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125298|回复: 0

[社会新闻] 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留住老树和老厝没有乡愁的村落的幸福家园”的莆田试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7 01: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翠木古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2年7月,省委、省政府批复《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两年来,莆田市以建设具有“传统魂、现代骨、自然衣”的新型城乡为目标,选择16个村庄作为首批“幸福家园”试点,通过实施土地整治、确权发证及“三通”“四绿”“十配套”项目,走出一条以“田园风光、都市生活”为主线的城乡一体化改革新路。
  土地整治建新村
  “再过两个月,新区内的200幢新房将全部装修完毕,经过抽签分配后,村民们就可以入住了。”7月10日,在涧口村新建住宅小区工地上,村党委书记詹国强对记者说,绕着新区的5公里村道已经建成,休闲公园、步道等配套项目也在加紧进行,目前正在筹划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复垦地发展休闲观光产业。
  涧口村是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与仙游县交界的一个山村。2012年底,该村被列入莆田市首批幸福家园试点村后,以拆旧复垦、土地整理、村庄整治为切入口,率先在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确权发证、统一新建住宅小区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了新房留旧房,有房无路环境差。”与其他山村一样,涧口村原本也存在这些现象。打造幸福家园,首先要改善居住环境。而建新区、搞配套,钱从哪里来?
  “按照一户一宅标准,对农民土地和房屋权益进行确认、办证,再对旧房进行拆除,用复垦耕地置换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实行有偿转让,获得了推进新村建设的第一桶金。”詹国强介绍说,旧村中的310户126栋房屋统一拆除后,复垦出140亩耕地,以目前每亩38万元计算,有偿转让获得的资金达5320万元。
  “过去盖房都没办证,如今得到确认发证,心里就踏实了。”去年10月21日,涧口村詹国华等首批32户农民领取了《莆田市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实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两证合一”。
  这是福建省发放的第一批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标志着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保障农民权益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旧房拆了,就等着住新楼。”村里退休的小学校长詹桂华说。他家原有一幢230平方米的土房,三个孩子成家后就住不下了。拆了旧房后,在家的两个孩子将各分一幢新房,每幢四层,面积378平方米。
  “复垦后的耕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原住户,由涧口幸福家园建设发展公司统一进行流转,每亩年租金为700元。”詹国强说,涧口村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种植树木,村里已与一家园艺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复垦地建花卉园、采摘园。
  产业集聚造新城
  坝下村是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的发祥地,与之相连的紫泽村则是全国文明村。坝下—紫泽被列入莆田市首批幸福家园试点片区后,仙游县以古典工艺产业为支撑,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确权发证和实施“三旧(旧村庄、旧集镇、旧厂房)”改造,让“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业化”的构想变成现实。
  过去,这个片区大部分土地属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村民无法通过房产抵押获得融资贷款。“有资产难变现”成为影响当地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破解这一瓶颈,去年底,当地政府在全省率先实施“三旧”改造政策,对坝下通往县城的“中国古典家具一条街”沿街店铺的土地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变成可质押、抵押和贷款的国有建设用地。
  “以一间60平方米的店面为例,土地确权后,市场估价在250万元左右,房东只需补缴10万-20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就能领到国有性质的土地证和房产证。有了房产证,到银行可抵押贷款130万元左右。”坝下村支书黄新年说,因为能贷款,沿街商户纷纷申请办证。
  为方便商家办理贷款,仙游农村信用社推出“城乡通”贷款业务,仅今年元月,就为沿街商户发放706万元贷款。“沿街2000多个商户经过‘三旧’改造,预计可申请到30多亿元贷款,工艺产业产值预计可增加100亿元。”榜头镇党委书记朱建阳说。
