生日与忌日是信仰活动的两个重要日子。妈祖的生日与忌日亦即神诞日与升天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与九月初九日,这是举行祭祀、庙会的重要日子。在莆田乃至福建都是在上述两个日子举行的,天津的好日最盛名的皇会也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举行的。不过,在辽宁沿海的东沟县,渔民们认为,妈祖是二月三日来到人间,二月十九日离去。(端木蕻良:《海骆驼赞》,《随笔》1987年第3 期)山东烟台天后宫庙会则是每年正有十五日举行,所以,又称“元宵灯会”。而蓬莱天后宫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要举行庙会。当地传说,这一天是娘娘的生日。此外,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七月初一至初七也要举行庙会。长岛县庙岛与蓬莱仅一衣带水之隔,蓬莱人认为“娘娘”生日为农历正月十六,所以于正月十六庙会。庙岛人则说,“娘娘”生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忌日为九月九日。然而,其天后宫庙会既不在娘娘生日,也不在娘娘忌日,而在农历的七月初七。(马咏梅《山东沿海的海神崇拜》,《民俗研究》93、4)可见,神明的神诞日与升天日同样会随着其信仰的传播而在接受地发生变化,但它与前述神主在传播过程中“身世”等方面的变异并不一定存在对应关系。其变动的原因大多是出于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面的方便。如山东蓬莱天后宫的庙会定在农历正月十六日,其实是借地方上“耍十五,闹十六”的习惯,把元宵节延长,再造一个高潮。当地民众说是因为这一天是 ‘妈祖生日’,不过是个附会而已。长岛县庙岛的天后宫庙会不定在神诞日或升天日,而定在农历七月初七,是由于庙岛原是古登州(今蓬莱县)港的外港,历史上是南北漕运船只夏间结集休整之地,并且夏间又是渔民的渔闲季节。(马咏梅《山东沿海的海神崇拜》,《民俗研究》93、4、84)其间商船、运粮船、渔船都汇集在一起休整,因而利用此机会举行庙会,演戏敬神,是再好不过的了,其庙会会期多则二十余天,少则也有七八日。这对长年奔波于海上的人们也是一次难得的娱乐活动。
$ K# U) h. _, I$ ]+ \( d4 l  敬神、祈福、禳灾方式的不同,福建的霞浦县的竹江是个渔业乡,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诞。报赛之日,乡人俟潮时,舁神舆沿流而走,走至沙垅水渟处,挟舆向水面放落,旋复抬起,上下起落,如是者三十次谓之‘安澜’。盖以波澜汹涌,藉神力以安之。而必以三十六次者,盖以一年三百六十日也。俗呼‘阿婆走水’”。富足乡亦祀天后“迎神赛会,各富户扈驾逐队争先,必遍游所辖境一周。唯舁神舆之夫,必预选富户中之强健有武力者十八人。抬走如飞,将回銮,则别有多数男子俟于宫外,冲撞神舆,务使之跌坠,或群纤之,使其难于走动。争撞之厉,甚至斗殴有受伤者。总之,皆不许容易回宫之意,俗称‘赛轿’。果若是,而是年耕山、水钓、利市必倍常”。(民国徐友梧《霞浦县志》卷之二十二,《礼俗志》56 页。)这种祈福、禳灾的方式不见于于莆田乃至福建其他地方。这很可能是妈祖信仰与当地巫术或鬼神信仰相结合的结果。6 J) K; @, f; ^! a, i/ T+ p1 l' Z
  江苏海州湾沿岸的民众亦信奉海神妈祖,到处都建有‘天后宫’,其香火比供奉其他神明的庙宇还旺盛。出海的渔民为求得妈祖的保佑,往往按户按船按庄用红纸开列详细名单并放在其塑像前,以求圣母娘娘按名单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有经济能力的渔民大都把自己的船制成模型,其色彩形状与真船完全相似,连一块板一根钉都不能少,船模做好后放在天后宫内,以祈求妈祖保佑船在海上安全。(刘兆元:《海州湾渔风录三》,《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74)同样,天津过去的天后宫内亦挂着不少小木船,是天津养船经营海运的商号即“海号”及塘沽、北塘和天津五河的水上人家所献的。(张仲《天津天后宫与天津城市的发展》,《海内外学人论妈祖》359)是为了求得天后保护他们的水上生涯。山东航海者亦多将自己所用的船只仿造成逼真模型,俗称为“愿船”,敬献于天后宫,许下心愿,求“娘娘”保佑。处在昔日南北海上交通要道的长岛县庙岛天后宫中保存着为数不少的从元代到现代“愿船”。被称为世界难得的航海博物馆。(山曼《山东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比较》,《民间文学论坛》89、5、67)可见,江苏、山东、天津沿海的渔民、船户以至靠航海生活的人大都有制做船模亦即“愿船”的习俗。这是福建乃至南方其他省份的沿海地方不见。如果说,前述霞浦竹江祀神仪式中的“阿婆走水”、富足乡中的“赛轿”是妈祖信仰与当地巫术结合的话,那么江苏、天津、山东沿海祀神仪式中的向妈祖送船模很需要的则出于民众的直观思维。& [" `  `9 F" P5 e3 C  t5 z
  总而言之,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当它向在沿海不同区域传播而为当地民众所接受并使之与本地文化结合,这种结合或许是以美好的传说,或许是以种种“借口”或“理由”或许出于某种现实的考虑作为链接,形成一种信仰文化心理上的亲和力,从而在当地民众中承传不衰。文/王荣国% g2 M' |+ E8 I: K2 @- L1 p) v
! v+ c: }) q3 o  L( b% e5 c9 K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