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97839|回复: 0

[饮食养生] 莆田饮食美食风味小吃大集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8 11: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莆田日常饮食莆仙人习惯日食三餐,一般皆为稀粥,只有富有人家中午才吃干饭。农忙季节,农民有每天加一二顿点心的习惯。平原以大米为主,沿海山区多吃甘薯或薯干,大小麦、芋类为辅。甘薯俗称“番薯”或“地瓜”,切片晒干为薯干(或称“地瓜片”)。副食品有肉类、海味、禽蛋、蔗糖、豆制品等。肉类以猪肉为主,牛肉、羊肉、鸡鸭肉为辅。水产品主要有带鱼、黄鱼、马鲛、鳓鱼、章鱼、墨鱼、海鳗、牛尾鱼、石斑鱼、比目鱼、梭子蟹、蛏、蛤、螃蟹、海蛎、海带、虾、紫菜。还有淡水鱼如鲫、鲤、鲢、鲶、鳅等,山货有春笋、冬笋、笋干和野味野猪、山羊、獐等。蔬菜有豆类(大豆、四季豆、绿豆),青菜类有芥蓝菜、大白菜、荠菜、萝卜(俗称菜头)、胡萝卜、甘蓝(俗称南京菜)、卷心菜(俗称包菜)、空心菜(俗称“蕹菜”)、韭菜、莴苣和生姜、大蒜、葱、芹菜、芫荽等调味菜,瓜果类(南瓜、冬瓜、丝瓜、茄子),品种繁多。80年代后,群众“吃饱”已不成问题,正逐步向“吃好”发展。普遍使用味精、海鲜等调味品,并较为广泛培植而食用蘑菇、香菇、凤尾菇、黑白木耳等。莆仙四季常青,水果品种丰富,质优名高,荔枝、龙眼、枇杷三大名果誉满古今中外,仙游的“文旦柚”也很有名。水果主要还有橄榄、余甘、杨梅、柿子、香蕉等。80年代以后,葡萄等引种的外来水果已有较大发展,90年代起仙游度尾、大济等地试栽花柰。

  二、莆田风味小吃
(一)炒米粉 米粉,俗称“兴化粉”,是莆仙特有的食品,闻名海内外。它用大米制作,细如白线,可加各种佐料、加工成炒米粉或汤米粉都很方便,各具风味。
  (二)焖豆腐 将嫩豆腐搅碎,加进肉丝、海蛎、芹菜、香菇、禽蛋等佐料,置于锅内文火焖成,食用前撒些油炸花生,它常常是莆田酒席上的第一道菜。因为莆仙的豆腐是用盐卤水点制而成,焖豆腐风味尤为独特,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最喜爱的家乡菜之一。
  (三)线面 用面粉加少量食盐制成,大小如线状。煮法独特,先放入开水再煮透熟,立即捞起加进花生油或麻油等佐料,不可再加盐,碗底垫上一些炒熟的菠菜或其他青菜,碗面布上熟的肉块、香菇、黄花菜、油豆干、煎的蛋丝、油炒的紫菜与花生,是过年、祝寿、婚庆和招待客人最常有又具礼节的食品,故称长寿面。
  (四)白粿 用粳米蒸八成熟干饭在石臼舂成不沾手泥状,并以木瓷印模印成吉庆字花的扁圆形,直径约10厘米厚1厘米,也有圆条形,可切片即煮或晒干备用,加各种佐料煮成“汤白”或加糖抖猪油的“甜白”。
  (五)春卷 以面粉为皮,将煮稍熟的粉丝(俗称“山东粉”)、肉丝、虾皮、海蛎、冬笋条、韭菜等为馅,包成圆柱形,约10厘米长,油炸而成,香脆可口。
  (六)“搭蛏” 将蛏洗净,一只只直立排满于瓷罐中,加入花生油、食盐、姜末、白酒或绍兴酒少许(不能加水和酱油),扣紧罐盖,文火炖熟。鲜味香气并存,俗称“搭蛏”,雅称“玉箸”。
  (七)“蛎猴” 将鲜海蛎洗净,拌以适量地瓜粉,成粉团状。在油炒葱头、姜片加水煮沸后,将海蛎粉团逐一放入煮熟,加点米醋,撒上香菜即成。鲜而不腥。与上述炒米粉一干一稀,皆是的佳肴。
  (八)“管煎” 将糯米加糖蒸成干饭团,搓成小圆筒状,用软豆腐皮衣卷起来,切成小段,放在加花生油的锅里稍煎不焦皮,俗称“管煎”,是佛门斋供必备品,也是民间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素菜佳品。
  (九)八宝饭 将上等糯米蒸熟,拌上白糖,装进铺上柿饼、桂圆肉、荔枝肉、莲子、红枣、花生仁、冬瓜条(蜜饯型)、荸荠等佐料的盆内,再蒸半小时后倒扣于盘中,浇上熟猪油即成。香甜味美,具有独特风味。
  (十)芋泥 将蒸熟的槟榔芋去皮捣成泥状,加上白糖、炒花生粉、芝麻、再蒸一小时后倒扣于盘中,浇上熟猪油,趁热食用,香甜可口。
  莆仙风味食品还有:用煮熟的芋头捣碎拌浓稠大米浆,蒸熟后切成三角形油炸的芋粿。用白萝卜丝或南瓜丝和浓米浆拌匀,加上一两粒花生等佐料油炸而成的“菜头饼”(如加入小鲜虾再油炸则称“虾饼”)。用白米舂成细粉,加糖和薄荷粉末装入蒸笼,用古代铜镜压平,用薄刀片划成小方格,然后蒸熟的薄荷糕,或用木印模印成蒸熟的“砚糕”。涵江咸草顶的长来薄荷糕与新县广宫泰兴方糕,远近驰誉,也为海外侨亲所喜爱。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