  在坝下—紫泽片区,沿街店面可以抵押融资,村内的农用房经过确权发证之后,也能抵押贷款。今年5月22日,10位村民从县长手中接过《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后,当场与仙游县农信联社签订450万元的贷款协议。同时,县农信联社向坝下、紫泽两个村各授信3000万元。
  “土地及房产确权发证,开辟了融资新渠道,这对片区的产业集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朱建阳介绍说,伴随着古典家具产业的集聚发展,片区内共有古典工艺家具企业500多家、展厅商铺上千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福建省品牌企业12家,年创产值近百亿元。
  “村道拓宽了,公交车通了;立面改造了,环境卫生改善了;大戏台建好了,村里也有了文化休闲活动中心;卫生所变成了镇卫生院分院,看个小病不出村。”紫泽村党委书记王俊峰说,企业发展了,村民捐资兴建公益事业热情高涨。
  在紫泽路南侧,包括2幢26层的写字楼、1幢32层的商住楼在内的“仙作时代广场”已经开建。在仙水溪北岸,占地205亩的“坝下新天地”也已完成前期拆迁净地工作,即将动工兴建。
  “伴随着这两个城市综合体的崛起,这个片区就成了仙游东部新城的核心区。”朱建阳说。
  翠木古宅引客来
  “走,去后黄玩。”每逢周末,前往后黄村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
  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政府以东2公里的后黄村,是一个被称为“离市区很近,离喧嚣却很远”的小村庄。该村被列入莆田市城乡一体化首批幸福家园试点村后,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卫生环境整治、古民居修葺及田园风光开发等举措,让原本质朴的乡村成为休闲胜地。
  来到后黄,但见弯弯曲曲的乡村小道旁,颇具莆阳特色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屋前草木苍翠,屋后鸟语花香;前村成片的采摘园内,瓜果飘香,城里来的客人正带着小孩采摘……
  “后黄有‘三宝’:老宅、老树和老人。”村党支部书记许聪自豪地说。
  “老宅”指的是华侨古民居。过去,众多“走南洋”、在外闯荡的乡亲总要回村建房置业,后黄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古民居村落。
  “这些古民居记载着先辈对家乡热爱的情怀,散发着浓浓的乡愁。保护古民居,也是为了让后人记得住乡愁。”许聪说。
  去年,村里对古民居进行统一修缮。构建“一对一”结对保护模式,由社区74名党员,每人认领1-2幢古民居,每个月对所认领的古民居走访4次,确保古民居不被破坏。
  在村里的龙华书院前,有四棵百年古榕,树干粗壮,枝繁叶茂。
  “村里人对老树感情很深,就像爱护古民居一样爱护老树。”村委会主任许丽红介绍,村里打算修一条环村道,但需要砍掉30多棵老树。在征求村民意见时,大家却纷纷要求把树留住。涉及修建村道的几户村民还主动表示愿意拆掉自家旧房屋和围墙,为树让路。最终,村里决定增加30多万元投资,改变设计方案,保住了这30多棵老树。
  老宅老树保护好了,抛荒的农田怎么办?“村里集资成立莆阳专业合作社,进行连片土地流转,引种油菜花、圣女果、草莓等农业品种,建起了休闲采摘观光园。”许丽红介绍说,目前,后黄村正在规划建设特色小吃街和拓展户外观光基地,并计划申报4A级旅游景区。同时,准备成立旅游开发公司,让村民持股,享受生态环境带来的福利。
  记者点评>>>
  既要创新,也得“守旧”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也是新时期福建省委、省政府赋予莆田的重大历史命题。
  城乡一体化旨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与矛盾。改革的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莆田市从农村入手,分批次开展“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初见成效,为我省其他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且首批列入“幸福家园”的16个试点村,都能够因地制宜,在创新中破解了长期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
  难能可贵的是,在开展新村建设或打造新城区、新景区过程中,莆田市不是采取“大破大立”的方式,而是确立了“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与社会和谐相结合、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在仙游榜头镇紫泽村,革命先辈王于洁生前居住的王家大厝被完好保留,并在于洁小学旁再征地建起“于洁讲学处”;在后黄村,老厝老树被当成村宝……
  坚持“守旧”,实际上是一种重视生态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表现。莆田人多地少、土地紧张,城区中心却有6万亩荔枝树,土地价值达到四五千亿元,盖成高楼可以卖出上万亿元。可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说,不论什么时候,这些荔枝树一棵都不能动,“你把它砍了,就等于把城市的记忆砍了。”
  留住老树和老厝,为的是让后人记得住乡愁。没有乡愁的村落,算得上“幸福家园”么?(陈荣富文/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欢迎加入我们

x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