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48494|回复: 0

[文化杂谈] 荔子初丹时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0 0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写过莆田桂圆,那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其实莆田的荔枝也很出色,久负盛名。怪不得,它别称“荔城”。郭沫若生前考察过莆田,留下诗文锦绣,其中在我脑海里永远抹不去的一句即为“荔城无处不荔枝”。
  那年我回莆探亲,恰逢荔子(荔枝)初丹。有人上门看望,捎来满篮带露荔子,青枝红果,一醒双目。我与来客素昧平生,缘何殷勤若此,寒暄过后未免有点冷场。母亲见状连忙“咬”起我的耳朵,让我顿刻明了:原来,他看中了我那“初丹”的外甥女。我不由端详起眼前这位后生,眉清目秀,落落大方,倒也惹人喜欢。于是,我直白道:“只要你们双方中意,我这个当舅舅的绝不投反对票。”宾主落座甫定,他主动把起茶几上的茶壶,给我沏得茶来,俨然自家人的身份,让我提早过了把大舅瘾。
  去掉生分,话匣顿开。他突然问我,上海人为什么把荔枝叫做“麻栗子”?这下可难住了我:是呀,荔子和栗子分明是两码事嘛。我故作不屑地说,习惯呗,没有太多讲究的。“大舅,这种叫法恐怕有根据、有讲究。”他笑着说,“容我小辈弄一趟斧。称荔为栗由来已久,早在唐朝时,我国有些地方就称荔子为‘红纹栗’……”我定定地瞅了他一眼,惊异于他的研究精神,欣赏他这种率真的性格,自愧知之无多。后生可畏。过去我一直认为上海人乱弹琴,将荔子和栗子混为一谈,原来这里面有着悠远的文化渊源,从中也许能品出原汁原味来。
  荔枝喜阳爱水。莆田荔枝的主要产地从县城起,一直东延到涵江的“南北洋”平原。这是过去的情形,如今范围扩大了,自西而东沿着贯穿莆田市的木兰溪两岸,形成了近百里长的“荔枝带”。每当荔子初丹之时,纵横交错的沟渠畔,绿叶丹实互衬互托,树上水中相映成趣。撑轻舟一叶,置身于“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似临人间仙境,让人顿生不辞长作荔乡人之念。
  宋代的苏轼写过多首关于荔枝的诗,无疑他对此物是很偏爱的。人们都记得他的咏荔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在广东地界内。如果他大驾莆田,面对“绛纱囊里水晶丸”,肯定也会诗兴大发,写出更加绚丽、传神的咏荔诗来。然而,对他笔下称荔枝“叶似杨梅”我却不敢苟同,如果说的是色似,那不错,而他分明说的是状似,那就不对了。荔枝叶和杨梅叶形状相去甚远,无疑是搞错了。似乎作风还不够深入。荔枝乃我国特产,从白居易在自己庭院里种的荔枝,到现在莆田人广种的荔枝,叶子的形状始终如一,不曾有变。
  外甥女的未婚夫告诉我,莆田城中有棵古荔,名叫“宋家香”。植于原宋氏宗祠内,树龄一千二百多岁。历遭飓风、烈火等劫难,但老而弥壮,株高6米半,树冠覆地面积达65平方米。常年产量百余斤,丰年最高产量352斤。荔子呈卵圆形,色鲜红,壳薄,肉厚汁多,食之脆滑无渣,甜度适中,“奇香异味天下无”。二十世纪初,在莆的美国传教士吃了“宋家香”后还不解馋,于是两次将此树种运到其家乡佛罗里达州,终于试种成功,现已推广到美国南部各州和巴西、古巴等国。人们称它为“果中皇后”。少小离家的我第一回知悉,莆田荔枝竟有如此之辉煌,遂将此引为自豪。我想,美国佬不但搜罗世界各地的知识英才,还汇集世界各地的优异物种。除了让人们警醒,谁还能怀疑他们的精明?“荔城无处不荔枝”。
  又是一个荔子初丹时节,我的外甥女出嫁了,嫁给了那位当年的不速之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后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若荔熟之当摘。我为他们祝福,心中格外高兴,犹如“日啖荔枝三百颗”。□曾子墨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